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顿悟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弄清什么是顿悟和顿悟问题,既是顿悟研究的出发点,又是顿悟研究争论的焦点。通过考察格式塔以来的各种顿悟观,明确了顿悟含义与顿悟问题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顿悟:心理学的解释、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一直以来都是最具争议的课题之一。文章分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顿悟的各种理论解释,指出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在顿悟问题研究上存在的局限,分析了国际心理学界关于顿悟问题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自先秦以来,儒、道两家均非常重视对“成人之道”这一实践方法、途径与过程的探讨。并分别都将“圣人”人格境界化、审美化了。但最终没有明确说明“凡人”成“圣”的现实可能性和必然性.更没有自觉地对审美人格“修为”过程进行“渐修”和“顿悟”的深入理论分析与区别。而自支遁首倡“小顿悟”之说。再发展到道生的“大顿悟”之后,便最终以宗教哲学的话语形式统一了中国哲学和美学自先秦以来儒道两家审美人格培养之实践中原有的“渐修”和“顿悟”两种倾向.并将其系统化和理论化,且“顿悟成圣(佛)”的理论对晋人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顿悟是指突然领悟和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心理机制。顿悟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研究的最大贡献。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自觉运用顿悟理论,可以诱发和培养学生的顿悟能力。首先要把握顿悟的基本原理;其次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类比联想、数学审美、直觉猜想等方式诱发学生的顿悟;再次要通过创设独立思考空间、采用开放式教学、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顿悟。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学习中普遍具有通过思维或者因为有了新的经验而产生突发性领悟的能力,即具有在认知重组基础上的"顿悟与建构"的能力.而当面对一个陌生的问题时,其呈现方式又具有多样性和解决模式的相似性的特征.加强对认知重组基础上的"顿悟与建构"的基本模式的研究对问题解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阿拉比>里,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充分运用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精神顿悟"(epiphany)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将运用乔伊斯对"精神顿悟"的定义,通过对"精神顿悟"手法特点的阐析,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阿拉比>里的"精神顿悟".在<阿拉比>里,少年"精神顿悟"的过程其实就是少年"自我意识"逐步苏醒的过程,同时也是幻想破灭、认识现实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心理作用过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其中的心理因素,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着重分析顿悟和共鸣两种审美心理及其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留英 《文教资料》2014,(35):175-176
所谓顿悟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原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就恍然大悟了,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办法。本文结合十几年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教学中顿悟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运用教学中的案例分析顿悟学习的意义,并致力于探讨顿悟产生的途径,以期对当下地理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人类思维心理机制的新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心理学界在逻辑推理、顿悟、假设检验、思维训练等研究领域内关于人类思维心理 机制的一系列新探索和研究证明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使用形式逻辑,而是运用某种“心理逻辑”进行思维;顿悟是问题表征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概念驱动的顿悟比知觉驱动的顿悟具有更高的迁移性;人类在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检验三个阶段上都运用了启发式思维策略;结合学科教学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是开发智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盛楠 《教育教学论坛》2015,(10):173-176
本文尝试将"顿悟"学习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提出差异类比法英语教学的概念。顿悟的关键加工机制是类比迁移,外语学习的主导策略是类比策略,研究表明"顿悟"和外语学习都作用于人类大脑的海马体。中英语言、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类比推理具有或然性的特征,是英语学习者所犯各种错误的根源。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形式上的差异,经由探寻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本质上的关联,通过问题的重新表征,揭示隐藏在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底下"类同"的基础,通过差异类比促使"顿悟式"英语学习的发生。"顿悟"是对不同事物之间关系正确的领悟,是剔除了或然性的特殊的类比,"顿悟式"差异类比是外语学习所独有的一种学习策略,具有心理学、生物学、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存在的理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过程中的直觉顿悟,是以人的思维过程的直觉、顿悟、灵感等规律为依据和基础的。直觉顿悟乃至灵感是人们在突如其来的瞬间所达到的思想豁然开朗,是人们在精神高度亢奋下的不同寻常的一种心理状态。德育过程的德育者与德育对象、教化与习得、理论与实践、情境与体验等互动关系之间的意识交流碰撞,在触景生情、入情生思中也会产生直觉顿悟现象。在操作层面上实现德育过程的直觉顿悟及其辐射性增益:一是要创造和抓住契机;二是要以基础性工作为重心。基础性工作既是人的德性修养常规性变化的基础,又是直觉顿悟及其辐射性增益效应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前沿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关注怎么样利用学生的直觉顿悟能力,使其增加数学知识,增强解题技巧.然而数学的直觉与顿悟能力并非生而知之,这既需要学习者的数学知识系统为基础,也需要教授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随时加以指导性训练.指导性训练方法有很多,其中直觉感知应用、错题分析理解、知识层面拓展等方法因其操作简便,较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借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分析<死者>中众生所处的精神状态,并对加布里艾尔的"顿悟"进行新的解读.正如柏拉图"洞喻"中的洞内囚徒们,作品中的人物所认识到的,要么是虚幻的假象,要么是片面的真实;而对于唯一获得"顿悟"的加布里艾尔来说,他"顿悟"过程的三个阶段,正是柏拉图"心灵转向说"中的从"影像"到"信念"再到"理性"的认识三阶段的攀升过程.从"洞喻"角度解读乔伊斯作品中的"顿悟",就其认识论意义而言,作品主题将一个现代西方人从幻觉到顿悟的个体心灵之旅上升到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无知走向有知,走向人类终极价值所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从阿达玛,庞加莱的相关著作中找一找大师们从事数学发明创造时的心智过程.我们得到两点,1:数学美感;美感能推动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创造,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2:顿悟,灵感;人们在长期思考某一问题之后,暂时丢开手头上的工作,但问题的答案或证明却出乎预料地突然出现了,这就是顿悟.  相似文献   

15.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学习的形式是顿悟获得,学习的过程是问题解决,学习的棱心是有意义地学习。基于此,思想政治教学要切实达成新课程三堆目标,需"三思"而行,一思思想政治课学习问题解决的障碍,二思思想政治课问题的意义,三思思想政治课问题解决的思堆线索和操作线索。在"三思"而行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顿悟习得,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精神顿悟“是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写作技巧,用以反映人物错综复杂的情感。这一技巧在短篇小说《阿拉比》中也得以充分体现。作者通过巧妙使用“精神顿悟“,不仅生动地展示了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而且使故事的主题更加明确,从而使读者对整个时期、整个社会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17.
顿悟思维: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顿悟的格式塔概念人们进行了大量的争论。目前的争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张顿悟与潜意识有关,属于特殊的加工过程,而另一类则尽力从意识的角度来解释顿悟,认为顿悟属于一般的认知加工过程,两类观点从顿悟的定义、酝酿现象的解释及顿悟理论等方面体现出来。综合以往研究来看,顿悟确实与潜意识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两类理论各有其合理与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应该采用更为先进的手段,从跨学科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8.
精神顿悟和重要瞬间是乔伊斯和伍尔夫重要的创作技巧,二者都揭示了人物瞬间的意识反应和心理变化,但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本文拟以《死者》和《墙上的斑点》为例,解读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这两种创作技巧的内涵及特点,进而比较二者之异同,从而加深对这两位意识流小说大师小说创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试谈数学教学中顿悟的诱发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顿悟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它是格式塔心理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苛勒 (WolfgangKohler)通过对黑猩猩的学习问题的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 .苛勒认为动物解决问题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他把学习解释为“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顿悟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研究的最大贡献 .顿悟是对某种对象的直觉领悟或洞察 ,它是一种不包含逻辑推理的直觉悟性 .它具有非预期的突发性、多功能多因素的综合性、认识过程的跳跃性、信息处理的模糊性及反常规的独创性等 .因此 ,顿悟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 ,尤其对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 ,在…  相似文献   

20.
以乔伊斯的《一片浮云》和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为例,分析了“精神顿悟”和“重要瞬间”写作技巧上的相似处和不同点。指出两者皆由外界事物引发,反映人物的心理瞬间,促成人物的顿悟和意识的流动。其不同点在于“精神顿悟”是故事循序渐进过程的必然产物,重在揭示社会背景,而“重要瞬间”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无关,重在抒发个人的人生瞬间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