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代入,主要是指数学课程中的代换。笔者借鉴这一原理,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将生活中常见的实景代入到地理图表类的题目讲解过程中,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复杂的图表背后的真实含义,清晰地区分图表中给出的"率"和"量",提高读图、看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件,落实新课改中提出的有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教育课程,它面向成长中的青少年,需要教师以完整的、深层次的"实践观"教地理,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智慧,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实践首先是学生亲身参与的"做"。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当我们一次次看到人们在地理常识方面的错误,一回回目睹学生在地理运用方面的"低能",先要深刻反思自  相似文献   

3.
乡土地理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它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载体,上好高中第一节地理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乡土案例,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乡土地理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家乡情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实现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学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国家新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当地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掌握获取乡土地  相似文献   

4.
创设“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他们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  相似文献   

5.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要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且要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是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要求。"学会"与"会学"都反映学习,由于一个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含意随之变化。学会是学习的目的,会学是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最有效、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当数在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开发乡土地理资源;解析热点问题;发掘课外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是在生活中学习有用地理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教学的内容、时间、空间和形式上贴近生活,才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7.
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知识对人类与环境之间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说明地理学已从纯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把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等系列理念无一不是在强调地理学习的实用价值,强调地理学习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必须注意知识背后的生活意义。回归生活就是强调地理课堂的教与学要和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联系,在联系实际的课堂学习中体验地理知识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录了遵义市第一初级中学通过系统学习十八大精神,深入解读和实践十八大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和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一线地理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将书本知识与生活、时事相结合,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爱国爱乡之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开拓和创新,通过多样化、归纳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遵义市第一初级中学地理教研组的教师正在迎接教学中新的挑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到尽心尽职、兢兢业业,倾其所有换取地理教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丁生军 《新高考》2007,(12):46-48
一、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两大基本理念,对地理命题改革的指导作用也逐渐显现。高考地理命题越来越注意贴近生活实际,经常选取一些与地理密切相关的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2007年广东卷中出现的"火灾逃生"、"空中打开降落伞"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职校综合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的特点,地理课堂教学应如何提高实效、落实新课标要求,笔者就此谈些看法。一、新课标下应树立的教学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的地理学科理念指导下,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自主、探究、体验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与创造的主人,不断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独立汲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地理教研组老师结合学校倡导的“十六字导学案”模式,形成了地理“十六字导学案”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1.建构"问题支架",开启潜能探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生活性,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常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1.教学策略 ①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地理知识已有一定贮备,也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我校学生生源较好,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②教学指导思想: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提高,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能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渴望、对地理知识的熟练驾驭是一个地理教师的幸福所在。所以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关键,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生活,走向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相似文献   

16.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确了解和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对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成为21世纪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适应时代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93):129-130
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倡导地理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做中学"理念核心是"探究式科学教育"。本文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做中学"理念,让学生动手、动脑,从而构建灵动、高效的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着重于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乡土地理是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具有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学中充分运用乡土地理,能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和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培养学生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确了解和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对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成为21世纪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适应时代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确了解和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对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成为21世纪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适应时代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生活中的地理实例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容与特点、功能与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