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中国的北方邻国蒙古地处亚洲大陆中部,北临俄罗斯东接东北亚西连中亚是亚洲大陆的战略制高点。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以及富集的自然资源使蒙古国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地缘安全需求。客观审视和不断推进中蒙战略伙伴关系,扩大民间交流夯实两国政治互信基础;发挥两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等互补优势,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实现经济、安全利益共享,不断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充实新内容,事关中蒙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中国北部边陲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俄罗斯对欧盟的政策具有某些共同之处,也有较大差异,二共同点在于,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是中俄对欧盟政策的共同目的和出发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和美国单极世界企图是中俄发展对欧关系的共同战略考虑;灵活务实,既斗争又合作是中俄对欧盟政策共同的策略特点,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是中俄对欧盟政策的战略基础。而不同之处为:中俄两国与欧洲关系的历史以及对发展同欧盟关系的心态不同;美国因素对双方欧盟政策的影响程度不同。地缘安全因素在双方对欧盟政策中的作用不同;发展对欧关系的长远目标不同。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已由倡议走向现实,共建"丝绸之经济带"为中蒙合作提供了一个契机.但由于中蒙两国历史渊源、目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蒙古国的"三蒙统一"的泛蒙古主义等原因,中蒙之间还存在一些影响和谐发展的因素.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要从尊重蒙古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加强两国经贸合作和增加两国民间往来等方面促进中蒙关系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郑和船队曾4次驶抵非洲,带动了中非关系的大发展;从清朝末年起,中国又先后同南非、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毛里求斯建立了领事关系,同埃及建立了公使级的关系。但是,一个积弱不振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和受殖民主义统治的非洲之间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友好合作关系。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这种不正常的官方关系也因日本侵华战争和国内解放战争的影响而全部中断。带动现代中非关系全面恢复和发展的是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洲和非洲的29个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其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别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十几种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严重不足。我国北方邻国蒙古是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我国缺口较大的矿产在蒙古不仅储量大,而且未曾大规模勘探开发。近年蒙古国政府为了尽快摆脱国内经济困境,制定了招商引资、发展采矿业、振兴经济的战略。这为中蒙古两国合作开发蒙古国矿产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蒙在这一领域的有效合作将对蒙古国的经济振兴、社会发展和扩大中蒙两国经济合作有利;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发挥北部省区同蒙古国经济合作的传统优势和地理优势具有现实意义;对建立中蒙两国面向21世纪的长期睦邻友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9月12日,中俄青年人文合作分委会第四次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周长奎和俄罗斯教科部副部长特列季亚克共同主持了会议。特列季亚克在欢迎词中指出,两国之间的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65年前,中俄之间已经建立外交关系。特列季亚克强调,俄方一向重视在人文领域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同中国青年的友好合作关系,中俄两国的发展和繁荣直接取决于青年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俄罗斯当前正处于伙伴关系的全新发展时期,两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在人文领域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文章运用统计、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方法从两国伙伴关系出发对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两国政治和经济社会的新要求,还应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积极性,服务于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建设。后续研究者可在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面对的挑战与对策做更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中、俄两国作家丁玲和阿赫玛托娃为例,从个人主义的角度考察了中、俄两国知识分子在相似的历史时期的人生选择与创作转向,折射出中俄两国知识分子的根本差异: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接受的来自西方的个人主义,并未成为他们自身与外部权威对抗的精神力量。在丁玲身上体现的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共有的趋向,即对权力的不断屈从、对个体自由的最终放弃。丁玲在创作中对个人主义立场自觉放弃,同时对集体话语方式逐步认同,从而丧失了知识分子应当发挥的社会职能;而在俄国相似的集权时代,仍有部分知识分子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着个人主义的立场,捍卫着人性的尊严。阿赫玛托娃以她的诗歌告诉世界,个体的合法性在于人性的不可抹煞。她对个人主义在集权时代的边缘立场的固守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沈阳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俄罗斯教育研究中心”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两国“国家年”活动的开展,为拓展和深化中俄两国的多方面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两国教育、科技、文化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更是对中国关于俄罗斯教育的研究以及中俄比较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是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领域,双方合作既有曲折又有成就。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合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是我国的最大邻国。和家门口的国家搞好关系不是小事。7月16日,对中俄两国来说,有一件大事。两国最高领导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共同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核心的思想就是: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基础上,发展两国的长期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把两国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坚定意愿,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句话,今后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与俄罗斯都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与前苏联有过结盟的关系,互称兄弟,也曾翻过脸,甚至在20世纪60年代末,刀兵相见。实…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通讯》2015,(5):19-20,22
据日本媒体报道,2月10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来访的蒙古国总理赛汗比勒格在首相官邸签署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两国首脑发表共同声明称“协定强化了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日方希望在解决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上能获得蒙古国协助。两国签署EPA后,将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各自办完国内手续,促使其生效。生效后的10年内,蒙古国将取消约96%的日本进口关税。日本则将取消实际进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与美国原本是冷战宿敌,俄美两国首脑互访改变了两国长期对抗的局面。通过首脑互访,两国在限制战略核武器,美国布置NMD,俄与美国、北约的战略、经济关系等问题上弥合了许多分歧,取得了广泛共识,俄罗斯终于以巨大的让步赢得在富民强国、重新回归欧洲道路上的重大进展。但是,俄罗斯与美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与矛盾,今后两国合作的道路决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日益成熟,两国的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两国的决策研究也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俄罗斯经济战略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共同组织撰写、由两位院士担纲主编的《中国-俄罗斯2050:共同发展战略(》俄文版)一书在今年出版了。该书的主要作者之一季塔连科院士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俄汉学家学会主席、中俄21世纪委员会科学分委会俄方主席、中国社科院的“外籍名誉研究员,”多年来为中俄两国的交流做了大量工作。全书采用了该书的另一位作者,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地处亚洲腹地中俄“夹缝”中的蒙古国摆脱了苏联长达近70多年的控制,其独特而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成为世界各大国和地区力量博弈的焦点之一。蒙古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与中俄特殊的历史关系使其对外关系调整必须首先考虑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与此同时,蒙古为了平衡中俄所带来的“压力”又积极地发展与“第三邻国”关系,美日及一些西方大国出于不同的战略目的接踵来到这片觊觎已久的土地上。蒙古国这种复杂的地缘政治变化为中国北部战略安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变挑战为机遇即成为中国对蒙政策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元代与马八儿国、俱蓝国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选择与元朝关系有代表性的南亚马八儿国、俱蓝国,探讨了元代与两国的关系。全文分为三部分:1.马八儿国、俱蓝国的地理位置与中国对其的早期了解;2.元代与马八儿国、俱蓝国的交往经过;3.元代与马八儿国、俱蓝国的贸易和物资交流  相似文献   

17.
蒙古学作为国际显学之一,一直备受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在世界蒙古学领域,除了中国、蒙古国两国学界已经取得了骄人业绩外,欧洲、日本、俄罗斯、美国在蒙古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也格外引人关注,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与总结海外蒙古学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蒙古学的由来和发展现状,深刻认识蒙古的历史与文化曾经对我国与东亚社会、欧亚大陆与世界的国际关系和格局的巨大影响;同时,展开我国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视角,重新认知古代的蒙古历史与当代的蒙古文化的意义所在。基于此,文章尽可能地收集了欧洲、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蒙古学研究机构、成果和主要代表人物,并以综述的形式梳理、编辑了海外蒙古学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日本是亲密无间的法西斯盟友,而中日两国在七·七事变前已处于事实上的交战敌国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中德两国却关系友好,甚至一度达到"蜜月"般程度。为了研究民国中外关系史上的这一"奇特"现象,文章从经济关系的角度,对中德经贸关系30年代前期的复苏、中期的整合与发展及后期的逆转过程作了考察和分析,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同发达的德国乃至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特别发展经贸关系提供史鉴。  相似文献   

19.
为表明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坚强意志,2007年8月9日到17日,上海合作组织全体成员国武装力量携手并肩,在中国乌鲁木齐和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举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和平行动——“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国家主席胡锦涛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到现场观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苏两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值得比较研究。两国的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缺乏丰富的民主法制环境;两国改革都面对诸如不清晰的党政关系,高度集权下伴生的个人崇拜,以政治运动而非法律不规范国家事务的坏习惯等众多痼疾;两国改革的内容很相似,两国的改革又极大不同;苏联面对的环境比中国更不利,中国在处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其他方面改革的系统关系上,比苏联要成功得多,两国的改革进程的得失成败对各国的改革都产生了相互影响,两国在经验方面是互相借鉴的;苏联改革的失败则也延缓了中国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