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70年代,当代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的研究立场发生了转变,宣告了现代普遍理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失败。他跳出现代性道德概念的研究框架,以历史叙事的方法,转向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中心的道德文化传统;进而提出道德文化传统多样性问题,指出道德探究传统各有其合理性,其合理性是在解决自身道德困境、应对道德挑战中表现出来的卓越能力;进入新世纪,麦金太尔叙事方法进一步发展,从历史叙事发展为对道德文化传统的理智探究与对个体道德生活的实践探究的辩证统一。麦金太尔叙事探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指出了一条美德伦理探究的新路,为美德伦理在现代社会找到了理论和实践根基。  相似文献   

2.
文章重点阐述和说明了关帝崇拜与儒教的内在关系,通过探索关帝崇拜的儒学背景与宗教特质等问题,力图揭示出某些中国文化自我发明和创新的动因和方法,以推助新世纪中国国家核心价值理念的改良或重塑.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需要道德的引领与规范。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现实,着眼于宏观的社会生活,发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依据、现实背景和理论成因。从历史维度看,主要是由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断层;从现实维度看,受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从理论维度看,源于对道德价值的偏颇理解。相应地,实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的发展就要从正确理解道德的实践内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对文化市场发展的价值引领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化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关帝信仰盛行不衰,关帝最终成为全民崇拜的神灵。"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亦不例外,其关帝信仰几乎与生俱始,而其与董小宛"到底不谐"的爱情经历最能体现其关帝信仰的虔诚。研究冒襄的关帝情结,或可窥探关帝信仰在整个明清士大夫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鲁迅以对中国历史文化和道德伦理的深刻洞察为背景,对女性悲惨命运和妇女解放的艰难投去关注的目光,探究她们悲剧性命运的深刻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6.
针对《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让历史题材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发挥历史与文化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和体验,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中影响重大的关公信仰,在关帝故里是由国家与当地社会双向影响和共同建构的民俗事象.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关帝故里还是关公信仰,都是由地方多重话语来解释的,体现了社会不同主体之间交往实践的过程.关帝信仰在一个地方传承的生命力,在于它不仅与地方社会生活,而且与这个地方社会拥有的其它各方面历史传统文化结成了可以"互释"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发生"在地化"的关公信仰,才能使关公信仰得以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8.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道德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实践所获得的情感教育内容,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围绕历史问题进行历史探究与课堂讨论,在思辨中感悟、同化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9.
鲁迅对国民奴隶根性的反省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一切奴隶道德和奴隶文化的最坚决最彻底的叛逆者,他淋漓尽致地揭发出中国人历久养成的奴隶性格,并从民族历史上探究奴性的由来,其"悟己为奴"和"誓将不复为奴"的精神资源,有显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要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包括理想、道德、纪律等内容的思想建设。所有这些,都有着一个对思想文化遗产(包括道德思想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这个问题,虽说是个老问题,但在当前看来,它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更有实践意义。 本文讨论道德遗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拟从忠孝伦理入手,对道德遗产进行历史的考察,探讨其历史特色和现实影响,试图由此出发谈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笔者认为:道德向来就存在着一个批判继承问题,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民族的特点,我国道德遗产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关帝是在华侨华人中很受欢迎、影响很大的一尊神祗。关帝信仰为什么会在华侨华人中广泛传播呢?这是由于他们为了从关帝身上求得心理慰藉的需要、生存发展的需要以及商业发展的需要。关帝信仰在促进华侨在侨居地进行经济开发,推动华侨社会发展,以及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联系方面都发挥过巨大作用。华侨在关帝身上寄托着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关帝信仰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层面解读几点传统文化中常被提到的女性观念“。男尊女卑”并非自古“就天经地义”;“从一而终”也不是封建道德传统礼教自古宣传的思想;女性贞节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评判和要求;女子缠足是汉族民间陋习,而非礼教规范,亦非封建统治者的指令。了解这些问题,进一步探讨传统女性观的历史性与真实性,找回在近现代历史中迷失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这种社会文化结构深刻影响了社会道德发展和个人道德能力生成。本文从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图景出发,分析了道德虚无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对个体道德能力的消解,探究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个体道德能力反消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红色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可以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及共产主义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此,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红色文化的意义和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我国道德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本文就当前道德领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探究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最终达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的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可见历史具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道德内化就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习俗等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信仰和道德行为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泛滥,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信仰虚无等问题突出,给青少年道德内化带来许多新困难和新挑战。因而,应深入分析青少年道德内化的动力问题,探究道德内化动力缺失的原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道德内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以来,社会分工和社会流动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迁在客观上促成了道德随之转型,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大量出现,并严重影响着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道德失范是当前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以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作为出发点,探究道德失范的原因并呼吁道德回归,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和谐、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道德问题纷繁复杂,其中最典型、最严重的当数科研不端行为.探究科研不端行为的基本内涵、社会危害、归因分析、防范路径等基本理论问题,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科学道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端午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很高的道德价值。探究端午文化的道德价值,揭示端午文化的道德要求,包括端午就是端正人的思想行为、"嚼然泥而不滓"的道德志向、祈求民族团结的道德追求、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等,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