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微电子产业基地。分析苏南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特点,基于本地区在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行业明显的产业优势,提出高职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方向,并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艳  李宇红 《教育与职业》2022,1004(4):101-105
深度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成为类型教育的唯一路径,产业学院是走向深度产教融合的主要载体和抓手.经过高职院校多年的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实践,产业学院已体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过程开放、办学资源共享、类型多样化、治理现代化等诸多特征,出现了"1+1"模式、"1+N"模式、"1+1+N"模式和"N+N"模式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学院.不论何种类型,产业学院的育人成效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合作程度,在多元主体的资源整合、统筹协调、有效治理、积极配合下,企业的介入程度越深,越有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李萍  黄凯 《广西教育》2023,(6):15-20
本文从意义、任务、现状和发展思路就深度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进行探索,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糖业产业学院为例,阐述开展产业学院“双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合作交流,建立“双向同步情景、远程实时交互”信息化平台的具体做法,为高职院校建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具有落实深化产教融合和破解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为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数字工匠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职院校积极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合作共创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但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产教融合不够全面深入与“工匠精神”培育深度不够等问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力求破解现存困境,通过构建“双元主体,五维融通,七个共同”数字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爱专业敬职业、懂技术会实践、有自信敢担当”的数字工匠,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作出了可借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微电子技术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在微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中,紧紧围绕园区微电子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以服务为宗旨,构建"学院+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职业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核心职业能力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及其制度建设,在以客户需求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导向下,向国内外企业、同行、社会提供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微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厦门作为微电子产业的东南重镇,力争在未来十年打造千亿级的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本文首先分析了以厦门为代表的东南沿海集成电路发展和人才需求概况。之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人才需求和学校定位,建立符合产业实际的培养课程群,用于指导我校微电子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在将来为东南沿海地区输送急需的亲产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并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集成电路产业中,电路的设计、制造以及封装是其三大组成部分,对于微电子封装来说,其封装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集成电路的可靠性,因此,必须确保微电子的封装质量良好。上世纪末以来,科学家对微电子封装中的代表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提高我国集成电路封装质量。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239-242
为适应微电子产业的高速发展,高校的微电子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微电子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括微电子设计实验室和微电子工艺实验室。实验教学开设了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和微电子工艺综合实验。学生在此完成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的整个过程,并对制造的芯片进行测试和分析。微电子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教学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与实践结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微电子技术专业创新教育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技术专业在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的实践表明,加强学科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以高水平的科研作为教学底蕴,是微电子技术专业实行创新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求,以本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深入探讨符合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条件和师资建设等问题,建立健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培养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设以“双高”背景下工程造价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围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来进行。其四层级整体设计与全新组织架构为:产业学院→行业联合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工作室,其组织设计为“产业+”“行业+”“智库+”“课程、项目、双创+”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设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设计校企联动机制和政校行企发展共同体,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抢抓地坪产业转型发展契机,与产业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地坪产业学院。地坪产业学院对接地坪产业链构建课程体系,组建了校企混编教师团队,建设了智能地坪设备研发科创中心。通过科创中心的建设,逐步发挥其助推日常教学、助力科研创新、助益社会服务的三重作用,培养了一批具有最新技术技能的融合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从集成电路(IC)设计、工艺、封装和测试等几方面,综述了以IC为核心的当代微电子技术和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探讨了这些领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并简要介绍了一些典型的纳米新器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产业学院改革试点作为高校局部深度转型发展与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有机结合的先行先试做法,在探索与实践中,要树立正确的改革试点理念,科学谋划建设样态和发展路径,选择合适的产业学院改革试点模式,处理好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提高高校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技术基础,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保证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是微电子科学发展的关键,因此对于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学好集成电路工艺课程显得尤为重要[1]。  相似文献   

16.
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育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分析了“三高四新”战略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新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四维联动”模式,并提出了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嵌入项目、泛在多元”的校企合作课程、打造“校企共享、教创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互聘互认、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深度融合、共生发展”的产学研服务平台、构建“多元协同、共建共管”的管理体制机制等产业学院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育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匹配问题的创新之举.通过产业学院的演进和发展,以遵循"以生为本、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创新"1+1+N"多元参与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探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需求对接、技术共享、信息互通、过程共管、协同育人"的产业学院民主集中管理新模式.与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政府主导、军企合作、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多方共建产业学院.基于FANUC产业学院建设培训中心、技术应用中心、产教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创新形成"政军行企校"紧密结合的办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产业学院是国家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产业学院可以更好更快地培养技能型社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从社会价值、产业价值、人培价值等三方面分析产业学院建设的价值逻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四重螺旋理论分析产业学院建设的理论逻辑;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双元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打造联合师资团队、搭建服务产业平台、完善管理机制体制等6个方面探索产业学院建设的方法逻辑。技能型社会背景下产业学院建设的三重逻辑对于职业院校理清产业学院的建设价值、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产业学院作为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组合体,不仅具有鲜明的“跨界”属性,而且具有鲜明的“共生”特征。用“共生理论”分析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存在“共生单元”能量不足,“共生模式”不够完善,“共生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直面问题,需要构建利益共同体,促进共生单元融合;需要构建治理共同体,形成共生一体模式;需要构建环境共同体,营造正向共生环境,以推动高职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提出了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目标,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培养现代产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应紧密配合湖南省发展需求,为实现“三高四新”战略目标添砖加瓦。通过分析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背景和特点,阐述“三高四新”战略对湖南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提出的新要求,探索服务“三高四新”的湖南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等内容,认为可通过构建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开展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以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举措,为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新华三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例,提出相应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对策,以期提供有用的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