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经济学学科在引进、介绍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实践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致力于创立中国发展经济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发展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创立中国发展经济学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发展经济学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了促进新时代中国发展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在我国学科目录内增设发展经济学为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着力把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伟大实践提炼升华为国际主流发展经济学理论;加强对微观发展经济学和随机实地实验方法的研究;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国别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代繁荣教育经济学的根本方向。建设中国特色教育经济学“三大体系”,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结合,坚持将传统教育经济思想和当代教育经济问题相结合,坚持将本土化和全球化相结合,形成能够科学回答教育经济的中国问题、世界问题、时代问题的新学科新理论新话语。建设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要优化学科体系架构,明确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务实教材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教育经济学学术体系要创新教育经济思想,注重原创理论生成,促进研究方法融合发展。建设教育经济学话语体系要打造新概念、新范畴,优化话语表达与转化,提升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一 20世纪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几乎呈一种持续进行和发展的状态,有关教育改革的理论也层出不穷,流派众多,但如果根据历史发展阶段和教育改革理论发展的性质看,教育改革理论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哲学—政治学阶段,经济学—社会学阶段和学科独立阶段。所谓哲学—政治学阶段,主要指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指导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主要是美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30年来的经济转型历程,深刻影响了经济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学研究的转型。基于1978—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经验分析发现,30年的经济学转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78—1987年为转型初期,1988—2000年为转型中期,2001—2007年为转型后期。转型初期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占绝对统治地位;转型中期传统范式的数量有所下降,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论文大量出现,但二者之间仍呈犬牙交错、交替上升状态,且转型中期时间跨度很长;转型后期现代范式获得了绝对优势地位。同时,规范分析和理论经济学的论文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研究中国本土现实问题并引用外文文献、使用了数学的论文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还有一些变量的变化与理论预期以及国外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不尽一致:经验研究、合作研究所占比例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使用数学的比例也并不很高。另外,对样本的logistic回归结果也表明:采用了规范分析研究方法、没有使用数学、研究对象非中国本土现实问题的理论经济学方面的论文,更有可能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范式的论文;采用了实证分析研究方法、使用了数学、引用了外文文献、研究中国本土现实问题的应用经济学方面的论文,更有可能是现代经济学范式的论文。  相似文献   

5.
教学艺术研究是本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一研究在我国经过酝酿(1980—1985)、探索(1986—1988)和立论(1989—1991)三个时期,现在已进入了它的发展期。“教学艺术论”作为一门新学科在其发展期现在已经迈入了学科体系建构的崭新阶段。李如密副教授的《教学艺术论》一书便是这一发展期教学艺术论体系建构的产物。正如唐文中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该书建立了教学艺术论“理论—实践”的结构和体系,并以其立论的坚实、学术视野的宽阔,体系的新颖与完整等鲜明特色成为教学艺术论这门新学科的“一枝新葩”。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及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创新,对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中国经济学教育应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探索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路径。中国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涉及教育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综合改革,应以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载体,以学科优势为支撑,以教学改革为动力,紧紧抓住基础理论教学、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三个基点,把知识、能力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一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基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教育学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以引进为主要特征的初现阶段(1901—1915);以模仿为主要特征的初建阶段(1915—1927);以“中国化”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1927—1949)。在此基础上,提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主要面临了教育学中国化、教育学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和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四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作为新中国理论经济学学科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一直致力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知识的创新和传播,探索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研究和改革发展,是国家经济学教学、研究及基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凭借多年来在培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人才等方面的强大实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在2008年~2011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恰逢其时。国民经济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之一,构建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一般理论框架以历史唯物与辩证唯物为其根本方法,着力于研究经济发展、人民中心与国家功能三大问题。其核心概念为国家、人民与经济,以人民为中心是其根本遵循,经济与国家关系、国家与人民关系和经济与人民关系是其基本关系,国家如何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是根本逻辑,根本逻辑中包含国家逻辑、人民逻辑和发展逻辑。进一步地,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实现形式的基本保障。总之,本文围绕着话语体系基本问题,构建出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关系、根本遵循、运行路径、基本逻辑、实现形式、基本保障各要素及其内在机理在内的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一般理论框架,初步彰显了这一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2021,(2):F0003-F0003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本书根据学科形成发展的历史与学科内在逻辑相一致的原则,阐明了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教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在介绍国内外教育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的同时,本书也特别注重在广阔的国际视域下深入讨论中国的教育经济实践,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合大量文献对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的变迁进行了梳理,概括为三个阶段: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2006年的发展期,2007年至今的学科体系与框架建立期.本文结合各个阶段经济政治以及学术流派发展的背景对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解析,以期还原学科发展的轨迹,并促进该学科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基本任务是考察这一理论的历史和现状,这种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加强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可以按照六个发展阶段安排框架结构,其特点为探索性,广泛性,侧重性和宏观性,在研究中要注意立足实践,着眼新开放阶段的需要,借鉴国外有益理论,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  相似文献   

13.
靳希斌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教育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著名学者,他对中国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学术组织建设方面,他参与筹建研究会,是中国教育经济学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学科思想建设方面,他提出教育经济学中国化,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经济学范式和教育实践取向三方面建构中国教育经济学思想体系;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他率先开课讲学,编著系列教材,致力于构筑中国教育经济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他立身学术前沿,守正创新,不断开拓教育经济学理论疆域;在学位点与专业建设方面,他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为教育经济学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先生丰富的学科建设实践是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史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十三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辉煌十三年的实践是当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并使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推进到历史的新高度,这是我党执政兴圆在经济理论上创新和走向成熟的逻辑结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创建了经济的理论和体制基础.正确选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经济方略.  相似文献   

15.
新文科视野下,突破法学单学科的发展,打破学科间“人为”的壁垒,在法学与其他学科间交叉渗透,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将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适应新科技时代发展需求,是法学教育守正与创新的必经之路。在新法科改革和探索的道路上,将工学交替的经验移植到法学专业,创设“三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将法学专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十三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辉煌十三年的实践是当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并使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推进到历史的新高度,这是我党执政兴国在经济理论上创新和走向成熟的逻辑结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创建了经济的理论和体制基础。正确选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经济方略。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全面实施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迫切需要探寻其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国内外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突出了在政治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及创新经济学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和拓展。其中,新发展理念、绿色与创新发展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8.
特殊教育学中国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实现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扎根中国大地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其发展进程和方向,基于对文献的分析,将特殊教育学中国化分为前学科时期的文化奠基(1840年以前)、西方特殊教育经验的中国化(1840—1910年)、特殊教育学的中国化创建(1911—1948年)、特殊教育学的社会主义重构(1949—1977年)、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学初现(1978—2016年)以及新时代(2017年以来)六个演进阶段。研究表明,中国的特殊教育学并非一种全然的“舶来品”,而是深植于中国土壤、始终依靠中国主体性,交融中外理论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搞市场经济,就要向西方学习。 1978年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对西方经济学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对西方经济学说盲目崇拜的不良倾向。其表现形式有三种,即对西方经济学说的偶像化、简单化和超前化。这种盲目崇拜可以造成双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危害极大。一、我国经济学的现状中国经济学,顾名思义是在中国本土上流行的主流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70年代末以前为第一阶段;主体是计划经济学;80年代为第二阶段,基本上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渡经济学;第三阶段从90…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化课堂的研究是生存教育发展的必然我校从1997年开始,就以学生为本、以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需要为本,研究并实践着对中重度智障学生开展生存教育的教育模式,此模式是以社会要求、学科体系和学生的发展为基点,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新体系和新结构,即以社会、学科、学生作为平面的三个基点支撑生存教育纵向的立体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