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民俗学家考证,"斗草之戏"起源于南朝。"斗草"一词最早见于书面记载是在南朝梁人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其中有:"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民俗活动。据说,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而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是为了辟邪。在先秦时代,民间普遍认为五月  相似文献   

2.
顾春 《华夏文化》2000,(1):40-40
几千年来,茶一直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才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但与此同时,饮茶并不只是一种生理需要,它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无数诗人、画家为我们留下大量以茶为主题的诗、歌、书、画。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对“茶”字起源的考证,则是对茶文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端午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以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诠释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中国江南水乡嘉兴,每逢端午时节,城乡民众裹粽子、佩香囊、赛龙舟......热闹非凡,精彩纷呈,节日气氛浓郁,传统民俗文化深入人心。而由国家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文化厅、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每年吸引近百万民众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周建江 《寻根》2000,(3):4-9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化的发源地,自从其化观念形成以后,中国人对其认识便不断深化,并以之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其中“河源”的化学说便是突出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夏商周天命观涵括宗教性、人文性和自然即知识性三重含义.周革殷命,周人援“敬德”说解“天命”,建立了“天命靡常”“唯德是辅”的天人关系,较之夏商给传统天命观增添了浓厚的道德属性;西周末期因周统治者失德引发的“疑天”思潮,使“敬德保民”为基本内容的人文天命观转向东周以“天事恒象”的自然天道观,此后自然天道观的勃兴与发展反过来又以其自身的“自然”客观性消解和淡化传统天命观念的宗教色彩,进而使传统天命观在前诸子时期出现分化,并由此为“道”这一中国哲学形上观念的确立做了最后的资源准备.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科技和大众文化的发展,物质化和世俗化的新型消费文化兴起,我们从"唯审美"的精英文化启蒙走向了泛审美的大众文化狂欢。本文以明代许仲琳编《封神演义》中塑造的哪吒故事为原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有代表性的哪吒动画与原型的对比和分析,考察不同审美诉求下哪吒改编与传播的关系,进而窥探泛审美语境下,中国动画对中国神话素材现代性开采的显性形态和隐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1960年代到80年代,林风眠女性人物画的内容从含蓄表达欲望、投射个人情感、曲折表达美学理想的古装仕女,转为马蒂斯风格的直接以感官形式表达欲望的裸女画。一方面,社会背景、社会风气的转变,造成个人情绪、艺术上的转变;另一方面,两种图画也蕴含着对于女性空间的不同建构方式,承载着林风眠尝试融汇东西文化艺术的探索,体现着他参照西方艺术对东方特质进行的反观和重建。  相似文献   

8.
在王国维的"意境"、"境界"说中,他特别强调"观"的重要意义。因此,理解王国维所说的词何以"观",也许正是我们弄清他"意境"、"境界"说审美内涵的解穴之处。它不仅显现了王国维对"人生之问题"的热切关注,反映出特定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痛苦、绝望和寻求出路的悲壮,而且顺应时代的发展,确立了"情"与"景"在"意境"理论中的核心地位,促成了传统意境理论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9.
马秀梅 《寻根》2023,(5):36-43
<正>1372年至1404年间,中国对东海与太平洋相接之处的琉球群岛,通过封贡体制与琉球王国建立起宗藩关系。以往对琉球的研究着重于中琉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文化的重点大多是研究琉球的汉语诗文。对于中国龙文化尤其是龙舟文化在琉球的传播和变异很少涉及。中国的赛龙舟什么时间、通过什么路径传入琉球?传入琉球后为什么与中国的端午节天象崇拜祭龙有程度不同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陈晓伟 《寻根》2009,(1):33-36
《周礼》中记载:“及葬执纛,以兴匠师。”纛为何物? 《史记·项羽本纪》曰:“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李斐的《集解》对纛做出了解释:“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柱之。”蔡邕也进一步描述它的具体形制:“以牦牛尾为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上也。”“黄屋左纛”作为天子舆制,不鲜见于后世的史籍。如石勒称赵王后,就开始了典章制度的完备,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诗文传统中,"典"作为一种具有公共阐释效度的意义原型,在不同时间维度之上,建立起了文学活动主体间显见的、可分享的意义世界。五四新文学时期,由胡适首倡的"不用典"主张则使传统诗文用典失去其原有的合法性根基,新的诗文阐释及其公共性涵义由此诞生。从"典"的传统运用到现代语域下对"典"的质疑,既体现出时序变迁中文学阐释主体及其公共性诉求的差异,同时亦成为新用典方式兴起的征兆和开端。  相似文献   

12.
陈圣宇 《寻根》2012,(5):55-57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拥有一系列令人骄傲的历史文化地标。几乎每一个历史文化地标背后,都埋藏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人文典故和后世层出不穷的文学叙述。本文着重考察南京历史文化地标——“金陵四十八景”的由来。  相似文献   

13.
张金金 《寻根》2020,(2):108-115
客家人迁移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寻求发展,与畲、瑶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耕地有限,人们生活在内陆闭塞贫瘠的山地,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客家地区农业信仰应运而生。伴随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客家农业信仰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嬗变,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方面是客家地区农业信仰呈现普遍性衰退;另一方面则是客家农业信仰在某种契机下呈现愈演愈盛之态。这两种状态背后的作用机制如何影响客家农业信仰的发展?客家农业信仰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融合与矛盾中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印度,每天的黎明,是在虔诚的印度教徒们的沐浴中来临的。尤其是那些阔佬们,从头到脚浑身涂满河泥。在晨光熹微中,呈现出一幅奇异的图景。在加尔各答,流经市区的伏古利河(恒河的支流)两岸有许多“卡都”(浴场),非常热闹有趣。伏古利河和恒河一样被人们尊为“圣河”。人们将身体浸泡在河水中,向神明顶礼膜拜,祈求神明保佑家人幸福。最热闹的“卡都”是在号称“东方第一”的豪拉大吊桥的桥下。在大桥附近,控制着加尔各答商业的被称为“马鲁瓦里”(来自拉贾斯坦的商人的总称)的阔佬们,一个个赤身露体,只穿着裤衩,  相似文献   

15.
荆楚地区年节习俗绚丽多彩,特别是荆楚端午习俗更是撩人兴味,具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它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又具潜移默化陶冶人类性情的力量,是中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非物质的无形的东西往往比物质的有形的东西更加重要,文化产业应该有效地使用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深厚的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6.
近年來,中國古典小說的叙事學研究方興未艾,特別是在探討明清白話小說特有的叙事技法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其中張世君對《紅樓夢》的空間場景轉換方式、對明清小說評點中“脫卸”的空間轉換概念,都撰文進行了探討.①本文將在張文的基礎上,對明清小說場景(空間)轉換技法問題的產生、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作進一步討論.  相似文献   

17.
清末商界风俗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商界风俗的嬗变●余子明清末商界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它的风俗呈现出新旧交替、良莠不齐的状态。在传统社会里,崇尚俭朴、洁身自好被视为美德。近代以来,由于风气大开,观念发生变化,奢靡之风开始兴起。南京夫子庙、秦淮河一带是商业繁盛之区。一些...  相似文献   

18.
前言   杭州正如所有曆史名城,是一個永遠需要透過絡來理解的城市.   ……  相似文献   

19.
正德国美人鱼形象源自传说及诗歌中居住在莱茵河里的女妖洛蕾莱(Loreley)。洛蕾莱的名字由"Lore"和"Ley"组成,"Ley"在古凯尔特语中是礁石的意思,而"Lore"则来自古德语的"lorlen",意思是小声说话。洛蕾莱原本是德国莱茵河畔一块百米高的岩石,石上有一座水流湍急的瀑布,能形成奇特的回声效果,让人感觉像从礁石中发出了窃窃私语般的说话声。相传有水妖常坐在洛雷莱礁石上,因此她被取名为洛蕾莱。据说洛蕾莱是绝世美人,她有一头金色的  相似文献   

20.
王振忠 《寻根》2005,(2):136-138
民国壬戌(1922年)之夏六月十五和七月十一,浙江省两次大水,“滚滚洪涛卷地来”,酿成了奇灾浩劫,新安江畔的淳安、分水二县受灾尤为严重。为了体察灾情,淳安县一位叫方赞修(述斋)的人,“登山涉水,驰勘数月”,后提笔成吟,遂成《勘灾杂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