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莫言的《白狗秋千架》是新时期较早成功运用复调的小说之一。"好的伟大的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复调式的叙述,不对各种思想做出自己的评判,作家的观点要藏起来,谁对谁错,让读者去判断考量。"[1]  相似文献   

2.
欲望叙事使苏童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电影化趋向,这正是其能有七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的根本原因。欲望叙事不仅是当代小说和电影都热衷表现的内容,而且也是它们共同仰赖的重要艺术表达手段。分析欲望叙事在苏童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苏童小说在被改编为电影的过程中,其欲望叙事在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所发生的转换,以此探讨纯文学较之电影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嫌疑人X的献身》作为东野圭吾的代表性小说,先后被日韩中三国翻拍成电影,均承继了小说中的人物素材和故事框架.在本土化改编时,三者都用自己的话语对事件进行了改编,对人物关系进行了调整.小说与电影的差异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艺术载体传播媒介和接受过程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电影《归来》为例,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个案分析的形式对小说改编电影改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小说改编电影的原因、结果。力求从小说改编电影的现象入手,对电影改编过程中产生的得与失、利与弊等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惊天战神》以希腊神话英雄忒修斯为主角进行改编,影片在华丽视觉冲击的背后,存在着故事讲述脱离原型、缺乏创造力、故事逻辑混乱、人物塑造力度不够等弊端。本文以此为类型电影代表,力求在剖析其弊端的同时,探讨神话题材电影改编问题。  相似文献   

6.
《刺杀小说家》不同于既往类型化的线性叙事,其从原著小说到改编电影,皆是在现世界与异世界互文的平行时空中展开反类型化的弥散性叙事.原著小说以文学语言构建的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使其在文学性的堡垒中获得"电影小说"的画面感,然而电影改编所依循的镜头语言促使导演路阳在电影性的多重叙事空间中落实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的真实性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虽然戏剧与电影同根同源,但是电影比戏剧表现人物和情节的手段更多。把戏剧改编成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在戏剧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戏剧的情节转化成电影的情节,必须对戏剧的故事情节进行解构、建构和重构。该文以“开心麻花”将话剧《夏洛特烦恼》改编成电影为例,从表演方式、时空与情节、视觉化表达等三个方面探析话剧改编成电影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改编自《画皮》的两部影片,是消费文化语境下对蒲松龄聊斋名篇的商业化演绎。影片利用原著的知名度来吸引观众,其故事情节、人物设置、思想意蕴则和原著大相径庭,弥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奇观化"的视觉场景打造和轻飘虚浮的"爱情至上论",使影片成为割裂文化传统的无根建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西游记》影视改编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文学品质和商业价值在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大繁荣的背景下得到了快速融合发展.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到《西游记》影视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克服《西游记》影视改编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文化产业路径,实现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层次勾连,是文化产业从业者必须要考虑的.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0.
民国功夫电影作为彰显中国形象、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像文本是时代精神的文化表征。以《精武门》(李小龙版)、《黄飞鸿》(李连杰版)及《叶问》(甄子丹版)为电影文本,运用文本细读法对民国功夫电影叙事转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哲学进行研究。三部功夫电影作为症候性文本,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为当今习武者及文艺工作者弘扬传统文化提供着行为范本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魔幻传奇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自问世以来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魔幻狂潮,而由其改编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主要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与电影为研究对象,对二者进行对比性分析与解读,从人物形象、主题、情节三个方面探讨电影《哈利·波特》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文本的改编与再创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不断改革创新,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流动的一项重要产业了。获得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经典电影《断头谷》,该电影将独特的本地的哥特风格和恐怖悬疑的元素融合得相当自然,整部影片无论是从光线还是画面的颜色、布景以致服装,整部电影都呈现出一种协调统一的渗透出神话故事般的意境。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其原著《睡谷传奇》有着不可割舍的原因。故此,本文将对原著《睡谷传奇》与其改编电影《断头谷》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高成本的制作、震撼的场面、庞大的叙事、细腻的人物个性和电影工业化的制作方式引起关注。影片的成功在于其文化底蕴的呈现,英雄叙事的情怀和形象建构的深入。由此思考影视改编的价值向度要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文化哲思,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反映当代中国文化成就的典型表现。而影视改编的文化向度要更加注重内理性、多面性、审美性和技术性。影视改编的虚实向度解构影视改编的躯干与核心,强调对故事核心的把握和情节的选择、调整或充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戏曲化特点,是文学与戏曲之美兼而有之的典范。本文着重就《红楼梦》由小说改编为戏曲作品,主要是改编为越剧所取得的成就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现代剧场利用舞台形式的大胆创新、经典文本的合理改编,使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在舞台上焕发生机.英国国家剧场版《麦克白》(2013年版)打破传统舞台样式的限制,创新舞台布局,在增强时空流动性的同时搭配特殊道具来渲染戏剧中的宗教元素,增强了舞台效果.在演出文本中大量删减女巫戏份,降低戏剧中的神话元素,突显了麦克白...  相似文献   

16.
唐代小说《柳氏传》在后世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改编。其中,明代传奇《玉合记》是较为贴近原作且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改编。从《柳氏传》到《玉合记》的嬗变受到文体特征、创作者心态以及时代风气等多方面影响。传奇的庞大体制促使《玉合记》增添人物、细化情节;为满足舞台表演需要,设计更丰满合理、极具巧合性的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增加滑稽内容以适应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由于创作者身份和心态的转变,作品主题由政治反思转变为个人理想寄寓。《玉合记》强调忠义、贞节,歌颂自由恋爱,深受明代时代风气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励志电影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各种有色人种包括黑人在这个有着"文化大熔炉"之称的美国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黑人的文人政客为了实现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种族歧视虽然得以正视和削弱,但是没有彻底被消除。本文以电影《弱点》主人公黑人迈克尔在白人陶西一家帮助下梦想成真的温情故事为分析的出发点,总结出了黑人要想实现"美国梦"需要的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对于个人理想的包容与指引,二是个人的自身奋斗。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文艺事业逐步呈现出繁荣之象,作为主旋律电影的典型代表——建党献礼片,在意识形态表达中强化民族认同,在多样社会文化语境中深化主题内涵。从《开天辟地》到《1921》,建党献礼片以史为镜,从艺术层面展现中国革命历程,诠释了主旋律电影的精神内核;以人为本,聚焦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英雄楷模塑造;以影载道,优化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多元叙事的创新强化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人物塑造的创新实现了宏观史实与微观聚焦的并行融合,视听技术的创新重现了电影美学与革命历史的文化汇流。建党献礼片在影像表征、角色定位的转型中建构立体的新型国家形象,传承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9.
《易》教作为“六经之教”之一,是孔子和其他先秦儒家王道教化的重要手段,是儒家思想体系建构的形上根据,是儒家通过总结《周易》的政治、学术、社会功能等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先秦《易》教作为数千年《周易》教化传统的发端,在长期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等,不但对儒家、道家等诸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汉代及其以后的思想、学术等也有重要的范式作用,对当下的传统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在数量、收视率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对传播技巧的熟练运用。从传播策略来看,改编影视剧充分利用网络二次传播和新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从而调动原作粉丝的力量,促进影视剧改编的有效互动,提高影视剧的传播范围。从传播效果来看,在传播过程中,原作者通过对粉丝的影响力扩大其作品的传播范围;而观众则在观看过程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此外,在改编过程中原作者、制片方、粉丝、观众之间形成积极的交流互动,从而改变了以往传统影视剧单一的线性传播模式,实现了积极的双向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