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校长”     
“校长”顾名思义,即一校之长,一个学校的最高管理者。但是,中国古代学校的管理者并不称作校长。自从有学校开始,管理人员名称可谓各不相同。商周时期,学校的管理者称为“大乐正”或“大司成”。汉代,在中央“兴太学,置明师,并制定博士弟子制”;在地方上设置“文学校官”、“五经百石卒史”等职务来管理学校。魏晋时期,学校中设有“校官”。而隋代则设祭酒管理学校。唐代学校除祭酒之外,还设馆监来统辖;宋代除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外,在名山胜地常常设有书院,书院中主持教授者称山长、院长或洞主。元明清三代大体沿袭前代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说“拜”     
张应峰 《寻根》2008,(5):4-6
中国文化自古即注重礼仪,先秦时期更是以礼乐文明为标榜,作为等级社会的象征。此时期产生的礼仪繁缛复杂,作为礼的具体形式之一的拜礼,据《周礼·春官·大祝》即有九种之多,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和肃拜。  相似文献   

3.
王爱文  王军花 《寻根》2011,(5):26-28
奠基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盛行的猎头祭祀习俗。史前时期,部落或氏族在与外族作战取得胜利后,要将敌人的头颅割下来带回,作为祭品祭祀后,堆积起来作为某种建筑的奠基或者随葬。根据考古材料,猎头习俗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说“兵符”     
吕博 《寻根》2009,(4):49-51
我们都熟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其中之符,就是兵符。在我国古代社会,凡调发军队,命官遣使,颁发政令,皆授之以符或节,以为凭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颜师古说:“节以毛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因以为名,命将者,持之为信。”古代通信极不发达,封建帝王为了能直接掌控军队,便发明了兵符制度。“虎符”是最早的兵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僚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  相似文献   

5.
一、食玉之风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有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起来,人们又将玉看成是延年益寿的药物,一度出现食玉之风。"(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40页)当时的食玉之风,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晋的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仙药》中,他认为服食"玉"能"令人身飞轻举,不但地仙而已",即服  相似文献   

6.
靳欣 《寻根》2007,10(2):103-109
清编《全唐诗》,集中收录的郊庙歌辞差不多有7卷(第10卷~第16卷,第15卷有3组舞曲歌辞),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有些去掉“兮”就是六言),总共438篇,近500首,占到《全唐诗》的百分之一。其中第16卷是五代时的郊庙歌辞,因本文主要探讨唐王朝时期的宫廷祭祀,所以暂不同列考虑。  相似文献   

7.
高西省 《寻根》2006,(2):81-84
铜爵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酒礼器,可以说是中国酒文化的代表,尤其是在商代,它是最典型、最常见和最基本的酒礼器,是当时等级、身份标志的青铜礼器组合的核心器(西周以后礼器组合的核心为铜鼎)。这一时期铜爵的这种特殊功能,来自于夏人已将铜爵作为特殊身份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扬永俊 《寻根》2002,(6):53-60
拓跋鲜卑是鲜卑众部落的一支。它崛起于十六国时期,西晋灭亡后重新统一北方并建立了政权。作为北魏政权的统冶阶级,拓跋鲜卑的祭天与汉族统治阶级的南郊或丘祭天迥然有别,它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具体表现在祭天时间与地点的随意性、祭祀对象的胡神化、女巫主祭、西向祭拜、绕坛驰骑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周代贵族妇女的政治文化特征及相关的伦理观念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周代有一极引人关注的思想现象 ,即反复以女色关乎家国兴亡而戒己告人 ,由此引致周代对妇女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视 ,关注男女之别 ,制为婚姻之礼 ,以严正夫妇人伦 ,从而形成周礼规范下的妇女道德伦理体制。欲以道德教化严控妇女人格为入手 ,达到正国家、兴王道的目的 ,从正面制造和利用妇女的政治伦理价值。这在《毛诗序》代表的儒学诗义体系中得到集中体现 ,也反映出周礼文化一大特征 ,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深远影响 ,基本决定此后关于妇女道德形象的伦理范式标准。  相似文献   

10.
姚志远 《寻根》2021,(2):130-132
一 据《绩溪仙石周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记载,绩溪周氏的始祖为唐歙州刺史周垚,其先世由庐江迁于饶州鄱阳.唐僖宗中和年间,周垚为躲避战乱迁居绩溪虎头山,是为一世祖,遂名始迁地曰周坑.周垚生三子,曰固、国、囦,周固迁小路口,周国仍居周坑,周囦迁东北乡之竹里,始分三支.  相似文献   

11.
李广志 《寻根》2010,(4):64-67
今宁波鄞州区鄞江镇内有一座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当地方言中读“tuo”音)山堰,它为流域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至今仍发挥阻成、蓄淡、排洪、引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路勤 《寻根》2021,(1):34-35
这里所说的水龙,其实是草龙,因为泼水故称水龙,是人们用稻草编扎而成.水龙节,又称草龙节,即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德江土家族舞龙队伍沿街舞动水龙走街串巷,并接受民众的泼水,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3.
周九宜 《寻根》2005,(3):111-113
周敦颐、鲁迅(周树人)、周恩来,是我国北宋至现代周姓中三位名声卓著的人物,中国历史上璀璨的理学、文学、政治明星。上世纪80年代,有媒体报道周恩来、鲁迅系周敦颐后裔,周敦颐系道县人,故周恩来、鲁迅的祖籍为湖南道县。近两年来,湖南江永发现了“千年古村”上甘棠,并在上甘棠发现了周敦颐第十二世祖唐道州司马周如锡的题刻,于是,  相似文献   

14.
赵健 《寻根》2021,(2):99-104
国图藏宋椠本《清波杂志》付梓于嘉泰前后(1201-1207) 国家图书馆藏宋椠本《清波杂志》中并未注明成书年代,但根据文本中遗留的蛛丝马迹,可推定大致刊刻于宋宁宗嘉泰前后. 该书后有天台徐似道于"庆元戊午(庆元四年,1198年)立秋前一日"所书跋文:"余来中都,闻有所谓周处士昭礼《清波志》,急祈借传录,洪益处最多."可...  相似文献   

15.
李珍珍 《寻根》2009,(5):50-56
千年前的东方,繁荣的唐朝绽放着迷人的光彩。她灿烂辉煌的成就,吸引着四海千千万万的宾朋,踏上这片美丽神奇的沃土。在“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下,音乐这朵艺术之园的奇葩也分外妖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