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宋健友 《寻根》2020,(2):65-72
笔者嗜茶更爱茶文化,甚喜欢古代茶图画。在一些大茶社啜茗时关注到茶社挂的招牌与茶屋装饰布置的古代茶画的文化内涵一脉相承,相得益彰。茶画多是唐、宋、明时代的,并且都是摹本或刻印的,只不过是装潢得漂亮大气。一、以茶会友的茶屋常见古茶画。这类茶社装饰得文雅别致,古色古香。尽管茶屋挂的皆是模仿之作,但茶客们并不在意,只是对茶文化的赏识。  相似文献   

2.
古書形制由卷子本轉爲册子本的過程,在中國書史上意義甚大,但在學界仍未有定論,尤其是所謂"旋風葉"問題更是争議的焦點。此文基於《"旋風葉"問題的新解釋》一文對古書形制發展的雙綫解釋,鈎稽唐宋文獻中前人未見徵引的零星史料,在論證細節上作出更詳實的補充。  相似文献   

3.
《寻根》2017,(2)
正金元好问《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余诗数首以此诗为赠》中有:"牙牙娇语总堪夸,学念新诗似小茶。"自注:"唐人以茶为小女美称。"然而,现有唐代文献中鲜有茶为女子美称的记载,宋以来文献中则不乏其例。宋范公《过庭录》:"刘贡父知长安,妓有茶娇者,以色慧称,贡父惑之,事传一时……  相似文献   

4.
释承古是北宋时期云门宗禅师,在宋代禅宗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有关释承古生平事迹中的生卒年、籍贯、参访尊宿,开悟、扬名、开堂说法及著述等论述尚有舛误或未能深入研究之处。要之,厘清释承古的主要生平事迹,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他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芹 《华夏文化》2014,(3):57-58
正日本是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自古以来便接受中国的汉字、律令制度、科技工艺及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公元5世纪左右,中国儒家孝文化已传入日本,但最初并未引起重视,反而一些本土的弃老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两国共处于东亚文化圈,"忠孝为立身之本"已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的基本信条,为何日本弃老之说流传如此广泛?儒家孝养观在传入之初为何不受重视?本文将从弃老传说出发,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一、弃老传说《楢山小调考》是日本近现代作家深泽七郎  相似文献   

6.
回族的茶谚与茶俗(回族)丁一波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咖啡、可可、茶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日本人称茶叶为"仙草灵丹",英国人称"康乐饮料之王",阿拉伯人称"群芳之最"。自古"茶药不分家",饮茶不仅可以解渴,而且还可以明日益思,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雷响茶     
"雷响茶"是一种烤茶.白族老人每天早上、中午、下午三次都习惯在火塘边饮用"雷响茶".烤茶所用的砂陶罐,黄皮梨般大小,有把,有嘴,放几片茶叶进去,慢悠悠地反复在炭火上转来转去烤,翻来复去地抖动,所以又叫"百抖茶".待茶罐中的茶叶香气扑鼻,才把滚烫的开水冲进去.这时,小茶罐里就"咕碌碌"地响起来,其声颇似远处隐隐作响的春雷,故名"雷响茶".  相似文献   

8.
茶事     
我对茶的最初的记忆,来自于奶奶的小罐烤茶。奶奶的土茶罐,和一个大人的手捏起拳头那么大,圆圆的肚子,细腰,口敞开,身上有一个弯弯的如我的手指一般粗的把,口上有一个小嘴。奶奶每天只喝一次茶,那便是在早饭后。在我的家乡,是没  相似文献   

9.
茶梦     
茶梦邓云乡少年的一点点小事,也印象特别深刻。几十年后,当它从脑中浮现时,仍然没像是新发生的一样。记得考进中学时,乡亲给我买了一个铅笔盒,一般洋铁皮做的,上面印着一幅采茶图。画面上山峦重叠,一层层的翠绿的茶林,有穿着百种颜色衣服的采茶姑娘在采茶。右上方...  相似文献   

10.
故乡茶     
离开老家已多年,但一想起故乡的茶叶,周身还是禁不住浸满幸福。那感觉不紧不慢,体贴入微,温馨且亲切。那时,村里人栽的茶树并不多,不过每家都有,就栽在房前屋  相似文献   

11.
镇墓兽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人信奉“灵魂不死”观念,认为人死后进入幽冥之都,也是有善恶之争,一方面鬼怪横行,一方面又有法力通天的各种鬼怪的克星。所以我国很早就有为死者驱祟避邪的风俗。镇墓兽的出现就是这种风俗的体现。在幽冥之都对死者威胁最大的是罔象。《风俗通》载罔象喜食死人肝脑,人莫能禁,唯方相氏可以制服,这和《周礼》的记载是一致的:“方相氏入墟驱魍象,魍象好食死人肝脑,人家不能当,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禁御之。”与此类似的说法是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获一怪兽,其状若羊,此人欲将其献给官府,途中遇见两童子,童子告诉他,这种怪兽叫“”,常在地…  相似文献   

12.
西施新考     
陈民镇 《寻根》2011,(5):17-21
西施的故事历数千年的演变而深入人心,共历史真实性似乎已无可辩驳。确实,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是中国最为传奇、最为跌宕的历史片段之一,在吴越争霸的过程中也的确有过美人计的运用。然而,美人计的牺牲品果真名叫西施吗?她又果真是在诸暨苎萝山卖薪(或浣纱)的民女吗?  相似文献   

13.
餄餎考     
餄餎考王至堂,王冠英引言在辽阔的中国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及华东的部分省份,无论在百姓家中还是在餐馆食肆,都可见到一种利用杠杆原理轧制的类似面条的快餐食品,其特点是:可冷可热,可荤可素,可软可硬。其最大的优点是可连续作业,省时省力,老少皆...  相似文献   

14.
苏轼咏茶诗与宋代茶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文豪苏轼一生留下许多诗作,其中不少是咏茶的。借此让我们体会一下那浓浓的茶香吧。  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料,在中国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为广大民众所喜爱。饮茶,已成为中国民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管是大江南北还是西部高原、东海之滨,到处都有独特的茶和茶俗。宋代文豪苏轼一生留下了很多诗作,其中不少是咏茶的。苏轼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咏茶诗当推《寄周安孺茶》,颇能反映宋人爱茶的情形。全诗较长,节录于下: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  相似文献   

15.
故宫古墨香     
故宫博物院珍藏文房四宝及相关文物8万余件,数量与质量均属上乘,其中不少是墨,大多出自明清两代。故宫藏墨,按来源和属性可分宫廷作坊的“御墨”、各地官吏向皇帝敬献的“贡墨”、“徽州墨家制墨”、“文人自制墨”、“集锦墨”和“彩色墨”等类。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寻古     
李玉洁 《寻根》2005,(2):131-135
11月,已经是深秋天气。在我国的北方,那凛冽的西北风早已吹落了树上的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树枝抗拒着清冷。而在闽北的武夷山却仍然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碧绿。这天,我随一个旅游团队来到这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在这里,我陶醉在武夷山那仙境般的青山绿水之中,而武夷山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震人心弦,禁不住的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7.
乡音古义     
乡音古义王春瑜盐城土话中,有不少古义,有的需认真查考文献,才能知道其确切含义,有的则妇孺皆知。笔者幼年时住在蒋王庄,常在打谷场上玩耍,每值风雨将至时,即与群儿边跑边唱曰:“风来了!雨来了!和尚背了鼓来了!”及稍长,觉得纳闷:风来雨来,跟和尚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分茶,即宋人的一种煎茶之法,其具体的做法是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正如诚斋诗中所云:“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二者”指茶与水,通过显上人的妙手操作,茶与水一相遇,便在兔毫盏面上变幻出怪怪奇奇的图景来,忽而现出一幅悠远的景色,“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忽而又“注汤作字势嫖姚”,现出一幅劲疾的字来,煞是壮观,难怪诗人最后感慨万端:“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相似文献   

19.
茶与诗歌     
晓雪 《大理文化》2003,(4):17-18
我国是最早发现茶、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先传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各国,后传遍全世界.汉以前,茶叶是治病的药材,汉以后它成了饮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到了现代,尽管汽水、果汁、可乐、矿泉、咖啡等饮料越来越丰富和多种多样,但茶这种有了两千多年历史的饮料,仍然没有被取代,仍然和人们日日相伴,受到人们普遍的宠爱.  相似文献   

20.
水乡茶趣     
江南地区盛产名茶,民间好茶成风。由此产生的茶文化构成了吴文化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主要表现形式便是多姿多彩的民间茶俗。上海西郊与江苏交界的水乡农村就保持着这类富有地方特色的茶俗活动。满月茶 这是主人家在新生婴儿满月之时,邀请亲朋好友来家庆贺的一种饮茶风俗。举办满月茶的当日,受邀的客人携礼前来,呈上贺礼后,便先要去看望一下新生儿及其母亲,说上几句吉祥祝贺的话语,然后再到堂前坐着喝茶。待来客到齐、茶点上桌时,母亲就会抱着婴儿出来,向众人答礼致谢,并逐桌敬茶。茶席结束客人告别回家之时,主人家会给每一位宾客送上一小包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