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经济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美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自信心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体系;开展中西方文化比较互鉴,引入批判性思维,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美文学课程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在中西方文化有效沟通和平等对话中秉持的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2.
张文会 《文教资料》2008,(34):215-216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西方文化的导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坐标体系,使他们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西方文化.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学习与文化密不可分。作为文化的体现,英美文学在一定层面上深刻体现了西方文化中最根源的人文情怀、思想流动、价值观念。本文从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探析了英美文学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与优化策略:英美文学的课程定位、现代教育技术与英美文学相结合、多维评价体系的架构与实施、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4.
王丹 《英语广场》2022,(34):100-103
英美文学指的是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哲学等各类文学作品。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开展英美文学教学,能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程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英语素养。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对英美文学的利用应当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教师应选择优秀的名家名篇进行教学应用,避免学生接触西方文学中的糟粕思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日益明显的全球化趋势,跨文化意识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是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古典西方文化还是现代西方文化,在英美文学中都有所体现。然而,汉语与西方文学语言之间存在着异质性障碍,主要表现在语言异质性障碍与文化异质性障碍两个方面。为了实现异质性障碍的跨越,必须有效地加强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西方之间在地域、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有差异,因此中西方文化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导致在英美文学翻译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当人们在开展英美文学翻译的时候,需要对中西文化进行合理的比较,不能只以本国的文化为出发点,必须对西方文化习俗和文化特点进行有效的了解,并且要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关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对西方文化和英美文学予以深入的了解,以此来提高英美文学翻译的质量水平。主要研究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通过分析来找寻提高英美文学翻译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英美文学的翻译难度较高这种情况,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除了充分考虑本国文化之外,还需要深入了解西方文化习俗、文化特点等,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熟练掌握西方文化与英美文学知识,进而促使英美文学翻译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英美文学在教学中是一门必修专业课程,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更多的了解西方文化。如今后现代语境下的英美文学课程陷入了一种严峻的形势,而文学伦理学界对文学的批评不失为拯救英美文学教学的救赎之星。本文就如何实施后现代语境下的英美教学做出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英美文学作为英语输出的重要形式载体,充分展现了西方国家英语体系中的文化、词汇、语法等内容。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的融合教学是顺应时下大学英语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教育水平的需要。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英语输出时正确使用词汇、语法、语境,使学生接触并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文化素养。在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也需要大量的阅读,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网络为推进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媒介,方便学生获取资源的同时也便于教师收集阅读反馈。  相似文献   

10.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本文针对目前英美文学教学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调整和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