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主要是指一种不受政府干预的社会成员自由批判,商讨公共事务,参与政治活动的公共交往场所。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发生发展过程的论述给予学术界的思考是多维而深层的,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与小康社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健康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主动培育和发展公共领域,以加速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现代化。 (一)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公共领域属于现代市民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由各种非官方的组织或机构构成的社会文化生活领域。我们知道,任何人类社会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系统的有机统一体,文化在社会整体中有着不可取代的职能。这些职能主要表现为:在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的次生性层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体,而是一个包含着复杂交往关系的多层级社会体,现代性的公共领域就是它的一个层级.公共领域是在市场交换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对于市民社会的原生性层级来说是次生的.然而,这一领域虽属次生却对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生产社会共识和创制社会规范的社会空间.它所创造的公共精神超越了契约原则的局限性,使市民社会产生出自我救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学公共领域特指"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资产阶级是这个领域的活动主体。哈贝马斯运用文学这种话语体系在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来阐述他的交往理性概念,他指出文学活动具备独特的审美中介作用,能够使得主体获得良好的交往空间进而实现主体性,但是由于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又导致这种对话丧失了存在的现实土壤而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5.
18世纪以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努力建构与国家公共权力领域相对应的公共领域,实现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的私人化,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并进一步发现和创造着市民社会的公共利益,让人们获得“公共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妇女能动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资本主义公共领域的建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划界,确定国家与社会的合理边界,并提出解决二者关系问题的理想方案.这种理论范式所表现出来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像其他任何一种社会政治学说一样,市民社会理论范式也有其特定的问题阈和历史阈.随着西方社会变迁,它也遇到了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多重挑战,其学术局限性愈加凸显.所以,超越传统市民社会理论范式,建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理论模式已成为社会政治理论发展的一种现实要求.而在市民社会理论羽翼下生长起来的公共领域理论所具有的学术特征表明,它可以承担起这一理论重任,为政治哲学理论范式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市民社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市民社会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相对于政治国家而言的一切私人领域和非官方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市场经济、契约法理、组织自治、公共领域、多元文化五个方面系统地体现。我国政府应该大力推进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培育,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公共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在历史的视阈内,对其追根溯源,探究其形成历程很有必要。古代希腊孕育了公共领域的雏形,产生了素朴的公共领域思想,后来经过黑格尔、阿伦特等人的努力,哈贝马斯建构起成熟的现代公共领域理论。  相似文献   

9.
公共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热点,在历史的视阈内,对其追根溯源,探究其形成历程很有必要。古代希腊孕育了公共领域的雏形,产生了朴素的公共领域思想,后来经过黑格尔、阿伦特等人的努力,哈贝马斯建构起成熟的公共领域理论。本文通过考察思想大师的天才构想,勾勒公共领域理论的形成图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宽容”是包裹政治专制的“乌托邦幻想”,政治权力的垄断性压抑着社会自主性地位的提高,窒息了公共领域的生长空间。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境域.中宽容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的实际需要,其丰富的内涵与意义也才获得了真正而充分的展现。政治宽容的生成,显示出对传统政治巨大的改造功能:打破政治中心原则促进国家与社会分立,为公共领域的生长创造条件;塑造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发展、更新着公共领域的存在形态。当前生成与培育现代政治的宽容品质,需要将传统的宽容精神予以整合,与现代化进程保持一致,以推动公共领域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1976-1999年)的文学重读既重建了现代文学的合法性地位,也引发了现代文学的合法性危机。不管是重建还是瓦解现代文学的合法性,文学重读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去政治化”的倾向。在全球化和民族现代性的冲突中,文学批评应有自觉的政治意识以维护现代文学的合法性地位。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境下大众传媒极大地影响着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学出现传媒化、商业化、大众化的趋势,通过分析纸质媒介、电子媒介和当代文学的互动关系,阐明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现代文学的内在逻辑,来说明解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命运走向。本文认为,由于五四前后科学世界观迅速取代了传统的天理世界观,中国知识分子并没有深刻地感受到西方人的幻灭感和迷失感,因此现代主义在现代中国无法取得长足的发展;相反,由于现实主义的理论预设中存在着“客观观察”和“主观建构”之间的内在矛盾,使它能够走上与其在西方社会中的发展所不同的方向,最终成为现代中国的主导性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4.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的自然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本文先概述道家思想对传统文艺的整体影响,然后主要从私家园林,诗歌,书法以及绘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道家思想在传统文艺的“自然境界”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后指出道家思想不断地渗入文艺,文艺的发展也不断的趋向于道家,二者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的理想国理论多且各具特色,其中以儒、道、墨、法家最具代表性。这些理论皆建立在各自的人性论基础之上,既关乎社会生活的总体设计,又关乎政治设计和战略目标;既肯定现实生活和基本社会关系,又对之进行猛烈地批判以求完美。从总体上说,理想国理论对君主的专制权力起着一定的精神和舆论制约作用,但很有限。  相似文献   

16.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突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去研究,是一种艰难的整合,除《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等少数几种论著较令人满意外,有份量的,经得起时间沉淀的著作还是太少,今后如要编写新的文学史,寻求突破性的进展,仍必须把更新文学史观念和方法放在首位,此外,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再次,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应倡导扎实,严谨的学风,强调学术论著撰写时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这一风云变幻的时期,贵州进步舆论与时俱进,对当时的反封建、反保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辛亥革命的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日本近代翻译文学的兴起,对中日两国文学界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中日两国在对外来文学的消化、吸收和创造的过程中,踏上了不同的文学发展道路。本文通过文学比较的方法,研究中日近代文学发展史上两个国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在该背景下翻译小说的取向性和方向性的异同,阐述了其对两国近代文学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