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家和法家都反对用伦理道德去评价人性为善抑或恶,而是探求其本质内容;道家主张人的本性自然,将圣人作为理想中的完美人格形态,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实行清静无为的自治政策;法家主张人的本性自私,推崇集“法、术、势”于一身的“能士”,认为实现人的价值本性就要依法而治,用人之自为。道家和法家的人性论的差异,是道家和法家区别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道家的美学思想中老子、庄子关于文艺否定论思想一直受后人关注。这种观点基于道家“道”的观点。道家主张“道”是宇宙世界的本真,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人们认识的只不过是它的虚幻的现象而已,从而推出人的感官对它是无能为力的。道家从否定人开始提出了文艺否定论的观点。文艺否定论主张反对文化学术、言辞辩说以及一切审美活动。但是道家也不是一概否定美,他们只是否定感性的具体现实美,也就是用来刺激人的感官的世俗艺术。他们主张的是自然之美,也就是道之美。道家的美学思想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和思想史的发展层面对鲍敬言的“无君论”进行了分析与评介。指出,鲍敬言的“无君论”的理论出发点是道家“自然无为”的形上理念。其“无君论”主张既是对儒家名教伦理的大胆否定,也是对封建专制下的社会现实的尖锐批判。鲍敬言对封建专制皇权的抨击与痛斥在思想领域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他对理想社会的设计也明显带有道家自然主义之风韵。  相似文献   

4.
儒、道和佛分别形成的自然生态观,恰好构成一种相异而互补的格局:就有机世界整体的具体关联方式而言,儒家依靠伦理学上的“亲亲仁民而爱物”,道家立足于宇宙论角度的“道通为一”,佛教则基于宗教学上的“缘起”理论和佛性观。就“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位置而言,人的地位在儒家思想中最高,相比于其他物种“最为天下贵”,在道家思想中则与其他物种完全平等,不具有任何优越性,在佛教思想中最为低下,人的肉身已不具现实价值。就具体的生态实践而言,儒家从“贵人贱物”的角度出发,主张有节制的利用自然,道家立足于“道法自然”的宗旨,要求完全无为的纯任自然,佛教则出于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和对“业报轮回”的敬畏,主张积极的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5.
道家是与儒家齐名的另一文化,其主要哲学主张是“依乎天理”即遵循客观规律。人要“依乎天理”、“顺其自然”.就必须做到“清净无为、与世无争”。太极拳既是道家的健身养生术,又体现了道教“清静为天下正”、“柔弱胜刚强”、“反者道之动”等教理教义思想,是道教理论思想在拳架形体上的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与中国的道家哲学有着深层而多方面的相通之处。首先,存在主义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始开西方从存在论上追问“无”之意义的先河,而老子则更早地从“无”的方面来思考世界。其次,在人的本质和自由问题上,存在主义和道家都抛开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从一种开放的可能性来展示人的本质和自由。最后,存在主义和道家都认为,人的生存结构,应该是从“死”的方面来思考“生”。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的修身教育方面,道家以“真人”为目标,提出了“抱朴守真”、“柔弱不争”、崇俭寡欲的修身原则,倡导了“行不言之教”与“以养促德育”的教育方法以及“致虚守静”和“绝圣弃智”的修身之道。这些主张包含着不少合理的成分,对我国修身教育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对谋略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道家著作尤其是《老子》中有一些论述可视为与谋略有关,比如"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善用人者为之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等。但《老子》以及其他道家著作并不等同于谋略书。道家一般都对"知"、"智"等持否定立场,也不提倡使用人谋,这是因为通过使用谋略即便会有所得,仍然会有所失,甚至有阴祸。从道家思想基本立场出发,对谋略应持的态度是懂谋略而慎用谋略。  相似文献   

9.
道家哲学的生存智慧,对于现代人的心理不适、精神失衡等问题的处理有着积极的意义。道家尊重个体自由。激励个人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推索天人和谐。反对人的物化。而在生死现上。则更以一种超越的心态来瓦解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有助于现代人更好地理解生命及处理人与物的关系。进而消除种种心理疾患。过上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白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反对空言。  相似文献   

11.
进步教育家古梅在我国教育经济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育经济学"一词的人,并在其相关的著作中对教育与经济、生产的关系,教育者要有经济的观点,教育成本与效率,发展教育事业要考虑人民的经济能力等教育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介绍古梅的教育经济思想,以期对我国教育经济学史的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立法问题研究--人文关怀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6年“两会”期间,特殊教育倍受关注,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特殊教育的发展常常与法的制定有密切联系,特殊教育立法极大推动着世界各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确保残疾人受教育权的享有和实现,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支撑。本文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在考察特殊教育立法的历史进程、分析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特殊教育立法的法理基础,并提出和阐明了特殊教育立法理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促使特殊教育事业进入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尊重群众的实践和首创精神,是邓小平发展观的重要特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最高目标三个方面,阐明邓小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在深化新疆教育改革发展中,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深刻思考教育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深化西部大开发中承担的历史使命,深入研究教育发展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邓金 《青海师专学报》2002,22(5):127-128
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西部农村学校体育随着农村教育的综合改革,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体育观念,体育投入,教育队伍建设仍是制约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对此提出建议,旨在对发菜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教育规划着眼于教育的长远和全面发展,体现出教育机制的系统性特点,并指明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教育规划缺乏一定的长效性;从现实的角度看,我国教育规划针对性还不足。我国教育规划中的问题成因主要有三:其一,教育自身专业性不强;其二,依法治教力度还不够;其三,教育规划缺乏相对独立性。应理性审视我国教育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德育,在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坚持德教为先的教育方针,将更加有利于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因此,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无论从自身角度,还是从育人角度出发,都应坚持德教为先的教育理念,践行创先争优,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事业做足充分的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农村教育忽视农村实际,否定农村文化。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农村教育应重在挖掘农村隐性的教育资源,积极结合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的经验传递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体系,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系统,并认识和接纳城乡差异,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与人的生活同构的活动。教育研究直指并服务于人生,具有鲜明的实践智慧色彩。以往,受西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个别化理论被宏伟叙事的话语所掩盖并被学科化,完整的教育被割裂,创造性被扼制。要恢复教育研究的学术传统,就要关注教育活动的草根性,这是教育科学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国防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以增强国防观念和履行国防义务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的一种全民活动。以电影为载体,通过组织大学生观看优秀中外军事题材电影,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