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声乐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其中真假声混合训练是学生学好民族声乐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详细的阐述了声乐中真假声的概念及特征,并提出了提高真假声混合训练效果的有效途径,为广大声乐教育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混声"是我国民族声乐的重要标志,正确的气息控制训练、在自然声区进行合理的真假声混合、选择合适的练声曲目是民族声乐教学混声训练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3.
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基础上,我国的民族声乐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声乐主要形成了"声、情、美、韵"四大主要特征,其中"声"是民族声乐的前提所在,"情"是民族声乐的关键,"美"是民族声乐的精髓,而"韵"则是优秀的民族声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民族声乐女高音是民族声乐演唱中具有华丽色彩的重要部分。笔者阐述了民声女高音学习者对民族声乐女高音声音形象的定位与把握,分析了民族声乐女高音声音形象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完成民族声乐女高音声音形象塑造的方法,旨在使歌唱观念与科学训练相结合,完成民族声乐女高音声音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伴随着民歌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以字行腔、以字带声、以字传神、以字传情,唱声唱情、以情动人是中国民族声乐特有的美学品格.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必须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强烈的时代感三者高度结合.不断寻求科学性与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才能彰显民族特色风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在扩宽音域、正确使用声带和丰富艺术表现力相关方面,总结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价值,进而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和教学应用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声乐演唱中有七个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弄清这七大问题中的有关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内部联系,是迈向民族声乐的教学和演唱的一条成功的大道.反之.如果不能弄清这些基本问题,学习民族声乐就会寸步难行,甚至产生各种嗓音疾病.这七大基本问题分别是:一、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歌唱的气息,二、民族声乐演唱的标尺--共鸣,三、民族声乐演唱的关键--打开喉咙,四、民族声乐演唱的核心--咬字吐字,五、民族声乐演唱的难点--真假声结合,六、民族声乐演唱的目的一声情并茂,七、民族声乐演唱的必然阶段--字声结合.  相似文献   

8.
基于"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本文对"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民族演唱中含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围绕三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着重介绍了构建民族声乐科学训练的理念和思路,阐述了如何设计当代民族声乐技能、歌唱肌能和实践训练方案,旨在抛砖引玉,探索当代民族声乐技术训练的“主科”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以字带声"和"以字行腔"都是中国传统声乐美学中关于字正腔圆的技法要求,同时,现代声乐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炼出了更多关于演唱字腔关系的全新的激发,并且,在现代实践中探究"以字带声"对增强声乐训练效果和演唱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字带声、以字行腔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对于声乐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民族声乐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民族声乐的韵味美,对继承和弘扬民族声乐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民族声乐的"声、字、情"方面阐述其韵味美,结合民族声乐作品,分析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全国民族声乐艺术研讨会暨中国民族之声大型演唱会在宁举行由文化部少数民族文化司、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厅、省文联及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民族声乐艺术研讨会暨中国民族之声大型演唱会”自1993年11月16日一...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呼吸的运用以及声乐演唱方法的有关知识,并就口部训练、气息控制训练、共鸣控制训练、声音弹性吐字归音训练、以及用声与嗓子的保护方法做了详细的探讨,从而真正使声乐教学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4.
从根本上将,在演唱一首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将演绎的效果达到满意,那么就必须要准确把握"声"与"情",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声"以及"情"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听众们评价演唱者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针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来讲,"声"所表达的是演唱者的歌唱技巧,而"情"所表达的是演唱者在表演声乐艺术作品过程中对于自身情感的表现,正因如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声"以及"情"进行有机结合,不单单能够使歌曲的听众与演唱者之间形成共鸣,而且也是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的一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民族声乐的民族性是民族声乐的灵魂和根本,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职民族声乐教学中要根系民族,注重演唱风格、韵味,充分发挥民族优势;同时要结合高职特点,洋为中用,借鉴西方系统的美声演唱技法的训练,为高职教育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探索出更好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声乐教学中无换声点共鸣训练的认识、无换声点整体共鸣两个方面论述了无换声点训练法是当前声乐教学训练从探索过渡到成功的标志。阐述了声音训练的过程中,不讲不提换声点,而是从歌唱发声的整体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地调整声音音量,有梯度地解决声音问题,从心理概念上到技术上尽量消除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痕迹,将换的概念认识改为过渡的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17.
"字"与"声"的关系问题是声乐歌唱中的一对矛盾,也是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所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对于这矛盾的解决,西方美声学派与中国传统歌唱理念不同,解决的方法各异。民族声乐是中西声乐艺术结合的产物。在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立足于本土。民族声乐教学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声乐人才之双重责任,故在教学中更应体现出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声乐教学中无换声点共鸣训练的认识、无换声点整体共鸣两个方面论述了无换声点训练法是当前声乐教学训练从探索过渡到成功的标志.阐述了声音训练的过程中,不讲不提换声点,而是从歌唱发声的整体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地调整声音音量,有梯度地解决声音问题,从心理概念上到技术上尽量消除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痕迹,将"换"的概念认识改为"过渡"的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19.
轻声唱法是一种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它包括哼唱训练、小声唱训练、假声唱训练和半声唱法训练四个阶段。我们通过轻声唱法前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掌握第四阶段半声唱法,这一高级美声演唱技巧。半声唱法及轻声唱法的训练能够使我们系统的掌握声乐学习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还能解决声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演唱者在演唱中发挥出最好的演唱状态,使其对作品处理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民族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尤其是民族声乐,不仅代表了我国的民族之声,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艺术学校都开设了民族声乐教学课程,但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都存在缺陷,不但不利于学生培养学习民族声乐的积极性,也不能帮助学生完整的了解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原则,并详细分析了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