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诗歌在音韵修辞手段上存在着异同点,通过对比摹声与Onomatopoeia,双声、叠韵与Alliteration,Assonance以及谐音双关等三个方面,探析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即:语音系统、构词方法的差异、文化背景的特质、诗歌语言的特性、认知与审美的影响等,以论证英汉诗歌音韵修辞手段的使用是为了达到美韵、美意、美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人类在语言上的艺术体现。精练的语言,优美的韵律、节奏,栩栩如生的意象美等分别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对我们的感官进行刺激。基于不同文化背景,语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英汉诗歌从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但二者又互有借鉴价值。因此,从音韵与节奏上对英汉诗歌翻译进行美学比较能使更多诗歌爱好者从更加宽广的视角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3.
诗歌堪称隐喻的宝库,在英语诗歌和汉语诗歌中都存在大量的隐喻。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中西方文化迥异、社会风俗各异、语言风格不同等诸多因素,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通过列举、剖析英汉诗歌中的隐喻现象,本文对英汉诗歌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比较,并分别分析了英语诗歌中隐喻的取向特点和汉语诗歌中的隐喻特征。  相似文献   

4.
翟莉 《文教资料》2008,(22):20-22
在诗歌中,节奏和格律常常被作为诗歌研究的着眼点,以此来探讨诗的文体特征,其中音律和节奏的背后往往蕴藏着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文探讨汉、英诗歌中音律和节奏特征的比较及其对语义理解暗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汉诗歌中颜色词的翻译异同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诗歌中,颜色词并不多,但是诗歌的色彩本质上是诗人的情绪色彩.因此,研究诗歌颜色词的翻译,不可避免的会涉及诗歌的内容,作者及其文化背景.本文仅就中英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唐诗和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中颜色词翻译的异同做简略陈述和对比.  相似文献   

6.
转喻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诗歌语言的重要构建方式之一。在理解诗歌的过程中,读者为了获取指称转喻所包含的新意义,根据经验在头脑中主动搜索该词语所包含的原有意义并将其扩大或进行调整,即结合自身经验,形成新的认知图式,以解读诗歌中指称转喻,进而达到深刻理解诗歌内涵及诗人用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家约翰逊和莱考夫在他们所写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到:隐喻不但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爱情是英汉诗歌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为了使人类的这一体验更生动形象,诗人常将它隐喻化。以英国诗人叶芝和中国诗人徐志摩的爱情诗歌为例,通过对两位诗人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诗歌中的爱情隐喻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并进一步分析其异同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英汉诗歌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语音重复和节奏等方面对英汉诗歌的语音意象进行比较,分析二者所采用的方法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从而提高英语诗歌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是基于身体体验的认知工具,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语言中。由于对花卉的认知的普遍性,关于花卉的隐喻大量存在于英汉诗歌中。这些英汉诗歌的作者处于不同的生活地理环境和迥异的文化习俗中,加之各自的语言特征产生的思维差异等因素,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是关于花卉的隐喻的跨域映射,往往会产生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语音的组合、格律的安排不仅仅是构成诗歌音乐性的要素,同时也是诗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根据GN.Leech的拟声理论,Paul Fussell的韵律学理论,拟声是音义连接的桥梁,节奏是思想跳动的音符。诗人通常借助声音这一外在形式达到语音象征的效果以及声音增补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诗歌语言中“通感”的运用,有很多相同的表义功能。文章通过对英汉诗歌语言中通感的比较及分类分析,表明世界各地人们修辞思维的共通性,以及英汉诗歌在通感运用方面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2.
节奏支点是语言情感传达的关键。通过英汉诗歌节奏支点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句式的长与短所诠释的情感功能意义有差异。句子越短越显得厚重与苍劲,具有警示意义;句子越长越舒缓流畅、线条优美且具有更强的叙事功能;而长短错落,就更显浓郁的抒情色彩。  相似文献   

13.
动与静的问题是中文和英语中所关注的重要诗学问题之一。中英文诗歌中动与静存在着差异和相似之处,因此,研究者有必要系统地对其进行探究,本文将就中英文诗歌中动与静的差异、相似性以及诗学意义进行详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标点都附属于书面语言,所起作用大致相同。本文对英汉语标点符号的产生发展、构成、书写格式、用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也探讨了标点符号在英汉互译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由于英语和汉语自身的结构不同,英语和汉语的节奏也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英语和汉语的节奏的特点进行对比,可以找出两种语言常用的节奏型,并对其为了达到其节奏型而采用的方法和作出的调整进行分析和列举,能够使广大英语学习者在今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注意到英汉语不同的节奏特点,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16.
艺术的各个门类总是以节奏为纽带的,其中又以音乐的节奏型最被人们感受和掌握。传统的中国诗歌也具有音乐性,尤其是借助词语本身发音上的平仄和押韵。试图利用这个规律,利用音韵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并且反推开来,展开国学传统诗文教学的实验。  相似文献   

17.
语言节奏指言语中重音突出单位的可感知的规律。英汉语言具有不同的节奏特征。受汉语节奏模式的影响,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单词和句子节奏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训练内容、训练形式及辅助性手段等三个方面对英语节奏训练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造成了英汉诗歌互译时的不可译性,一个民族所特有的语言丰富了该民族诗歌的意象及韵味,本文亦将从英汉诗歌所特有的意境、表现形式、音韵三个方面浅析英汉诗歌互译时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9.
论汉诗英译中的音韵美的认知共识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学,符号学和认知论诸视角探讨了中英两种相异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语符承载的音韵美的共性和相异,并从人类认知共识的角度方面考察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音韵这一物质所产生主观感受的认知共识,认为对音韵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此具有心理认知的共性。尽管由于文化的相异而导致语符的相异,语符的相异则承载了相异的声音而导致音韵结构、节奏的相异,但由于人类对声音的主观心理感受存在共性,故跨文化、跨语言诗歌翻译中音韵美的转换是可能实现的,即异曲可以同工。  相似文献   

20.
张灿灿 《文教资料》2008,(11):36-37,56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而对于英汉诗歌翻译来说,它的最大障碍在于意象的传达.只有借助于有效的理解和转化手段,诗歌在翻译后才能在异种文化背景下保持完整的意象.本文从诗歌意象的几种常见类型入手,对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意象进行比较,展现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