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y analyz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first immigrant American Chinese women and their America-born children as well as the inner emotional dilemma within the second immigrant women,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onflict manifested by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Woman Warrior,demonstrating the American immigrant women's depression,desperation and bitterness in their adaptation to a new circumstance.  相似文献   

2.
汤亭亭在《女勇士》中通过采用变态女人的疯狂话语,重述从夏娃坠落时女性就具有的悲哀,即女性话语权的丧失,进而构建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这些女人的疯狂话语表达了女性对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控诉及对女性话语权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后殖民主义女性批评的语境中,解读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作品《女勇士》中对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归属与建构问题的思考,认为华裔女性被以男性、白人为中心的主流社会双重边缘化。对于男权制的压抑,作者试图通过女性的经济独立和“双性同体”等寻求突破,但终归于失败;对于美国白人主流社会的压抑,通过文化融合,作者已经寻找到了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4.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的文类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认为它是虚构故事,有人认为是自传或他传。汤亭亭将自传、他传与虚构融为一体,革新了传统自传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5.
汤亭亭的小说<女勇士>是当代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美国华人尤其是女性在美国社会找寻自身归属的过程中的挣扎与奋斗.本文将从福柯的话语-权力的理论出发,探讨女性通过重构话语权而在他者文化语境下获得认可、由失声到发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女勇士》反映了几个华人女性向传统的中国男权社会所提出的挑战,表现了她们被压抑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女勇士”的形象寄托了“母亲”和“我”两代华裔女性的理想。但“女勇士”的形象在许多方面还是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既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汤亭亭是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华裔女作家之一,她的处女作《女勇士》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在美国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华裔女性在美国社会面对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困境,展现了华裔女性为摆脱"他者"身份所表现出的决心和做出的努力。采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探讨华裔女性的双重"他者"身份以及颠覆这一身份的艰难过程,旨在探寻汤亭亭在这部小说中对华裔女性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在《女勇士》中,空间不仅是小说人物和事件的背景,而且与小说人物的命运相连,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作品表现小说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女勇士》描述的空间意象较多,大致可分成对照分明的两组:井和房间等封闭的空间,象征着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禁锢,被束缚的女性在沉默中丧失理智或者死亡;龙所象征的开放空间,既包含传统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更体现了跨越国界和种族的星球观。《女勇士》讲述了一个华裔美国少女如何突破种族和性别的樊篱,走出沉默,走向展现自我的广阔天地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主义是当今热门的话题,通过对<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和"他者"形象的分析不难发现,汤亭亭的经典之作<女勇士>中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描写,是为了迎合了"东方主义"话语中关于东方是落后的、愚昧的、模糊的、堕落的、幼稚的、不切合实际的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流散在美的华裔作家,汤亭亭在考虑到西方文化常规和美国华裔社区不同需要的前提下,自觉采用一些协商式的对抗策略。通过对她大量移植和改写的中国传统故事以及文学经典的解读,可发现文本美学特征和含义之间的联系,认识到整个文本话语是一个全方位发生联系的文化翻译和协商过程,并可对个体华裔美国作家声音的复杂性作出更加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1.
艾露 《海外英语》2013,(2X):167-168
The figuration of the dragon is quite eye-catching and meaningful, particularly in the second episode of The Woman Warrior. By analyzing the image of the dragon in the text, and the relations of the dragon to the Chinese mythology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study argues Kingston has universalize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exhibted her transnational world-view.  相似文献   

12.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殖民主义可谓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而后殖民主义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结合形成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使学批评领域更加丰富和新颖。这里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汤婷婷的经典之作《女勇士》进行批评实践,给予这位处于双重化边缘的作家及作品一个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正>The Woman Warrior,written by Maxine Hong Kinston,won the National Book Critic Circle Award for the best work of nonfiction in 1976.It was also acclaimed as one of the top nonfiction books of the 1970s by Time Magazine.As a second generation immigrant female writer being raised in California,Kingston was in an awkward dilemma hovering  相似文献   

14.
《女勇士》是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处女作.从文化结构的几个层次分析《女勇士》的中国文化呈现,发现其中国文化经典故事是作者精心选择、拼贴和改写的结果,表达了她作为一位华裔女性的愿望与诉求.而其他与主题较远的中国文化元素,则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无奈又必然之选择.  相似文献   

15.
华裔小说家汤亭亭在她第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女勇士》的开篇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无名女子”的故事,这一形象一直被评论界看作是“弱女子”的典型悲剧形象,与后来的“花木兰”以及“我”形成对比。运用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分析其在文本及华裔所面对的现实世界中所产生的镜像作用,使我们从这面“无名女子”之镜中看到华裔真正形象,从而完成华裔身份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争取族裔及性别的平等地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文学作品《女勇士》喊出了世间最强音。以短篇小说《女勇士》中"无名女人"为例来勘察希腊神话在汤亭亭作品中的嫁接,采用神话原型理论探索作家汤亭亭《女勇士》中的"无名女人"的三个神话原型——菲罗墨拉、美狄亚及盖娅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多角度地理解作者塑造的无名女人的性格特点及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不可靠叙述"是当今西方叙事学最热门、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其中主要分为修辞方法和认知(建构)两种研究方法,将在修辞方法理论的视域下来分析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无名女子"这章中的不可靠叙述以及不可靠叙述的三大功用:形象刻画、主题体现、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汤亭亭在《女勇士》中采用双重叙事策略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进行了想像性建构:以他者化叙事策略来表现中国文化中落后、封闭、迷信的一面;以认同化叙事策略突出中国文化中神奇、英勇和理智的一面。双重叙事策略反映了华裔美国作家中国文化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9.
从女性生存环境视角出发,对女性所历经的生命创痛及突出重围的存在之勇进行解读。首先《女勇士》描写了那些突出重围并突显存在之勇的女勇士们,及因偷情而投井自杀的"姑姑"。其中既有打破伦理窠臼,正视自己欲望,也有顽强生存、精明强干的"母亲"。其次,《女勇士》从女性的生命之痛和存在之勇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的"花木兰"、"蔡琰"形象进行了自己的想象和改装,焕发了新的活力。第三,《女勇士》用形象的"龙"和想象的"鬼"来描述女性在走出"恐惧"、寻找自我的内心冲突和争斗。同时作者从传统龙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不劳者不得食"的美国市民伦理来阐述"存在"的实践意义,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女勇士》将母亲的“讲古”与叙述者的想象巧妙结合在一起,以对话性叙事结构表现一个华裔少女寻求自我身份的过程。而叙述者主体身份的建构是在与现实和历史人物的对话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抗拒的抉择中和中美文化的融合中完成的。这部作品开启了华裔文学与美国主流文学、文化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