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教育全球化的突出现象,影子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急剧扩张,已引起各领域学者及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影子教育的蓬勃发展,起源于欧洲本土,发展成为全球教育社会学主流的文化资本理论遭受巨大冲击,对教育现实的解释力不断下降.本文聚焦于影子教育与文化资本理论此消彼长的态势,透过历史和文化、经济与制度、教育全球化等三种视角,揭示全球化时代教育制度内在逻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大学分层现象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从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发现,大学分层现象的产生与固化是主体性文化资本、客体性文化资本和体制性文化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资本是大学分层现象产生的驱动因素,而地位较高的大学又能集聚更多的文化资本存量,进而固化大学的分层。由此,大学分层经历了"文化资本的拥有——分层现象的产生——文化资本的叠加——分层的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代表的主体性文化资本应成为大学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1991年,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典型的美国佬》。小说描写了三个中国移民在纽约的经历。他们满怀梦想和希望来到美国,投入到美国社会,不断被美国主流文化所同化。于是,他们由最初批评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最后转变成了他们蔑视的那种人——"典型的美国佬"。当我们不再只是以一个人的种族民族及宗教特征来评判一个人,而是以一个人的价值来评判它,这样也就是比较理想化的解决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技术全球化的衍生品,文化全球化以文化传播为媒介,体现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之间的发展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呈现出在碰撞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之间挪用、吸收、融合有益成分。"文化转换"(transculturation)正是体现出不同文化融合和趋同的现象。《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是两部以中国故事为背景的美国制造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中国元素和美国精神。文章试图从人物、情节和场景三方面分析影片中涉及文化转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大学及其图新:纽曼遗产在英国和美国的命运本书采用了历史"旅行"的手法,围绕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分子约翰·亨利·纽曼和他的经典著作《大学的理念》,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大学组织和文化所发生的变革而展开。"旅行"连接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学历史,其叙述的重心是形成了纽曼大学理念的牛津、剑桥大学的变革历程乃至牛津,剑桥之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大学及其图新:纽曼遗产在英国和美国的命运本书采用了历史"旅行"的手法,围绕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分子约翰·亨利·纽曼和他的经典著作《大学的理念》,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大学组织和文化所发生的变革而展开。"旅行"连接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学历史,其叙述的重心是形成了纽曼大学理念的牛津、剑桥大学的变革历程乃至牛津,剑桥之外的英国和美国的大学史,但也就便浏览了欧洲大陆国家的大学发展史。这种宏阔的历史"旅行"手法使本书能自如地讨论两个世纪以来与政府、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相关联的英、美大学的内部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新媒体的不断演进和快餐文化的高速膨胀,文学的情感慰藉功能变得越发突出,"童话"逐渐挣脱儿童文学标签的禁锢,成为消解成年人生活压力与修补心灵创伤的一种文学载体。本文以法国小说《偷影子的人》为例,尝试从主题设定、人物刻画和情感基调三个层面出发,探讨"成人童话"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诗经》在日本流传,产生了大量研究著述,《诗经》和这些著述一起,给学者精神层面以深远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文化现象。可以把它们用"诗经现象"这个词来概括,其内涵涉及到文学、思想和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化现象中存在着很多外国人难以理解的矛盾现象,例如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和不彻底性的矛盾,对性之开放和对情之含蓄的矛盾等等。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菊和刀》一书,对日本人矛盾的文化性格有着深刻的描绘。因此,试从日本人奉行的"和"精神的角度解读日本文化中看似矛盾的文化现象。"和"在日本文化中是举足轻重的字眼。"和"不仅是"倭"字的代称,更包含有和谐、调和等义。但这种"和"文化解释只限于日本集团内部,对外多次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帝国行径根本与日本集团内部实施的"和"精神相悖。  相似文献   

10.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开创了大众文化批判的新纪元,其中收录的《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集中体现了二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与"大众文化"不同,"文化工业"是对现代大众文化形式负面特征的描写,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伴生品。"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恰以"大众"、"欺骗"、"启蒙"三个关键词揭示了文化工业的同一性、蒙蔽性和启蒙性,这在当代中国文化现象中仍有投射,颇具启示意义。然而,精英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论调也构成了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局限,应予理性、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厚庄日记》手稿本为核心资料,观察平阳士绅刘绍宽积累文化资本、编织关系网络,进而获取社会权力的过程,发现文化资本与关系网络呈现着交互作用、互相加强的状态。文化资本的累积有助于关系网络的延伸,关系网络的延伸反过来也有助于文化空间的拓展。由于"国"与"身"的分裂,新旧两种文化资本在趋新士人身上构成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刘心武揭密《红楼梦》、易中天品读《三国》、于丹妙说《论语》、王立群读《史记》的热潮接踵而至,"国学热"、"经典热"现象蔚然成风。透过种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感依然观照着当下社会和现代人,为人们进行精神导航和人生指引,对现代人精神人格的塑造和构建有着巨大的意义。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更应该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遗产,扬长避短,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休克与心理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奕 《培训与研究》2006,23(7):92-93
文化休克是人们在面对异文化时四种心理反应中的一种。它是一个客观的发生、发展过程,《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主人公的经历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正确认识文化休克现象并不断充实自己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成长。因而,面对文化休克时人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追梦之路:移民与移民国》是以美国移民的追梦之路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美国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及其他辅助材料,每一章节以学生阅读、教师示范、拓展迁移为基本环节。课程开设对象为高一、高二的学生,通过阅读,学生在了解美国移民文化的基础上,学习移民勇于开拓、勇于挑战、勤劳节俭的精神;吸取美国现代化道路的经验;赏析美国移民群体文化的美;理解美国多元文化中坚持共性又兼容并包的精神。如第三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批德裔中,最与世隔绝的要算——现在也还是——阿密什人,他  相似文献   

15.
纽曼教授是美国知名的饮食文化学者,几十年来一直致力在美国推广中餐文化,其创办的《美味与财富》杂志是美国唯一一本关于中国烹饪与艺术的杂志(1994年至今)。她也是亚洲食学论坛的老朋友,每一届亚洲食学论坛都受组委会的邀请并作主题发言。2015年10月17~19日,第五届亚洲食学论坛在圣城曲阜召开,来自世界10余个国家的300多名学者和餐饮企业代表围绕"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的主题,对儒家饮食思想、中华传统食礼、世界各国食文化、食礼制度和食行为等议题展开了深人广泛的研讨。纽曼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主题演讲。会议期间,她抽空专门接受了我刊编辑蓝洁的专访。  相似文献   

16.
对比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和美国学者罗杰·汤普森的英译本《Report from Xunwu》,分析译者对原著中客家方言、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农耕文化、客家民俗文化等客家文化元素的英文表达,指出译文中因翻译的内在"不可译性"以及译者对原语语言及文化的认知缺失而出现的一些"文化失真"和误译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有三个词语已经或正在被忽视和误解,笔者认为不可不细察。一是语文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影子"。因为"简单",所以人们很容易就把它等同为现代汉语里"镜中、水面等反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之"影子"。甚至连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243页的"参考译文"也翻译道:"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  相似文献   

18.
家规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以家规家训为载体,以家长的言传身教为引领,以家风的涵养为保证,以德育人,以情化人,以志养人,以事成人。《治家格言》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治家格言》文约意深,通俗易懂,被尊为"治家之经",其主要思想内容体现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三个方面。新时代要以"文化自信"的视角来审视其继承与发展,用扬弃的观点继承精华、批判糟粕。  相似文献   

19.
文化磁场中两种力"环境规律"与"理念说明"相互作用交互和传递,转化为文化守恒的审美能量,作用人类精神。文章阐释《易经》文化现象提出《易经》三易:变易、简易和不易与人生三大问题:人与自然、人他人、人与自身,相对应形成张力,传递"共存、宽恕、开悟"的审美意蕴。并就"坤卦"为例解析《易经》的现实审美趣味,原创归纳"坤卦·六爻"美蕴:"履霜"极限美;"不习"智慧美;"含章"潜质美;"括襄"精进美;"黄裳"归真美;"玄黄"悲情美。  相似文献   

20.
《两个比尔》这篇文章中有较多的文化负载词,译者能否准确地传递其文化信息,避免信息缺省和信息错误的产生,是读者了解和体会源语文化的关键。本文将以“文化中介者”为理论框架,主要从语言表达和文化传递两方面对《两个比尔》这篇文章的译文进行评价和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