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从认知世界的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分析,阐述了语篇理解的过程实质是当听话者具有跟语篇相联系的认知储备,并可以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将储备的知识成功地激活来达成对语篇的理解。本文试从认知世界这一角度来解析语篇连贯,对语篇连贯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刘宁 《考试周刊》2009,(20):102-103
从心理认知的角度讲,语篇连贯是一种心理表象。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心理认知因素,从对线性连贯、整体连贯、构建认知语境三个方面的把握,将整个语篇理解为连贯的语篇,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和听力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连贯作为语篇的要素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语篇连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语篇连贯不仅是语言学话题,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都有必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们对语篇认识的深化以及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崛起,近年来从认知角度来解读语篇连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图式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比汉英学术语篇中的语篇连贯的不同特征,重点研究汉英差异,以及图式理论对语篇连贯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体裁分析可揭示不同体裁语篇具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和篇章结构,能够通过语篇建构过程,发现连贯的表现形式。科技英语在文体风格、语言策略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用体裁分析的方法,从交际意图和修辞目的角度可阐释科技语篇的连贯性。在对实例剖析的基础上,揭示科技语篇连贯的心理认知因素及其在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挖掘语篇建构规律,以准确解读语篇。  相似文献   

5.
李振  王雷红 《海外英语》2014,(4):205-206
语篇连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文章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论述语篇连贯的构建,分析了语篇的对称、心理、数量、距离和顺序象似性原则在语篇连贯构建中的作用,指出象似性是语篇连贯构建的重要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6.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认知的概念,然后从认知角度简要分析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衔接手段与语篇连贯2.连接词语的认知分析3.语篇的认知分析。最后作者总结了连贯性是语篇生成和理解的基础,是语篇分析的关键,并就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提出了对听力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语篇连贯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方法面广,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文章以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为理论依据,试图探讨认知语境观对两组语篇连贯类型的解释力。笔者对比了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论发现无论是形式功能研究还是语用推理抑或是认知心理研究,都与读者或话语接受者的认知存储、推理能力等密切相关。因此,从认知语境的角度探析如何理解局部连贯与整体连贯、显性连贯与隐性连贯是语篇连贯研究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推导是语篇理解者构建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也是构成语篇理解的基础。推导不仅仅涉及语篇信息的长时表征,也包括与连贯有关的信息短时激活,在语篇理解和信息加工系统中有其特定的制约和激发机制。连贯构建离不开推导,因而对连贯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语篇本身,还应包含语篇产出者和理解者的心理认知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图式理论对诗歌语篇的连贯进行分析。首先简介了图式理论及其对语篇连贯的观点,然后从情境知识图式、文化图式两方面对诗词语篇的连贯进行解读,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读者如何激活事件图式、场景图式和角色图式从而构建诗歌语篇连贯,接着研究了文化图式相同、相异及缺省三种情形下的诗词语篇。指出语篇连贯的基石是存在相关的图式,而读者能否构建连贯以及从何种角度构建连贯关键在于相关图式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连贯是语篇的基础,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涉及到语义、语用及认知等方面。功能语篇连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形式或语义角度进行考察,认为连贯是文本固有的语言现象。而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交际中话语连贯的实现途径,在语篇话题对连贯理解的作用方面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陈明惠 《文教资料》2009,(25):47-49
语篇连贯是基于语篇本身的连贯,是语篇接受者在语篇语言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加工处理的结果.语篇连贯有层级性和创造性,但其解读不具任意性.概念合成理论能分析读者通过隐喻映射和概念整合建构语篇连贯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2.
言外语境对语篇连贯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作用。交际中,我们需要借助言外语境来理解话语,获得语篇连贯的整体语义特征。本文在对言外语境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分别从情景语境、共有知识语境、社会规约语境及心理认知语境四方面探讨它们与语篇连贯构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应合,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手段。语篇的建构和理解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个思维认知的过程。从语篇的角度看,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既是语篇信息发展的要求,也是交际双方互动认知的结果。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从语篇组织和语篇理解两个方面探讨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佳 《海外英语》2012,(9):229-230
认知诗学致力于探讨语篇的产出和理解过程。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运用视点理论解读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发现从叙述视点、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及知觉视点四个层面分析,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心理、叙述策略和文本主题。视点是语篇产出、发展及理解的工具,可为文学语篇多元分析提供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文化语境思想为理论基础,试图从语言系统的角度来探讨文化语境的系统预设意义和语篇预设意义。文化语境的系统预设意义体现在语篇预设意义中,在语言背后以隐含的或潜势的方式预设了言语交际的语篇策略、语篇类型及语篇模式、语篇交际的方式和语篇内容,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对阐释和组织语篇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篇的连贯与否受语境和认知模式共同制约。凸显-背景(figure-groundorganization)理论表明,由于注意力不同,人们分析语篇时对语篇的不同部分理解不同,对语篇连贯性的认识也不同。本文试从凸显-背景结构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凸显和背景的选择对语篇连贯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富饶 《文教资料》2009,(9):45-47
语义联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语篇中的连贯关系。它是使语篇连贯的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手段,能揭示话语字面上没有明确表明的内容,并且会对语篇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认知语用角度探讨了语义联想对语篇连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读者/听话人的心理因素在判断一个语段是否连贯时起着重要作用。缺省推理理论的提出就是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解释连贯现象的一种尝试:读者/听话人在遇到一个语段时,总是在充分理解之前就已激活某种缺省预设,从而各人不同的观念通过语言得以沟通。缺省预设是话语连贯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互文分析理论已广泛运用到语篇分析实践中。本文主要探讨广告语篇互文现象及受众解读互文现象的认知机制及模式。本文从词际、句际和篇际三个不同层面探讨平面广告语篇互文现象的表现形式及特征。并应用概念合成理论分析受众解读互文现象的各种认知机制。指出受众理解互文现象的过程即受众激活心理空间,建构概念系统中意义连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浅析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连贯——从一则广告谈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贯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涉及到语义、语用及认知等各方面。传统语篇连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形式或语义角度进行考察,并认为衔接是语篇连贯最重要的语法、词汇手段,然而这只是一个显性手段。实际上,具有连贯的语篇的构建和理解都离不开人的认知能力。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以一则广告为语料分析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