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日浓同志是我住对外刊物《人民中国》和《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30多年的老同事。他的新闻作品选集《从霉域到海峡》最近出版,我有幸先读为快,欣喜之余,也产生不少感想。  相似文献   

2.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3,(2):169-173
《十日谈》是邵洵美创办的刊物之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邵洵美先后编辑和创办了《狮吼》《金屋》《新月》《诗刊》《论语》等文学杂志,《十日谈》《人言》《自由谭》等综合性刊物,以及《时代画报》《声色画报》等,并开办时代书局、时代印刷厂。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邵洵美称得起一个大家。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经常浏览和阅读《万象》《书屋》《大地》等刊物,你就会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作者名字,他就是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作家余凤高。  相似文献   

4.
能参加今天进行的《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纪念座谈会,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早在1958年,《北京周报》首创时刻,我已经读过你们的刊物,那时候它已经成为我们所有的在华留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刊物之一,那时我在北京外贸学院。我本人不管是每一次在华任职的时候或是在波兰外交部工作的时候,都一如继往地阅读《北京周报》。据我所知,不仅波兰使馆,同时其它驻华大使馆、领事馆都订你们的刊物。我认为《北京周报》是了解中国的一份十分有价值的刊物,对某些不懂中文的外国外交  相似文献   

5.
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上,向前推进 《地理知识》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最早的刊物之一。1950年创刊,几十年来,在宣传普及地理知识,介绍报道祖国大好河山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学的人,不少人都阅读过这本刊物,受过它的恩泽。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文局下属的《北京周报》、《今日中国》英文版、《中国画报》英文版等刊物,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对外宣传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信息的英语类新闻刊物,对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中国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刊物却面临着调整编辑方针、明确市场定位、参与国际竞争等一系列新问题。以下刊发的这篇文章,或许会对这些刊物的定位、经营等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1996年,87岁的张允和和张兆和姐妹决定恢复他们家早已停刊的私家刊物——《水》,于是便有了这本由滴水集成的《浪花集》。《水》本是一本家庭刊物,创办于上个世纪30年代,是由张家姊妹兄弟们自撰、自编、自印、自发的,记述了张家七代人一百多年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8):4-4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外宣工作者,看到《对外大传播》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没想到外宣领域有如此兼具广度和深度的专业刊物。如谈到对外传播的意义时,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说:“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湄公河》、《吉祥》是中央外宣办批准云南省主管、主办的两个边境外宣刊物。2003年5月,泰文月刊《湄公河》和缅文刊物《吉祥》迎来了创刊、改版的周年纪念。按照“立足地方、宣传中国、服务周边、放眼世界”的原则,坚持以“好看、可读、有用、可信”的编辑方针,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两刊赢得了对象国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相似文献   

10.
读者是刊物生存的基础。如何贴近读者,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同时,并不完全等同于消费类刊物的是,《中国画报》肩负着国家对外宣传的责任,它的编辑方针要求我们“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客观报道真实的中国”。怎样将外宣使命与读者需求两者更紧密地结合,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初期英国文学刊物对济慈诗歌的态度迥异。主流刊物《布莱克伍德》和《评论季刊》持保守立场,猛烈攻击济慈,称之为"伦敦佬派"诗人,使得"济慈死于评论"的神话逐渐形成并流传于世。《观察者》《胜利者》《指示者》等进步刊物积极为济慈辩护,书写其"真正的诗人"形象。依据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攻击济慈与为之辩护的声音构成对话,引发读者对济慈的关注,这是其作家形象发展的起点。不论积极塑造济慈作家形象的赞誉之词,还是无情贬斥诗人的冷漠话语,都已经汇入文学公共领域的历史长河。对济慈作家形象与19世纪英国文学报刊之间复杂关系加以分析,能够从一个角度诠释济慈跻身经典诗人行列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2.
加强刊物的针对性,提高宣传效果,一直是《中国报道》编辑工作中首先考虑的问题。这里我想就《中国报道》的读者特点和刊物特色等问题,谈几点体会。关于编辑方针《中国报道》是1950年创刊的一份世界语杂志,面向外国的世界语者。50年代.它的编辑方针中提到的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有4个:文化生活、日常生活、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语运动。这是根据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和外国世界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报道》是一本世界语刊物。世界语作为一种国际辅助语,不属于某一国家或民族,所以《中国报道》的读者涉及范围之广是单一民族语的对外刊物所难以相比的。另外,世界语者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学习、运用、推广世界语,达到各民族人民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世界和平。因此,广大世界语读者与我社联系密切,感情深厚。《中国报道》从1950年创刊之初,就非常重视与读者的联  相似文献   

14.
说起外宣期刊,不能不说《北京周报》和《今日中国》。《北京周报》是中国唯一的英文新闻周刊,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创办,是中央级重点对外宣传刊物之一。《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是中国唯一一本多文种对外报道月刊,半个多世纪前由宋庆龄创办,发行世界150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03,(1):33-33
为推动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在中央外宣办和中国驻韩使馆的大力支持下,人民画报社和韩国启明社就以版权转让的形式合作出版《中国画报》韩版事宜进行了多轮磋商,于2002年11月签定了合作协议。《中国画报》韩版已于近日出版创刊,成为中国在韩国出版发行的首家官方刊物。  相似文献   

16.
据新华网消息,在沙特阿拉伯,除《乌姆·古拉》周刊是官方刊物外,全国还发行13种报纸,23种杂志。阿拉伯文报纸主要有:《国家报》、《欧卡兹报》、《座谈报》等。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北京与沙特阿拉伯《国家报》报社总编奥特曼相遇,他身旁的编辑塞巴迪女士告诉笔者,这位奥特曼与日本故事片里面的那个“超人”奥特曼一样,是个张扬正义、敢作敢为的英雄。一开始,我们没有听清,以为他是经历过战争的那种英雄,后来才知道,这家报社一年内换了四任总编, 大有点前仆后继的味道。一起座谈的还有一位石油业公司老总撒雷曼先生。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世界语者把世界语运用于民族解放事业,团结一批世界语者,共同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出版刊物向世界介绍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争取进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用世界语发表宣言,呼吁人民团结起来,投入到抵抗侵略者的战斗中去。当时,在中国各地先后出版的世界语刊物有《中国报导》、《东方呼声》、《中国怒吼》等等。一些文学青年还把一些抗战小说翻译成世界语发表在刊物上,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战热情。世界语运动融入到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提起《人民画报》,许多读心里都蕴藏了一份珍贵的记忆。建国以来,《人民画报》就以一幅幅精美的黑白照片滋养着自己的读。几代国家领导人都对这份创刊于1950年的刊物投注了极大的关怀,毛泽东主席当年亲自为之题写的“人民画报”的刊名,那熟悉的字迹至今让人感到亲切。  相似文献   

19.
我首先祝贺《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刚才大家的发言都提到周恩来总理多么关怀《北京周报》的成长,我想我们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和纪念《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刊物办得更好,更上一层楼。《北京周报》的责任是向全世界介绍中国,而中国的形势和世  相似文献   

20.
《西德侨报》(1972-2004),是德国20世纪后半叶的华文刊物先驱,其内容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在德华侨的生活和文化特点。本文以20世纪70-80年代的《西德侨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刊物类别、受众定位、办报宗旨、刊载内容等方面的细致考察和对比研究,进一步总结该刊的媒体特征,尤其强调其服务于华人社会的宗旨以及沟通中欧思想文化交流的跨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