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以人类文化为基础,以珍视人的自由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语文教育需要人文精神,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是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凸现人文之范;二是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体悟人丈之美:三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彰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终极关怀下的教育是一种对人生最大价值目标和人生最大意义的关注与关怀,但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教育的“工具化“倾向,远离了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实施闲暇教育是终极关怀的要求,是实现终极关怀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重视人文教育,营造大学浓厚的人文精神氛固,是创造和谐育人环境的必然要求。大学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终极关怀和人文关切。大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和谐文化的共同构成。受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当前的中国高校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需要从教育理念、教育主体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弘扬人文精神,构建高校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总之,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 ,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 ,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 ,是大学文化的核心 ,是大学的灵魂所在。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应更加凸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 ,其关注的是人对人的价值、人对社会的价值、人对自然的价值 ,体现的是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 ,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21世纪中国大学精神所应凸显的人文关怀 ,是大学和大学人关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 ,化解现实社会各种危机和矛盾冲突 ,培养“全人”的道德意志和价值取向。人文关怀提倡公平竞争、理解、宽容 ,共同发展 ,…  相似文献   

6.
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人文精神是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态度和追求。人文精神既有历史普遍性,也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主体性精神,它们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福祉。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广义的科学精神,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同人群、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观。强势平衡、信仰先行、楷模示范是当代人文精神形成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的外延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科学教育,给人以智慧;一种是人文教育,给人以良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人文精神,美国学者伊尔文·斯通认为:"人文精神就是我们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给自己,人不再是邪恶的,而是高尚的。"也就是说,人文精神是对人生终极目的和人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是人通过反观、自省和自审而实现自我超越之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所创造的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的终极追求。英语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英语课程改革的特色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情感,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8.
陈建慧 《丽水学院学报》2010,32(3):48-51,62
人文精神是人对待自身、对待他人和对待社会所抱持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基本态度和精神状态,它以追求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其根源在于教育。全文基于学校对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教育期待,就唯物论的人文精神、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学科的人文导向、教育方式人文化和人文精神涵养等培育路径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即以人为本,突出大学精神之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交融,科学合理地设置有关"精神营养"的教程,回归全面的人文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潜质,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根本转换,即从实用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到完整人格所需的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的健康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终极关怀意识及引导学生去关注存在本身并努力祛除生命的遮蔽,应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然而,目前大学生的终极关怀意识淡薄和缺失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一大痼疾。只有全面改革和转变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及教育者角色,才能逐步培养其终极关怀意识,使大学生走向最高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教师应有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睿 《考试周刊》2010,(20):22-23
人文精神,就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内在品质,它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涵养、情感等方面的外在体现。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本文从教育角度谈高中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不只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是心灵的对话,引领学生做有人性、有信仰的人。政治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独立个性为目标的重要课程。政治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人类的自我关怀,对幸福和尊严的追求,对人的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全面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西方人文教育思想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也被称为“人性教育”,即以人文价值为基础,以人的终极关怀为目标,以培养人的完美人性为途径.最终实现人的精神自由超越。综观人类教育发展的历程,无不贯穿了人文教育这一永恒主题。因为人性的完善和人的自南发展,既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也是人类的现实追求。自古希腊以来,人文教育经历了一段“兴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数学教学的目标中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实现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实现文化传承、倾注人文关怀。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树立科学人文理念,建构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是一种将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统筹起来加以考虑的发展理念,在于引导人们适应目前社会,立足长远发展,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而言是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现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从而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又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契机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高职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应重视科学精神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曾宝俊 《中国德育》2006,1(10):42-45
21世纪的教育需要人文关怀,现代社会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环境,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涵 1.人文精神与历史教育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9.
告别作文教学旧体系,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重新把写作与生活相融合的人文主义作文教学新体系,倡导注重对写作主体的人格培养和人文塑造的诚信写作是作文教学努力的目标。一、作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即人文主义教育精神,它始终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始终,有着动态的立体发展轨迹。从古希腊的“人的和谐发展的理想”再到20世纪的“终极关怀”,无不是人文精神的内容。尽管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但其实质都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即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索,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倡导个性发展,培养独立个体…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对学生集中重视的理念,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