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问题讨论式教学的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校“四段式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研究,再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进行了“问题讨论式教学”的实践尝试,现就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体会,与各位同仁一起商讨,以求进一步完美。  相似文献   

5.
6.
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学生的学,"讨论式"教学可以遵循这一要求,通过确定合理的讨论主题、恰当的课堂评价和合理的教学引导有效提升讨论的质量,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7.
8.
从一定意义上说,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讨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增强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活跃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开阔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学习,在相互交流中进步,实现共同提高,从而明辨是非,提高认识能力。用这样的方法获得的知识理解透彻,印象深刻,并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萌发和教师业务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邹永发 《中学文科》2007,(11):108-108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问,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的“困惑情境”实验告诉我们,当人感到困惑时,被引发的动机更强烈。问题按其性质分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前人已经解决过的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另一种是未被前人解决无现成答案的问题。第二类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知道,思考与疑问、质疑与探究、质疑与释疑都和问题密切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12.
张阳 《教育探索》2002,(11):25-26
创造性提问是创造性教学的开端。问题是否具有创造性,这并不是由问题本身决定的,而是由问题与学生的关系决定的。本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对创造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进行创造性提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80年美国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口号,至今一直被广泛接受,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课题,可见“它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历史的必然,符合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在我国,随着新课程的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不失为是教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然而,由于对“问题解决”的片面理解,“问题解决”教学中表现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问得到广泛的运用。提问以问题为载体,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提问的水平。从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教师提出的很多问题只是针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精神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活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热潮中,尝试着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式”即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彼此交换意见的一种教学模式。的确,“讨论式”教学非常灵活,可以在同桌、小组、全班进行,是一种较为开放式的教学,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得到创新。但由于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仿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不少问题:①中老年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编写教案不适应;②教师普遍已经习惯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一时对自身位置难以调整,体现在心态上不适应;③由于注重课堂秩序,害怕造成课堂混乱,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一时难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④在公开的教学活动中“讨论”流于形式,或“讨论”效果不佳,没有起到讨论的作用。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近两年3个教学班级的教改实验,总结了“讨论式”教学中克服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18.
构建“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倡把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和运用多元化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供能够焕发生命色彩的教学情感场.以学生亲历"探索·整合·应用"的自主学习过程为主线,构建"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进而凸现学生主体,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塑造完善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9.
20.
杜强  马兆敬 《考试》2003,(6):51-52
纵观整个科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明不是由解决问题的人促成的,而是由发现问题的人在平常中看出异常而促成的。人类的认识就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中向前发展的。实际上,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它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源泉,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从目前历史教学情况来看,对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欠缺,学生因而形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出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