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978年9月,钱钟书先生出席了在意大利召开的第26届欧洲汉学家会议。会上,他用流利、纯净的意大利语作了题为《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的并不很长的即兴式演讲。在演讲中,他根据内容的需要,时时援引背诵意大利文学家的作品,不管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家名作,还是二、三流作家的作品,甚至是意大利本国也比较陌生的,他都能随时援引、背诵作品原文,而且往往一字不差,使得欧洲的汉学家们大为吃惊。此外,他还引用背诵了不少英、美、法、西班牙、葡萄牙等不同国度不同语言的作品,使其演讲大放异彩。究其原因,一是钱先生是语言天才,英、法、德…  相似文献   

3.
曾慕名去拜访一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学校对他的评价是:他的语文教学非常出色.为了这个"出色",我也多次听他的课,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4.
案例:某小学五年级某班的一名小男孩.平常在班内就比较淘气.一天中午在回家的路上.他发现某小区内一户人家的窗子上挂着一只鸟笼.他便和几个同学踩着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里面的小鸟放了。结果.鸟的主人找到了该校并报了警。  相似文献   

5.
6.
李秋思 《科学教育》2005,11(1):47-47
这几天上小学的儿子一放学回家就开始做作业,尤其爱做数学作业,又快又正确,这和他平时一回家就贪玩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非常惊讶,就试探着问了他。“我们数学老师病了,换上了‘耳朵爷爷…。他一脸的得意。  相似文献   

7.
在参评市教学竞赛的选拔课上,有一个场面给我震动不小,出乎我的意料. 一位教师讲二年级课文《坐井观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读课文、讲故事、质疑、解答……教师组织、参与、指导……课已近尾声.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校全体教师听一位步入教坛不久的青年教师教学第11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9.
在《鲸》新授课上,除熟读课文、认识生字和积累新词之外,课外资料的有机介入,也是接触课文最初40分钟内应该完成的。但怎样把课内学习任务与课外资料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融会在一起,学出趣味,又多些收获呢?夜里睡不着,反复回想着课文的内容,分析着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虽说是说明文  相似文献   

10.
《所见》是一首美妙的歌,是生活中的一幕鲜活场景,虽平白如话,却也令人回肠九转。尤其是那一动一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在这“动”和“静”的变化里,充溢着生活的情趣,带给人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果戈理是19世纪俄国名的讽刺作家。请看关于他的一个故事:一次,果戈理请来了当时名诗人茹科夫斯基来评论自己的剧本。吃过午饭后,果戈理请茹科夫斯基坐在椅子上,自己便朗读其作品来。茹科夫斯基听着听着,便打起瞌睡。不久,老诗人猛睁开眼,赶忙向果戈理道歉,解释自己年事已高,且又有午睡的习惯,控制不住。果戈理却丝毫没有责怪这位诗人,相反,他真诚地说:“您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明我的剧本不成功!”于是,他便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相似文献   

12.
雷小红 《陕西教育》2003,(11):17-17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说磨刀虽然占用了一点时间,但是它决不会耽误砍柴的工效。刀磨锋利了,砍起柴来既快又省力,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由此,我联想到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类似于“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一些事例。在小数乘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都能及时掌握,但是部分作  相似文献   

13.
14.
15.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勃然兴起了崇尚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潮。就音乐领域而言,对电子琴、手风琴、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学习锋头正健,考级队伍日趋壮大,而同时二胡、琵琶、古筝、扬琴、竹笛、唢呐、中阮、大阮等民族乐器的学习队伍也渐成气候,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业已推出相应的考级曲集。除此之外,其他多种中外乐器、声乐、舞蹈……也都  相似文献   

16.
如何建设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育呢?笔者以为:专题研讨活动固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公开课的展示或研究课的示范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学科性的赛课活动也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推进……但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把关注的目光锁定在常态课上,应该把研究的重心聚焦在常态课上。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常态课中去寻觅可借鉴、可分享的教学亮点;在常态课中去挖掘可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来自农村的老师可能都有在土灶上煮饭的经验:一大锅的饭,你要煮得好吃、香喷喷的,火候的掌握非常重要——先旺火而后再小火,这样的饭才香;如果你第一次没煮好、煮熟,无论第二次你怎么加工永远也成不了一锅好饭。这使我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类似的情况:教师预设某项知识要在某个环节落实,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个知识点却提前出现了,这时候教师如果没能抓住,而是按照既定的预设进行,那么无论后面教师再如何百般讲解,如何力挽狂澜,也没办法达到预设的目标。举个例子,日前在全市评优课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认识钟表》一课,其中要达成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感悟“钟面上的一个时刻可以表达生活中的两个时间”。课堂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魏金 《湖北教育》2005,(5):42-43
区教师进修学校安排我为高级教师培训班的教师们上一节三年级作文公开课,以探讨交流纪实类作文教学。为了上好这节作文课,在“写什么”的问题上,我几经周折,颇费了一番心思。  相似文献   

19.
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课例:《可怕的白色污染》 课前,(提前一天布置)让学生 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掉多少 个塑料袋,并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一 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 课堂教学的主要程序是: 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感 性上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性,不是 从量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然后, 让学生根据课前调查整理的统计图 表进行汇报,并让学生根据手中的 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再后,针 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进行解答。(1)小组内平均每个家庭 一天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2)我 们班平均每个家庭每天用掉多少个 塑料袋?(3)我们学校有128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