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上邪》不仅是一部具有多重意蕴的小说,它也是一首关于诗人的诗,一首阐释诗人与时代、诗人与虚无、诗人与疯癫、诗人与自杀、诗人与异性、诗人与堕落、诗人与真情、诗人与悲情、诗人与死亡的大合唱,它写出了诗及诗人与这个时代的张力,描绘了诗人的乖戾与可爱;它还揭示出,诗人可以直面死亡且不惧死亡,诗人可以用自杀来向他认为的那些不合理的东西说"不",诗人以他的死来追问那些已被人们所遗忘的灵魂之痛。  相似文献   

2.
正古时候,有个富翁请来一位诗人为其母吟诗贺寿。诗人劈头吟道:"这个老母不是人,"在座者一听,大惊失色。诗人不慌不忙接着吟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一听,不禁喜形于色。诗人接着吟道:"儿孙个个都是贼,"众人又是一片哗然,儿孙震怒。诗人继续吟道:"偷得蟠桃庆寿辰。"众人听罢,热烈鼓掌。这个故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曲笔,使短短的一首小诗跌宕起  相似文献   

3.
丁素华 《教书育人》2009,(11):79-80
著名的诗人都有很多诗作,这些诗有的闻名天下,有的寂寂无名,有的甚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研究一位诗人的生活状态时,普通人往往以这位诗人闻名天下的诗作为依据,这样就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以致对这位诗人产生误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诗人一般都写有很多诗,这些诗有的名闻天下,有的则汲汲无闻,有的甚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研究一位诗人的生活状况时,我们往往会以这位诗人闻名天下的诗作为依据,这样就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以致对这位诗人产生误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5.
北宋末年诗人,因党派和学术关系差异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一个是宫廷诗人群体,一个是元祜后学诗人群体。宫廷诗人的作品充满了骄淫、奢靡、浮夸的气息;元祜后学诗人的创作则表现得内敛、冷寂,充满失望的情调;二者在本质上都表现了末世诗人的颓废,是北宋末年诗人的主要和普遍的心态。同时,在酷烈的党禁中,元祜后学诗人虽流露出较强的畏祸心理,但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心态。  相似文献   

6.
陆游不仅是中国古代存诗最多的一位诗人,而且还是一位长寿诗人。诗人年近九秩,心明眼亮,运动有常,读写不辍,其乐无穷,延年益寿,养生有道。这不仅在宋代,就是在整个古代诗人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诗人虽非养生专家,但他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和实践真知却符合现代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7.
石金凤 《教学随笔》2016,(5):147-147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主要有两种属性,一为才子型诗人,一为学者型诗人。前者凭借才气写诗,后者以功力进行创作。学者型诗人的产生,与近体诗的发展密切相关。杜甫是唐代也是中国古代诗坛上杰出的学者型诗人,其近体诗开中国文学史学者诗之先河,同时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一部学者诗的范本。本文以杜甫近体诗为主,就其重要创获及有关问题进行综合讨论,旨在揭示出中国古代学者型诗人及学者诗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师荣 《教师》2011,(10):128-128
中国古代的咏物诗,其所咏之物,都表现了一种诗人的精神,诗人的每一种精神都有庞大的民族文化作其支撑。菊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是诗人们喜欢歌咏之物,诗人歌咏菊花,其实是在歌咏诗人主体。因为在菊花身上,集中了中国古典诗人的穷达观、进退观、显隐观,也承载了我们炎黄子孙的美好品质、崇高精神和心灵憧憬。  相似文献   

11.
诗人的心,想要把世界变得美好,变得完整无缺,似洁白的雪,如梦幻的童话。美丽的故事就在雪中发生,诗人的心已在这大雪中年轻。细腻的诗人的心,感触到了每一片雪花的体温,每一场雪的苍茫。而就在大雪的尽头,有诗人的朋友。这位诗人,就是李琦。一个多情而热爱着雪的女人。  相似文献   

12.
师:2013年11月25日,第四届中坤国际诗歌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一位已经封笔四十多年的台湾诗人获得了本届诗歌奖。我们不禁要问,这位诗人的作品具有怎样的魅力,以至于人们称他为“一日诗人,一世诗人”呢?  相似文献   

13.
<失乐园>这一部杰作,反映了诗人在当时大革命时代背景下不屈的革命斗志以及他如何由一名清教诗人转变为一名民主革命诗人.  相似文献   

14.
雨,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丝丝小雨,滂沱大雨,久雨不晴等等。可是在诗人特别是古代诗人的眼里,雨却成了一首首纯情的诗。同时,雨也成就了一个个流芳千古的诗人。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说     
《回唐代去看一位诗人》是一个充满了诗意的题目,它虽然有所限定,但仍然具有相当大的空间,这里的“看”实际上有要求我们走进的意思,走进诗人的诗歌,走进诗人的思想和生活,并通过这种进入来表达我对一位诗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有明杰出的诗人,高启的悲剧远不止横遭腰斩的厄运。短如流星的生命,诗人有过两次从政的机会。淮张据吴,是第一次,却因在元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诗人同情朝廷,不应其辟。张氏降元,诗人态度有所改变,然吴越之游,是诗人热衷用世到蛰伏待时的一大转折,这一转折决定诗人最终不能为淮张所用。明初朝廷为诗人从政提供了机会。然不次超擢,反而断送了其政治生涯,直至性命。诗人有两种思想盘踞不去:一是对朱明王朝的恐惧感,一是固有的忧患意识。故而一旦超擢不次,反使他手足无措,急切辞官,导致杀身之祸。此外,作为儒生,其疏懒、清高、虚荣,也是促使他辞官的潜在因素。其诗未能自为一大家,也应视为诗人悲剧之元素。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 一、体察文字温度,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心灵的独自。怎样才能把诗读得更好呢? 2.一要理解古诗的意思,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心灵相通。二可以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与文中的人物一起高兴,一起悲伤。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维了,请打开书,用“倍思亲”的感受读课文,尽情感受文字的温度。  相似文献   

18.
马立园 《中学文科》2009,(4):137-137
雨,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丝丝小雨,滂沱大雨,久雨不晴等等。可是在诗人特别是古代诗人的眼里,雨却成了一首首纯情的诗。同时,雨也成就了一个个流芳千古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
一、诗人是谁 一天,班主任笑眯眯地走进教室,清了清嗓子说:“不知是不是我教导有方,我们班竟出现了一位‘诗人’,写了一自打油诗,反映作业多的问题。看来这位‘诗人’怨气还不小,末尾居然用了叹号!这位‘诗人’是准? 可  相似文献   

20.
"细读"是教师全面深入地把握文本的必要途径。教师只有深刻地领会一首诗的背景、意境,乃至字、词、句的精妙之处,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一、了解诗人文如其人,诗也如其人。一首古诗,要么是诗人的托物言志,要么是诗人的触景生情,诗人性格、命运的差异对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