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厨房大战     
地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有其他星球没有的勃勃生机;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生灵和人类一起生活在这美丽的自然家园中,人类主宰着这个家园,也在肆意地破坏着这个家园。我们希望下面两篇作文中的情形永远消失,否则,会有一天,人类也将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2.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当前的情况十分明显,一方面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却又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人类同...  相似文献   

3.
在继承和发展先秦道家和其他诸子生态思想的基础上,汉代道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生态和谐观,包括自然的和谐、人类自身的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汉代道家认为,自然界本身是天然的生态家园,天地、日月、星辰和人间万物和谐共存;人类作为万物之长,也应效仿天地自然,注重相互之间的和谐共处,形成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六亲和睦的社会;天地自然是万物之母,人类应该努力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家园与人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园是人性的外在延伸,人性包含着对自然的超越和回归,因此家园也包含了与自然的隔离和通达,家是一种覆盖与遮蔽,而园是家与自然之间半开放的过渡;家园是人性需要的外在物化,家园为我们提供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庇护,而现代家园正在剥离家园的精神层面;家园一方面是对自然的超越,同时又呼唤着对自然的回归,“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正是仰望星空与立足于大地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地球是人类文明的家园,她哺育着人类的成长。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家园也同时受到人为的摧残。直至20年代末,她终于向人类发出警告:能源出现危机,人口过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环境恶化,以及接连不断地灾变。这一现象提醒了人类,应如何正确对待自然、对待支持我们生命系统的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6.
家园意识作为生态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凝聚了人类对当下的存在状态、居住环境及自我的独特思考。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清新秀丽,蕴含着深厚的生态家园意识。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通过对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及其三个英译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来探讨诗人所构建的自然家园、社会家园和精神家园。研究发现,《山居秋暝》及其英译本通过物质过程赋予非生命体参与者以生命特征构建出一个清新灵动的自然家园;通过生命体参与者的言语过程和物质过程构建出一个勤劳和睦的社会家园;通过赋有特殊意境的物理性场所参与者和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构建出一个闲静淡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依靠,也是人类永远的家园。面对自然时,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眼睛,更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观照。因此,如何阅读自然,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有你全身心地投入自然.静心聆听自然,才能让身心得到释放,让心灵获得种种人生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雷新兰 《继续教育》2006,20(7):18-19
一、生态环境教育在继续教育培养中的紧迫性、重要性人类作为自然界的杰出创造物,在地球这一自然家园中居住了上百万年的时间。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扩展,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前所末有的发展。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对自然资源盲目地、无节制地大肆攫取使人类自己的家园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全球性生态危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并已成为今天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全球焦点问题。尽管各国政府以制定和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来限制和惩罚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  相似文献   

9.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茅盾从洪荒的历史时期到文明的现代世界,人类无法离开给自己安全的家园,有半坡氏族的圆形房为证!有今天的摩天大厦为证!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茅盾从洪荒的历史时期到文明的现代世界,人类无法离开给自己安全的家园,有半坡氏族的圆形房为证!有今天的摩天大厦为证!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鸟是人类的朋友,鸟是自然之子。有了鸟儿,世界变得很精彩;没了鸟儿,世界将变得很无奈。为了共筑美好家园,请关爱鸟类!  相似文献   

12.
人不仅是类存在物,还是具有主体性的感性存在物。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使人的自然器官的功能日益得到延伸与扩展,创造出了如法术一般的生产力,人类凭借技术的力量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迹,并确立了人在自然中的主体地位,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更迭与进步;但是,进步的步伐日益把人与自然界相隔离,使人类丧失了赖以安身立命的真正家园。自在自然变为异己自然、人化自然、"为我"的自然,生态问题衍生逐步导致生态危机。返回自然、返朴归真与寻找家园成为现代人的呼声。生态危机是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人类不合理行为引发的问题的累积爆发,要实现危机与文明和进步的和解,推动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必须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人的和解;必须在发展中克服资本逻辑,普及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万物生息的摇篮,人类栖居的家园.她以其丰厚的物质资源哺育了人类的生命,更以其博大的精神蕴涵陶冶着人类的情怀.<文心雕龙·物色>篇专论自然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展示了人类"诗意栖居"的审美境界,揭示了自然环境的美育功能,对我们今天鉴赏自然美景、利用并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实施审美教育,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善待自然     
《小学生时空》2011,(5):1-1
大嘴播报:在这本应宁静的春天,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袭击了日本,接踵而至的海啸和核辐射令世人震惊而恐慌。这场大灾难在吞没了人类家园的同时也有些动摇人类"征服自然"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重温周公—张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领会"仁统天下善"、师法自然、亲近自然的丰富内涵,改善人类与自然日益恶化的关系,回归和谐共处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时代(黑色文明)未来将要走向综合文明(绿色文明),农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依赖自然客体的时代,工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对立的时代,未来的综合文明必将走向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辩证统一,人类通过合理的科技创新,将营造起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与大学绿色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方式的理性选择。在可持续发展恢宏的战略目标中,“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成为其终极的价值诉求。这种诉求蕴含了对人类价值的反思,对自然的解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定位。这种诉求透射出一种亮丽的色彩——“绿色”,它象征着一种生命与活力,生机与希望。象征着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依存与保护意识;象征着人类对自然价值的认同与尊重,象征着人类对自己的家园——地球的关心与呵护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意识以其巨大的包容性和可实践性,以其博大的情怀和高远的境界为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8.
<正>一、抓项目名称有的项目名称直接突出课堂教学主题,如"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一项目名称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二是依法。如果教学结束时,学生仅仅增强了保护人类共有家园的意识,提高了保护人类共有家园的能力,本节课主题就没有落实好,还应增强依法保护人类共有家园的意识,提高依法保护人类共有家园的能力。抓住了项目名称,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二、抓概念在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理解透彻,教学任务就完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应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秀银 《教育导刊》2003,(10):29-30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大自然恩赐给生命的摇篮。回眸过去,人类以无限的智慧,把梦想、传说一步步变成现实:飞机使人类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翱翔,宇宙飞船使嫦娥奔月的千古传说得以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使得“天涯若比邻”……。然而,在人类自豪欢笑的背后,却隐藏着地球无尽的叹息、大自然痛苦的呻吟———人类生活的环境已被破坏,保护环境成为人类21世纪的主题之一。一、环境教育的源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和加深,同时,又过度地把废弃物抛给环境,不合理利用自然,使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学的叙事及其读者感知往往凸显多重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进而形成由动物叙事探寻生态困局解决路径的逻辑。郭雪波早年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与草原情结为其小说拓展了生态批评的解读空间。他的作品《银狐》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采用动物叙事的表述方式,展现了自然危机与人类的精神危机;在叙述社会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同时,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类重建生态家园的努力;借助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源,表达了敬畏自然、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作者在《银狐》中对生态观念的强化是基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继承,也是对当前人类家园的文化守望。可以说,《银狐》提供了解决生态忧虑的现实方案,为中国生态文学叙事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