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80):16-17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和乐于质疑又是创新精神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和乐于质疑的方法、策略与途径,从而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促进教师自身修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有质疑才有思考,有质疑才有创造。基于问题教育PBL是创新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该教育的核心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以制造问题为核心的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3.
有质疑才有思考,有质疑才有创造.基于问题教育PBL是创新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该教育的核心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以制造问题为核心的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思维的体现,思维又源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因此,培养学生创造巨思维,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低,而所有的思维却都来自于不断提出的新问题和新疑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进而产生质疑和批判,最终主动自觉地去探究未知。本文以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切入点,通过调查分析归纳了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几个表现,并探讨了提高问题意识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语文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更要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掌握质疑方法,使学生从"敢问"、"好问"、"勤问"最终达到"善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崔雪梅 《甘肃教育》2014,(23):96-96
正有教育专家指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笔者认为,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解决问题就要弄清以下几点。一、什么是提问、什么是质疑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提出问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其教法重在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和质疑猜想,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通过这一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质疑,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质疑中往往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释疑的能力,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沈荣珍 《考试周刊》2013,(92):64-64
<正>思维总是和问题联结在一起的,问题意识则表现为学生在教学中,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有效指导学生大胆质疑,数学课堂才能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起来。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掌握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养成多思善问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法的转变也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能力的重要途径,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在生物教学中,关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高中阶段生物创新实践教学特征,分析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以期为生物教师的创新实践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重在质疑并提出问题。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在阅读中质疑后出现的。中学生能在语文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创新意识的萌发、创新精神的塑造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中学语文新课改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和理解问题。要提出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质疑。质疑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总结出课堂氛围、课堂设置和情境设置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质疑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质疑的能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善于表现的机会。学会质疑,并能把自己的疑问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新课标中也提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黎玉发 《广西教育》2008,(35):45-46
创新始于质疑,能否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创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质疑,能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的唤起,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因此,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了研究、探讨。实践表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自主释疑,学生的头脑灵活,敢想敢说,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