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精神是指以人和人类社会为对象的人知识,人格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情感的总和,忽视人教育会对学生和国民人格产生消极影响,人精神的培育不能靠灌输,说教,而要靠化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雷锋精神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指出流于形式的学习雷锋精神的错误性。提出应该全面了解雷锋,提炼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市场经济下的当代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倾向。如何有效实现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逐步改变青年政治教育被动状态,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成为青年的政治自觉、政治内蕴和常态追求,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深入研究当前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所面临的多重壁垒及其原因,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三种化育路径,为强化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雷锋精神是雷锋先进事迹和群众性学习雷锋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造.宣传雷锋事迹和研究雷锋精神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迄今已愈半个多世纪之久.通过对50多年的研究成果作一番梳理与评析,以期推进雷锋精神研究工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6.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分析了在当代社会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在高校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杨菲  兰俊才 《成才之路》2023,(14):29-32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其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爱岗敬业、崇尚劳动的职业素养,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政治素养对新时代大学生具有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和精神支撑的重要价值。新时代践行雷锋精神可以从坚持与时俱进、将学习雷锋精神引向深入,加强舆论引导、将传承雷锋精神引向深入,创新载体形式、将宣传雷锋精神引向深入,坚持典型示范、将践行雷锋精神引向深入四个方面展开,以求全面、深入地理解雷锋精神,并通过努力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裹挟而来的21世纪,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质尤为重要.通过教化、点化、感化,促进大学生的自化,从而实现大学生理论意识的自觉,达到提升大学生理论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庸》的“参赞化育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哲学有丰富的生态意识,《中庸》的“参赞化育”说就是其中之一。“参赞化育说”与“人类中心论”的最大区别是,它不是以征服、战胜自然为人类进步的标志,而以尊重自然,促成自然界的进化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这一学说为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10.
化育是德国教育学最核心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化育"概念的存在才使德国教育学走上了不同于英美等英语国家教育学发展的路径。"化育"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其内涵则深深根植于德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最终于1770年~1830年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含义,并进入德国教育领域,成为德国教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化育"的基础是人的内在固有力量,它主张将人的内在力量最全面、和谐地发展为一个统一整体,而这个实现过程则需要人与文化的密切接触,通过异化与复归的复杂历程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综述50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雷锋精神的研究概况及研究成果,可知雷锋精神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实践和价值等方面。据此指出了当前学界关于雷锋精神在研究内容、方法、视角等方面的不足,展望雷锋精神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0周年之际,全国各界掀起了学习和研究雷锋精神的热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学习以及怎样学习雷锋精神,其实质是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搞市场经济,越是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当前要正确地弘扬和实践雷锋精神,尤其是其艰苦奋斗精神,并注意辨析对雷锋精神的某些误解。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高校始终坚持把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高校培育新一代人才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着力深化着学雷锋活动长效发展,不断谱写学习雷锋的时代篇章。  相似文献   

14.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解为祭天之礼。但根据经籍中的记载来看,“禷”祭指的是当国有大事时,向上帝或社稷宗庙祈福禳灾的一种“祷祈”仪式,与祭天之礼并不是一回事。据《说文解字》等书,“類”字本义是一种犬,可能是白犬。“禷”祭应是指特以“類”为牺牲的祭仪。《山海经》等说“類”具有“自为牝牡”的神奇特性,这与该书所记“白犬有牝牡,是生犬戎”的传说非常相似。在先秦文献中,“類”字常用来指出自同一祖先的子孙后代。这些材料表明“類”与古代中国某些族群的祖先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禷”祭之形成,正植根于此种观念之上。“禷”祭当属于曾广为流行于上古中国北方地区的犬祭礼俗中某种特定的类型,它的消亡可能与周人颇具理性色彩的的礼制改革有关。  相似文献   

15.
傅雷古典型的人格理想包括西方的"希腊精神"和中国的"赤子之心",集中体现在他对长子傅聪的艺术人格塑造上,实现途径是以文化教养平衡感性和理性.  相似文献   

16.
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锋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从步入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转变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升华。高校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把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有机结合,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在论述创新精神与问题意识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观点,并阐述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条件、手段、关键和动力,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培养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形成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自觉地关注语文学习的情感性,重视语文生活的丰富性,强化人文教育的基础性,促进人文精神的内化与养成。  相似文献   

19.
让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一种必然的时代要求。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对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教学目标全面化、教学策略多样化、教学评价立体化,就一定能让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学雷锋”活动存在着“离开雷锋”的倾向与问题,包括:对雷锋精神的狭隘理解,活动形式的强制性、形式化和功利主义,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们对“学雷锋”的质疑。雷锋的成长历程表明,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可偏离这一核心而妄谈学习雷锋。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信仰不仅是适应的,而且是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