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浅谈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在建立"理论、实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从研讨式课程教学、实验课程教学、科技创新活动、校内外实习等方面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既突出了专业特色,又实现了"一个目标,两次循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口,也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从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合作构建贯穿工学结合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共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等方面提出了闽台"校校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对创新型IT人才需求的剧增,加速培养与前沿科技发展、国际化进程、产业大环境紧密结合的高水平IT人才迫在眉捷。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与高等教育紧密相关,为此坚持"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特色,利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创新成果,集"创新性、行业性、协同性"于一体的资源优势,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拓展和创新基于科技创新体系的IT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践,提高"专业化、国际化、特色化"的IT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科学稳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实施与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工作与高水平IT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主、少数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是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以及民营中小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中,按照"321"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以企业会计"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方法为教学改革内容的新型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职能。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通常简称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核心职责。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也称科教结合或科教融合,是大学办学过程中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在实践中,大学的教学与科研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出现关系失衡的迷局。大学教师更偏好科研,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学偏重科研,客观上提高了科研产出,导致论文数量不断攀升,但论文质量并没有得到提升,甚至出现不少科研"泡沫"。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重科研轻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弊端:大学未能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对学生发展的"增值"功能下降,牺牲了学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以汽车发动机拆装技能大赛为引领,把汽车技能大赛的知识点及考核方法应用于高校汽车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结合科研教学需求和企业技术岗位需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产学研结合的指导思想及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根据目前我国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同时结合山东英才学院"订单式"和"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两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建立适合产学研结合的科学管理制度、良好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构建生命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转变实践实习模式、注重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之外的科研技能训练、建立本科生导师负责制等,强化学生的实验及科研能力,评价了生命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与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科技创新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加强对中医药高校在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支持是大势所趋,而当今中医药大学普遍存在科研学习途径单一、缺乏校内交流平台等教学痛点。本文通过探讨将微信小程序这一新兴在线教育平台引入中医药高校的为一体的科研教学中的可行性,以期为在线教育与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机结合提出新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基本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高校应紧抓机遇,整合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创建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04年开始,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探索让在校大学生担任"科研助理"的改革,并使其制度化,最终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孙丽霞告诉记者,大部分在该院做过"科研助理"的学生,毕业后很快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或项目领军人物。从2004年开始,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员探索让在校大学生担任"科研助理"的改革,并使其制度化,最终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北华大学校长刘和忠在谈到机械工程学院"科研  相似文献   

12.
玉雕工艺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玉回云南"是近年来云南省吹响的产业号角。结合发展形势需要,我省高校纷纷开设了宝玉石鉴定、加工及营销管理方面的专业,有效地缓解了宝玉石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然而,宝玉石专业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推行校企合作、校政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师资队伍建设向双师型的改革,推行科研服务教学,服务市场的理念改革,推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工学结合的岗位对位模式改革,推行灵和多变的工作室制化教学模式改革,推行班级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职业对位改革。全面实施开放办学,让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三大高校功能在宝玉石专业建设中得到充分而个性的展现。  相似文献   

13.
"单招"制度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这一招生制度在降低了运动训练专业入学门槛的同时,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为依据.提出了构建运动训练专业"多方向职业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设想,经过近五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制订并实施了体现"多方向职业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多方向职业综合实践课程并经三轮教学实验;完成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及职业综合素质的整体设计.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主要是: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较为新颖的高等体育教育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依托项目的基础上,研究高职农林类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书育人和服务"三农"能力,通过实践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整合、教师团队建设、服务"三农"等多方面探索,不仅使农林专业教师在教学和社会服务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在理论及实践学习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元定岗"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能很好地体现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基本特征,是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递进与创新,涵盖了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两个基本属性,对大学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方案,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创新训练项目中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是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高校实施创新训练项目的具体情况,发现大学生科研团队建设中,因为学生科研管理理念滞后、人才培养体制制约、团队评估有偏颇等原因,存在内部管理活力不足、学术产出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等现象。从规范大学生科研团队管理理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完善团队考核评估等方面提出对策,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尔夫球专业"校企合作、循环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总结,结合体育市场的需求和高尔夫球专业教学的特点,重点探索人才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合作等问题,研究"校企合作、循环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使用的双向沟通和效益双赢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背景下,分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构建了高职制造类专业基础专业教学与科技创新社团相融合、专业教学与创新实训相融合、企业实践与创新实践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介绍了各阶段融合的特点、手段和目的。分析了相关院系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提高是有效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企业参与教学的协同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本土化实践,构建"定岗双元、三站互动、分段轮换"人才培养模式,系统阐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核心内容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发展背景下,诸多国内高校积极开展"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积极营造"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浓郁氛围,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中外融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建立一支由中外教师组成的、多专业协同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以及积极探索中外学生的"融合"发展模式,在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学生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国际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实施过程。从实施难度看,"中外融合"的科研国际化实现难度最高,其次是如何提高国内学生的出国率。"融合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要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有机配合与政策支持,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与平台是"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