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湖北省重大战略"中国农谷"的实施主体,荆门市委、市政府必须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才能为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作出荆门应有的贡献。文章系统阐述了荆门实施"中国农谷"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原则: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是总体原则,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以贯之的政策红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具体工作抓手,同时讨论了着眼建设过程和途径的现代农业"六要素"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农谷",高水平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湖北省实现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有力保障。文章以"产、城、村"一体化发展思路为指导,从做好规划编制、推进产城融合、推进镇村融合、加强农企联动、发展民生事业五方面详细分析与探索了"中国农谷"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3.
"创新之谷"是"中国农谷"建设的四大要义之一,要建设好"中国农谷",就必须建立起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于荆门市而言,在农业科技方面既有一定的优势,也面临着投入不足、人才匮乏、市场主体科技创新能力弱等制约因素。为此,荆门应着力从创新科研体制、激活市场主体、搭建科研平台、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农业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主体等要素的汇聚创造条件,逐步构建起"中国农谷"的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农谷"战略的思考和建议》是吴麟章校长在省委党校厅级干部培训班学习期间形成的报告。适逢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荆门市加快创建"中国农谷"的意见》和教育部正式发布"2011计划"前夕,报告所提出的高举"中国农谷"旗帜,打造与"中国农谷"战略相配套的"教育之谷",促进"中国农谷""五谷丰登"等战略性构想,对于农谷建设和荆楚理工创建协同创新平台,赢得历史机遇期的重大突破性发展,均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摘要刊发于湖北省办公厅印发的2012年第86期《信息综合专报》。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谷"是湖北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尝试和新实践。要实现中国农谷战略,必须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实施风险投资、创新驱动、品牌营销等三大战略,实现"中国农谷"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工业反哺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单靠农业自身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农业以支持,则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资本、技术以及农业主体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文章以湖北省荆门市建设中国农谷为例,探讨了系列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辩证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启动大遗址保护项目而发现屈家岭遗址群,中国农谷建设的核心区发生在屈家岭原始文化所在地。屈家岭遗址位于屈家岭遗址群的中心,是长江中游最早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闻名世界的屈家岭文化因屈家岭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中国农谷是荆门市在探索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兴起的建设模式。屈家岭原始文化既是中国农谷的文化元素,又是中国农谷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中国农谷突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维护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引领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中国农谷是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荆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面旗帜。落实"省级战略,荆门实施"的任务要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始终把握"姓农不唯农"的原则,既要立足"农"字塑特色,又要跳出"农"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改革发展农业职业经理人教育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力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可以大有作为,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形势下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职教体系,创新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切实推动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文章分析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培养现代农业职业专门人才的途径措施,认为要创新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机制要多方整合资源、成立创业联盟、助推产教融合,为助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三区三中心"的提出,使"中国农谷"战略内涵更丰富、更具体,工作更聚焦、更有可操作性。在多次深入农谷核心区屈家岭实地调研后认识到,"三区三中心"回答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与目标问题,是一个内在逻辑相对严密、兼顾现实与长远的目标体系。其中,"三区"界定了三产融合原则下现代产业体系的荆门模式;"三中心"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荆门目标。就荆门目前可投入资源量而言,应实施分级策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三区"作为现实目标,须抓紧推进;"三中心"作为远景设想,须量力渐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实施,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在全面推进。对于荆门而言,培育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农业全产业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要针对"中国农谷"建设情况,探索培育农业全产业链的路径、模式,并通过创新机制,建立完善"中国农谷"农业全产业链的政策体系、支撑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杨凌农高区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农业示范区,在科学规划、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人才培养、产权改革、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荆门"中国农谷"从提出到建设10年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遇到了一些瓶颈,如政策引导连贯性及激励性不够、品牌知名度低、农业科教资源带动能力弱、农技推广人才稀缺、互联网+农业运营水平低等。推进"中国农谷"建设,有必要借鉴杨凌经验,从提升政策引导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农产品培育、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新媒体助力品牌构建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公共营销对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提升、产业联动发展,并产生联动效应具有战略指导意义。文章在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谷·荆门旅游营销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苦练基建内功,奠定中国农谷旅游公共营销基础;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塑造中国农谷旅游海内外鲜明形象;三是拓展国内渠道,构建中国农谷旅游国内公共营销平台;四是加强海外合作,构建中国农谷旅游海外公共营销平台。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必须以创新为核心,在新农村建设思路、战略措施和产业模式,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与科技支撑战略,经营体制完善和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极度紧缺的农业大国,农业的长期发展面临的不光是技术突破、资源节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战略和理念上的革命。可持续的新农村建设必须着眼发展现代农业,从科技支撑和建设战略上重视开拓以农业为源头和基础的农源型产业,通过企业模式改造产业结构,现代经营理念提高农民产业素质,以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村资源质量,经济质量,提高农业就业收入,依靠农村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改革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以整合资源为核心,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以创业联盟为纽带,构建交流学习机制;以创新管理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这些措施有效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学历教育通道、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荆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中国农谷"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荆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很快,但存在政策支持不到位、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不畅、经营主体水平不高、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政策扶持体系、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利益联结机制,以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过四年建设,中国农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理想目标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中国农谷新兴产业发展不够,支柱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特色产业规模不大,经营效益不够理想,人才、科技支撑乏力。要更好地发展中国农谷选择好主导产业是关键。根据荆门的产业基础,遵循科学原则,选择种业、农产品加工和生态农业旅游业作为中国农谷未来培育和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可行的,同时,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三大主导产业还可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9.
做特做强做好涉农专业建设大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然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战略重大转变的标志。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农业理念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扎根农村、勇于献身农业的高素质人才。然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却受制于农业人才总量不足与人才流失严重的矛盾,受制于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高等农林院校在落实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过程中,以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领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以此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推动"三农"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的农林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体制,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