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我们小学老师从事的是启蒙教育.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一个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特质.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把学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让他们主动追求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8,(8)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当前课改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育人氛围,挖掘课堂、教材、师生的德育因素,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施向军 《现代语文》2004,(12):22-23
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是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也因为语文与生命活动,特别是与学生精神生命活动有着特别的亲缘关系--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国语不是训治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确实,人的生命只要存在,就离不开交往,而在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感受、情怀、思想和创造力,又都无不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使得语文这一思想交际工具总是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语言文字是极富弹性和张力的,因为有思想的溶剂渗透其中,语言不再是一件外套,而变成一个跃动着血肉的生命;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陪伴终生.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不仅仅做课文分析,更应关注学生对文中情感的领悟,并融入到生命体验中,从而学会正确地对待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6.
叶忠明 《语文天地》2013,(10):70-71
语文教育最具人文情怀,所以要渗透生命教育。教师要有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能从课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资源,从而真正滋养学生的心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不仅仅做课文分析,更应关注学生对文中情感的领悟,并融入到生命体验中,从而学会正确地对待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8.
叶忠明 《语文天地》2013,(19):70-71
语文教育最具人文情怀,所以要渗透生命教育。教师要有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能从课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资源,从而真正滋养学生的心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正是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的结合点。笔者针对高中语文教材(包括读本)的特点,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语文课文资源,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尝试进行生命教  相似文献   

9.
温芳 《现代语文》2007,(4):108-108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让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我认为具体途径有三个:  相似文献   

10.
11.
<正>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还应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所谓"教书、育人",二者缺一不可。教师不光要做好教书匠,更要做好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要在实践中认真摸索、不断完善,以求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着健全人格的综合性人才。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若能合理科学地加以运用,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要塑造顶天立地的人,对其情感的关注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它是教育的本源问题。很多语文教学研究者提出,在语文课上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心理健康的辅导等等,实际上最终都要落脚到学生的情感塑造上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实现新大纲要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味,形成健康个性这一教学目标,也需要以情感为手段,提高学生人格内化的程度。一.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塑造的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中应把育人职能放在传授知识、启发智力职能之上,充分发挥教师教化和人格感化作用,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负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充满着生命的玄妙和机智,是灵与肉、形与神的有机融合。只有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走进作品,才能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与“作者”对话,才能获得思想启迪;让他们披文入境,才能享受审美愉悦。由此,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曹振宇 《文教资料》2011,(30):59-60
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是因为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而且语文与学生的精神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教师就要让语文教学成为构建学生精神生活、实现价值的过程,更要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我的语文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语教学要关注生命,是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也因为语与生命活动,特别是学生精神生命活动有着特别的亲缘关系——日本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国语不是训治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确实,人的生命只要存在,就离不开交往,而在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感受、情怀、思想和创造力,又都无不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使得语这一思想交际工具总是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语言字是极富弹性和张力的,因为有思想的溶剂渗透其中,语言不再是一件外套,而变成一个跃动着血肉的生命;语是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陪伴终生。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首先是开放老师的创新思想,大胆尝试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运用开放性和批判性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权,在语文课学  相似文献   

1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之初,天性都是一样的,善良的。但是每个人的生活遭遇是独一无二的,所受的教育不同,社会影响不同,形成的习惯不同,因而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价值观、气质、品德也就不同。这样,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格,绝不雷同,这就是“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培养听说读写思维能力的同时,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向纵深发展。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应学生的情感发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从应试教学中解放出来,大胆地教会学生感悟语文,特别是感悟“人文性”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有的学生非常聪明,但会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现象,有的学生并不怎么聪明,可学习成绩很优秀,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非智力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应该说,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的,而非智力因素主要在于后天培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论述的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即对认识过程起到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作者谈谈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