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匪和流民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自然灾害频发,近代社会的转型,自然经济解体,阶级矛盾尖锐突出,经济崩溃,军阀混战,外敌入侵,从而使土匪和流民的数量都有了加剧的趋势。本文拟通过大量的历史史料,从流民的土匪意识和流民的职业选择两方面来论述土匪和流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明中期流民问题与南阳盆地周边山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期,土地兼并剧烈,广大农民无法生活,纷纷逃亡,流向鄂豫川陕四省交界的荆襄山区。南阳盆地周边山地是荆襄山区的所属部分,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流民聚居地之一。流民们在这里附籍落户,开垦生产,使盆地周围山区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但无计划地盲目开垦也使山地水土流失,引发了人为灾害,今天的开发者应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3.
《流民图》是蒋兆和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20世纪中国画坛所呈现出的最为不朽的现实主义经典力作,它是中国人物画从传统到现代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跨越和分水岭,也是中国人物画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现实、体现民情最为成功的巨大标志。《流民图》从技法、造型到绘画理念上融中西绘画之长为一炉,创造出一套既不同于传统、又有别于西画的现实主义画风,其价值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它是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的一个重要依托和模本。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画家,促进了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伴随着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河北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也深受其害.在黄河水患的破坏下,河北境内农业的发展在劳动力、农田、资金等方面都长期受到严重影响,从而极大制约了河北区域内农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地处黄河下游地带的河北地区,在黄河水灾的不断冲击之下,其水文环境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在此期间,除了大量的湖泊被淤填或冲毁外,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也对河北境内的水道运输造成了严重损毁。这种局面的长期发展,导致河北境内的水文环境进一步恶化,并由此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流民问题,古已有之。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出现过大规模的流民运动。明代的流民问题不同于此前一切流民问题,它发生在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特定历史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历史特点。一、明代流民的规模及成因明代的流民问题,始于十五世纪中叶,一直到十七世纪中叶,史书中才不再有“流民”的记载。但流民运动发生的主要阶段则是十五世纪三十年代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这个时间段内。宣德时期,出现流民还只是在个别地区。正统以后,遍及全国十三个省份。仅在爆发后的二、三十年内,全国有几百万破产农民,逃亡军士和匠、灶等籍人口,从…  相似文献   

7.
赵振宇 《美育学刊》2022,13(1):105-113
北宋徽宗画院因与画学设置问题相关联,历来为探讨宋代画史者所重视。本案在重新梳理国子监画学生成背景与教育理念的同时,力图将其实际意义的考察置于徽宗一朝画院建设的历史轨迹之中。由此发现,以崇宁兴学为背景,画学的应运而生,并非代表徽宗的个人意愿,而画学对于绘画人才的文人式教育并不成功,这也构成了画学罢停的重要原因。而自政和始,随着与画相关之事复入内宫,图画院再次成为绘事变革的焦点,这才意味着徽宗朝的绘画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虽然,图画院创作与后起之文人画理念存在根本差异,但这种审美取向的双重标准并未造成宫廷绘画的内部冲突。而这种在皇权影响下的北宋绘画的文人式探索,在徽宗朝实际呈现为画学罢停前后的两个阶段,但其结果则是无论画学生还是院画家,他们的地位始终不能等同于文人。另外,崇宁与大观间的画学设置并不能构成政和及宣和间画院人才兴盛的直接原因,而在圣艺的光环与禁锢下,画院创作专尚法度。虽然徽宗画院的创作规模与制作水平均称极盛,但就个人成就而言,却可谓星光暗淡,这与北宋宣和间绘事的鼎盛局面形成了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尤其宋初,黄河的漕粮运输曾一度占据重要地位.此后,伴随着陕西等地经济、军事等形势的变化,加之黄河水道自然运输条件的恶劣,黄河漕粮运输逐步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9.
北宋河北地区的屯田开始于宋太宗淳化四年,到了真宗、仁宗时期,在规模上趋于稳定,管理上日渐成熟,成为了河北边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熙宁四年,由于屯田长期亏损,政府将河北地区的屯田改为了租佃经营,规模化的屯田活动就此基本结束.河北地区屯田主要分布在河北边境的平原地区,大多依托塘泺开设,并和塘泺一起构成了重要的对辽防御工事,用以限制辽骑兵部队.在生产经营上,河北地区屯田效率低下,常年入不敷出.屯田主要由士兵负责耕种,但也有少量平民参与.  相似文献   

10.
北宋倡导文治,号为宽容,但也屡屡发生一些以文字言论构造狱案的事件。北宋一代发生的文字狱是号为文治的政治中的不和谐音符。以政治斗争为主线,以台谏为工具,是北宋大部分文字狱的主要构成要素。文字狱是北宋政治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华池寨是北宋西北缘边堡寨中地位特殊的一座堡寨,它处于环庆路防线的最南端,甚至北宋西北防线的最南端,是环庆路整体防御体系乃至西北五路整体防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堡寨;与此同时,华池寨紧邻同名的一座市镇——华池镇。关于华池寨的研究已有初步进展,但对于华池寨与华池镇的关系、华池寨在北宋西北战线中的地位还有做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有关琼花的记载始于北宋,乃扬州之独有,咏琼花诗由此成为扬州文坛之独有,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本文试从<全宋诗>中初步考证出北宋咏琼花诗数首并加以分析,权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奏议留中即"皇帝"将大臣所上的奏议留中不发.北宋时期,留中的奏议可分规定之内章奏处理方式的奏议留中、皇帝对奏议的随时留中以及大臣乞求留中这三种情况.大臣对皇帝将奏议随时留中则持不同态度,有的大臣对此愤懑,有的则表示赞同并且主动乞求将奏章留中.奏议的留中会使得朝政不明,造成大臣之间互相攻击,甚至伪造奏章诬陷忠良等弊端,但是奏议留中也可以作为君臣政见不一时的缓冲带,更是保全敢于直言的大臣的一种措施.留中现象在北宋频繁出现的原因不外乎政治制度运转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介入.  相似文献   

14.
河北是北宋的根本之地,既是宋辽对峙的前线,也是其祖陵所在.朝廷在这一地区种植防御林、兴修塘泊、开挖地道、进行屯田,形成了对辽朝的一道防线.这些工程配套互补,不同程度地起到了抵御辽朝南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禅宗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是社会需要选择的结果。本文以较为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动态的眼光,分析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中国古典艺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黄河在沟通东西水路交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竹木运营也曾一度占有重要地位,并因其运营目的、个体用途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中央向地方频繁派遣体量安抚使,以参与地方事宜。体量安抚使作为派遣专使的一种,始于宋仁宗时期,主要负责赈济灾民、安抚地方等政务。在特殊条件下,体量安抚使也有监察、统军等权力。体量安抚使的职能同安抚使较相似,但体量安抚使设置更随机,在设置地域上差异也较大。体量安抚使在北宋成为地方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为政局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雅"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层面。宋词的雅化,拓宽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体同诗体一样充实着雅的内质。通过对北宋词内容和艺术上的雅化及其原因的探讨,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宋词的特征和艺术演变的轨迹,从而更好地领会宋词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9.
北宋时期黄河的频繁泛溢、多次改道,客观上造就了黄河退滩地的显著增加,这也是该时期黄河水患严重加剧所导致的一种直接结果和反映.伴随着民众对黄河退滩地开垦力度的增强,宋廷也逐步加强了对黄河退滩地的租税征收和管控,并将其运用到种植芟草、充实边地军储、安抚灾民、招集流民复业等诸多领域.北宋时期黄河退滩地的发展,在经历了神宗朝的高涨后至哲宗朝已渐趋衰落,到徽宗朝则更是规模锐减,完全沦为统治集团盘剥民众的手段.黄河退滩地的这种演变与北宋王朝的由盛转衰基本同步,不失为管窥北宋社会变迁的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国内政治生活相对稳定,但是基层士卒制造的小规模变乱却异常频繁。其原因颇为复杂,有士卒自身问题,也有国家政策和军事制度等原因。北宋基层士卒之频繁变乱,严重削弱了王朝国力和军力,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对当时的国家与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