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湾女批评家为台湾文学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颇为引人瞩目。其中,郑明娳、龙应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术路向:郑明娳专注于散文研究,努力建构学理体系,饶有学者风度:龙应台切近实际批评,更显批判者的锋芒。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是培养健全公民意识、引导正确公民行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新时期,我国公民意识的缺乏和淡化已经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公民教育,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公民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合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理性精神的公民,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民的本质精神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本质精神体现在公民实存的历史和发展中,古代社会确立了公民的基本内涵,近代社会发展了内涵丰富的公民精神。我国公民道德教育是传统道德教育实行转向并回应现代公民精神缺失的一种建构性策略,公民道德教育所要建构的就是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相契合的体系。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为对象,以培养“德性公民”为目的,以实现公民精神为宗旨的社会系统工程和终身教育体系。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不仅要以公民的本质精神作为着眼点,而且要针对公民本质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实存状况,确定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有效途径,并将建构的关键点放在提出实践措施上。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龙应台一直没有停止关于教育的思考。在成名作《野火集》中,多篇文章批判台湾学校教育中缺失的公民意识与个性塑造。此后,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她对教育的思考日渐与社会现实结合紧密,提出家庭教育中,爱心、关注与对孩子的个体尊重至关重要;在青少年的社会教育与素质教育中,教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与社会使命意识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社会形势的变迁与发展,公民教育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如何开展公民教育问题,是它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形式的开端,对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实际中,家庭教育也是实现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对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全面推进公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世界的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发展使公民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国人公民意识的觉悟、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使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社会基础和政治保障。笔者认为,要建构我国公民教育的体系,就必须首先确立其理念和目标,把握其内容和方法,找到与当前教育现实相契合的适当形式。  相似文献   

7.
公民伦理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基础性构成,它形成并作用于公民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呈现了个人以公民身份与其他公民进行交往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作为公民德性核心要素的民主、平等、责任、信任等价值观念,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主导元素.现代公民教育通过创设有意义的公民生活情境,以交往、对话和协商为主要方式,促进了公民道德理性水平的提升,是公民社会构建伦理生态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公民教育具有独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为本国年轻人提供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成为知情公民的机会。作为公民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承担了公民教育的主要部分,其中公民教育课程的构建原则、基本任务和主要阶段都为学生公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标准和依据,同时为我国公民教育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我国大学的公民教育传统,探寻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对当今大学公民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作为国立大学的代表——北京大学的公民教育实践尤为突出。通过对北京大学公民教育实践的历史梳理,得出公民教育基本路径:完善以课程教学为载体的课程整合、开展多元化的课余活动、创建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期能对当今大学公民教育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11.
公民教育当以培养时代公民为目标。公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时代不同,公民的身份和素质要求不同。公民不是臣民,就在于他是一个权利主体;公民不是私民,就在于他参与公共生活。不同时代公民公共生活性质和范围不同,当代公民不仅生活在民族国家内,还生活在公民社会和全球社会中,因此,当代公民应当是权利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四重身份的统一。公民教育应该在个人生活、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国际生活中培养具有公民知识、能力、德行、能力的复合型公民。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解读不够深刻,其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依然停留在“师本”阶段,致使数学课堂效果差强人意.基于此,文章简单剖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结合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特点和要求,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为例展开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在为社会输送一线技术员工的同时,还应当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方面多做点思考。职业院校可通过系统的德育课程传授公民知识;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公民意识;利用丰富的校外资源提升公民能力等方面做出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既是富有增殖性的理论话语,又是内蕴挑战性的现实课题。本研究力图对公民社会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涵、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和文化蕴涵等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考察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和特征,阐释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结构性因素路径。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策源地,也是公民教育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而美国大学生公民教育作为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和时代性特征。通过对美国大学生公民教育实现路径的分析,可以从中吸收借鉴美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经验,对中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茆仁忠 《考试周刊》2011,(59):197-199
公民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职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身心特点决定了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7.
参与式公民学习以公民参与实践为基础,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当中,从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公民品德和公民实践能力。参与式公民学习克服了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状态,可以更好地实现前后者的有机融合。基于此,参与式公民学习可以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通过搭建公共参与的实践平台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公民品质。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以及学校领域外的社会公共生活当中,建构积极的公民参与,最终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18.
公民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传统德育在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公民教育思想在当前的课程实践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都有一定的体现,但公民教育的完整概念和明确表述还没有真正进入德育政策设计的范围中。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尝试都给德育政策的设计带来了挑战,德育政策必须面对公民教育思想的冲击,在政策设计中积极建构公民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的角度而言,现代化进程就是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亦即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国家建构的过程。民族国家建构需要公民教育,通过培养公民的民族认同来对分散的社会加以整合。公民教育则通过与公民教育直接相关的公民科等学科的教学以及民族语言和民族历史的教学实现这种整合功能。民主国家建构,不仅意味着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而且还包含着民主观念的传播与民主意识的塑造。公民教育则通过公民科等学科的直接教学和课外实践、社区参与等途径,实现其民主化功能。各国公民教育的功能取向取决于各自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国家建构与民主国家建构之间的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20.
台湾社区营造建构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历程。教育在台湾社区营造中发挥了重要功能,从中可以得到重要启示:"造人"与民众参与是社区营造的首要任务;教育促进社区文化认同是社区营造的核心;学校与社区联动是社区营造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