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百多年前清末实行的教育改革奠定了我国近代中学教育的基础。在以尊君尊孔为核心的教育宗旨指引下,清末兴起的中学堂实施了以读经讲经为重点的德育课程,推行了以制度考核为手段的德育管理,体现出社会转型期新旧杂糅、中体西用的时代特色。清末中学堂德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未实现其拯救统治危机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前清末实行的教育改革奠定了我国近代中学教育的基础。在以尊君尊孔为核心的教育宗旨指引下,清末兴起的中学堂实施了以读经讲经为重点的德育课程,推行了以制度考核为手段的德育管理,体现出社会转型期新旧杂糅、中体西用的时代特色。清末中学堂德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未实现其拯救统治危机的初衰。  相似文献   

4.
晚清西方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的目的:一是作为传教的辅助手段,二是传播西方的近代科学知识。教会女学的创办开创了中国女子接受教育的先河、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教育观;晚清教会医学校的创办促进了中国西医学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早期的西医人才。  相似文献   

5.
Late school entry prevails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 brie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suggests it has a general negative impact on school retention rates. Yet this widespread phenomenon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This essay investigates late school entry in one of the larger countries in sub-Saharan Africa, Mozambique, for which data were available that allowed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t demonstrates that in Mozambique pupils who enter school late have substantially higher drop-out rates than young entrants and may have, in addition, higher repetition rates. The essay also shows that many pupils in first grade are probably older than reported by the schools. The data necessary for the calculations include school attendance statistics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from the 1997 Population Census.  相似文献   

6.
1909年保定师范恢复招生,由简易师范发展为完全师范,定名为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招生高等小学毕业生,学制五年,培养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教员,学堂治学严谨,规范办学,1911年乔迁新址,步入稳步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晚期桐城派作家个体的认知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存在一个整体的框架,并符合时代的潮流。虽然他们没有认清清朝衰败的实质,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但是他们积极的教育实践在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的外语学习,并非如学界所认为的那样发展缓慢,而是恰恰相反,清末交通学校中对外语学习的过分强调就是典型的例子。晚清外语学习发展过快而非缓慢,乃不争的事实。交通学校之所以注重外语学习,救亡图存的急需是基本的所在;此外,晚清对外交往的需要对外语学习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再就是就业的吸引。  相似文献   

9.
晚明以降,党争频仍,国危时艰,性灵文学的革新已走到了尽头。以复社为首的政治性文社继承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想,重树复古大旗。然此复古已非彼复古,以文社为依托,尊经为复古的根柢,力救斯文之弊,一归大雅。这种新变的根本原因乃在于面临末世衰变,经世致用的思想作用于文学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世界》与清末学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世界>是中国第一份教育专业期刊,它围绕清末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积极引进西方教育理论、教育制度与教育方法,并针对当时教育发展的实际发表众多探索性文章.其中,在译介日本教育制度、法令及学制章程和专著,以及发表国内学制建设的研究性文章,组织学制问题的讨论等方面,不遗余力,对清末学制建设,尤其是对张之洞主持拟订的<癸卯学制>的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1.
晚清万木草堂是康有为训练新型变政人才的基地,基于此,其在教育方面围绕着“变”这个轴心,对学生进行了“该变”的政学理论教育、“敢变”的精神品质教育、“能变”的身体素质教育,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又推陈出新,对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教育目标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革。草堂中的许多作法,诸如在教育与教学中特别关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学生适应力,自制力的培育和心理素质、精神品质的磨砺;养成学生间关心国家大事和相互辩驳争论的活泼学风、鼓励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提倡学堂内诸对一些社会现象或问题持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等。所有的这些作法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晚清教会学校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来华的传教士创办了一批教会学校,它们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着推动作用.这些教会学校以其独具的特点,在中国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教会学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招生对象、教学工作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压力,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随着中国内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分化以及传统教育的废弛,晚清洋务学堂应运而生。晚清洋务学堂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即晚清洋务学堂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近代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新式学校歌曲起于清末的学堂乐歌,它对民国时期的学校音乐及其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在分析清末学堂乐歌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剖析其特色,客观地评价其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并分析其历史局限。清末学堂乐歌是一笔宝贵的音乐文化教育资源,对其加以总结与研究,对于我国当前的校园歌曲创作及校园歌曲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先后任命张百熙、张之洞制定了两个学制,即《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通过比较这两个学制制定的背景及其内容,可知:由于制定者的主观原因,造成了《壬寅学制》被《癸卯学制》取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清末是中国学校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渡时期,当时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以<万国公报>等为主要舆论阵地,提出建立以西方教育制度为蓝本的新式学校教育体系的改革方案,从而诱发了清末教育改革运动.因此,我们今天探寻清末中国新学制改革的思想来源时,不应忽视或回避在华新教传教士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迟到     
我通常每天7点半起床,但是今天我8点才起床。8点10分就开始上课了。所以我匆忙穿衣,刷牙洗脸,然后跑去上学。当我到了教室,老  相似文献   

18.
清末女师难求成为女子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女子教育实践者通过对传统与域外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因袭传统与制度约束的合理变通以及教育制度的创新,不断开拓女子学堂教师的来源渠道,推动女子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Few researchers have considered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context, an important construct at earlier ages, on late adolescents' college adjustment. In a sample of second-semester freshmen (N = 266), the authors explored associations between a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academic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Students' reports of belonging at the university as well as in high school were both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current academic (e.g., grades, academic competence)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e., self-worth,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rs),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important demographic and relationship factors. Last, the authors found that parental education (i.e., whether the participant was a first-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 interacted with high school belonging in predicting ex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rs.  相似文献   

20.
1902年6月,留日学生因要求进成城学校学习而与清朝驻日公使蔡钧发生冲突,引发风潮.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较有影响的留日学生运动.这一事件发生于清末留日热潮形成初期,既是留日学生不断增多的结果,又是清末新思想与新观念逐渐成长的产物,而社会各方对此次风潮的不同反应,亦显现出清末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成城学校入学风潮揭开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序幕,其斗争特点、目标以及方式等方面都对此后的学生运动产生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况且这次事件虽小,却牵涉吴稚晖、胡汉民、蔡元培、吴汝纶等多位在当时或此后名重一时的风云人物,成为他们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对其此后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