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工具理性行为在学校教育领域的扩张及其局限性“工具理性”或“工艺合理性”思想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马克斯·韦伯是古典社会学家中首先也是唯一把合理性概念作为一把犀利的解剖刀,以洞悉欧洲现代资本主义演进及其本质, 即将欧洲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理性化视  相似文献   

2.
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高校师生交往整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交往频率低、时间短、内容单一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树立正确的师生交往观,丰富师生交往内容;拓展师生交往范围,增加师生交往机会;合理使用通讯媒介,加强师生间的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3.
4.
闫云刚 《考试周刊》2011,(87):157-158
在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平等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情景。  相似文献   

5.
交往,即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课堂生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师生是否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及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课堂师生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教师个人的影响力与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效果.  相似文献   

6.
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师生是否具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和教师个人的影响力及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师生对话交往呈现明显的知识化、对象化、工具化倾向,它悬置了情感关怀,遮蔽了主体间性,湮没了心灵诉求。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关注人的现代性生存境遇,追求双向度主体之间平等、协商与尊重的对话与交流,这与当前师生对话交往所追寻的价值意义相契合。因此,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可以从以自由平等为规则,创设理想的话语情境,以尊重信任为支点,建立师生主体间性关系,以真诚理解为原则,构建师生对话的合理空间着手重构师生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8.
师生交往不仅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同时还为了解、探析、掌握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和与学习发展相关三个领域里表现出不同的思想行为特点。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确立合作、理解的交往文化,为学生思想行为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以及实行形式多样的导师制,引导学生思想行为健康、全面发展两个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师生交往是大学德育教学当中教师发挥德育影响的基本途径,没有师生间的交往和接触,就不存在教师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渗透。传统的品德课堂中,教师向学生传授固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学生对所学内容只能一睢命是从”,这既不相融于主体教育思想,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新的品德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和建构的过程,要加强德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才能完成真正意义的品德内化,从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师生课堂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交往过程中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实现和完成。交往的主体是富有活力的生命个体,同时交往过程不是既定的而是互动的、生成的,具有变化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师生交往本应是一个共生的、发展的、体现出生命律动的过程。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师生交往却常常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忽视生命个体的成长,缺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师生交往中的同理心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同理,也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同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高校师生交往的影响因素,在探讨师生交往效能感对高校师生交往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培养策略,以改进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课堂话语在教育实践场域中是教师表达个人知识常用的载体,以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形式时刻影响着师生交往。透过教师课堂话语可以透视当下课堂生活中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转变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观念和形式,探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4.
网络教育中的师生交往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得以展开、生效的前提。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往是不够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师生之间是权威型、依附型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模式,师生交往的性质、角色、地位以及交往的方式、手段呈现若干新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在教学中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教学中师生交往现状和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现代教育背景下师生交往的特点,探索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对策,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学校课堂师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交往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和情感心理学理论等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访谈的方法,以高中课堂教学为例,总结归纳出目前课堂师生交往中存在的情感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师生交往得以进行的工具,但如果只是从工具的视角来认识师生交往中的语言,可能会使语言单纯充当了教学的工具。语言不仅构成了人的存在,也构成了师生交往的根本存在。从存在的角度来理解语言和师生交往,不仅开辟了另一个思维路径,也使师生交往过程更富于沟通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师生的日常交往中,师生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双方合作学习的基础,但这种信任关系往往由于无形而容易被教师忽略。当儿童对教师缺乏信任时,不仅会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而且也会给儿童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据此,通过对访谈文本的现象学分析,可以发现儿童不信任教师是一种免受教师恶意、不公平对待、成绩失败的自我保护机制。教师要正确理解儿童不信任行为背后的含义,适当满足儿童不信任行为背后的自我保护需要,引导儿童采用积极方式满足自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是在师生交往互动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身心发展。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