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人高二暑假时读《红楼梦》,读出的是一群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四大家族的势力;读大学时又读《红楼梦》,读出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历史;工作后再读《红楼梦》,读出的是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不同,是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是四大家族的肮脏。三个阶段的阅读.给本人带来三次不同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凌尔 《华章》2011,(2):53-53
有人统计过,《红楼梦》中总共写了975个人,其中有姓有名的732个,人称《红楼梦》是“一姓一名皆具精意”。解读这些人名的含义,对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小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人统计过,《红楼梦》中总共写了975个人,其中有姓有名的732个,人称《红楼梦》是“一姓一名皆具精意”。解读这些人名的含义,对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小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红学研究领域关于《红楼梦》情节主线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提出了《红楼梦》三条情节主线说的观点,并对三条情节主线的流动过程以及作品独特的艺术结构的思想意义、美学意义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5.
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不见长于文学批评方面。尽管如此,但胡适没有忘记《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在胡适的大量研红论著中,有一些观点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红楼梦》的。胡适的不以文艺批评的角度研究《红楼梦》,有其时代和个人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里收有灯谜二十七则。《红楼梦》借助灯谜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增添悲剧气氛。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摈弃了文人对于民间谜语的偏见,创作了有“江湖意”的字谜、物谜,显现出曹雪芹向民间谜语学习的诚挚态度。而《红楼梦》里的“竹夫人”、“风筝”等谜语却在民间流传。《红楼梦》中灯谜的出现既是清朝岁时习俗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同时也与清朝兴盛的谜语研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实践路径有三条,一是充分挖掘《红楼梦》书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弃“应试教育价值说教”为“以书的言语生命激活阅读动力”的深度学习;二是突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学习序列性,引导学生勤读书,让学生被精湛的语言和多维度思想的海洋包围;三是强化、深化、细化《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变雾里看花为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
由小说《红楼梦》改编的戏曲的剧种之多是文学作品中比较罕见的。改编成戏曲后的《红楼梦》在保留原著神韵的基础上,在美学品格方面与小说有所区别,发挥了戏曲特有的长处,同时也改交了些许原著的美学特征,而原著的美学特征也影响着戏曲固有的美学观念。可以说《红楼梦》的戏曲与小说各有其独立的美学特征,同时又互相渗透。另外,改编成地方戏曲的《红楼梦》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二者之不同:一、戏剧性与非戏剧性;二、再现性与表现性;三、中和团圆与悲切残缺;四、入乡随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其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同样也是译坛的经典之作,曾被众多的翻译家和翻译爱好者欣赏和点评。笔者从形合与意合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翻译艺术,并通过《红楼梦》英译本的比较,分析了形合与意合机制产生的内在动因。论文认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体现在《红楼梦》的翻译过程中,并为译者提供了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意在言外”“言不尽意”“言近旨远”等言象意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形简神远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集体无意识对文学创作者的熏陶。在《红楼梦》翻译中,杨宪益采用了异化为主的言、象、意转换策略,达到了尽量传播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而霍克斯则采取了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实现了其迎合西方读者口味的目的。究其根本,《红楼梦》译著在言象意三方面的差异是译者受集体无意识心理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美国社会中存在了几百年的种族问题,促成了一代代黑人作家把黑人的悲惨遭遇付诸于笔端。如果说黑人在白人社会中是地位卑微的一个群落,那么黑人女性正处于这一卑微群落的最底层.太多的黑人女性在双重压迫下失去的自我,失去了尊严,但是在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下一种潜藏的寻找自我的意识如一股暗流在悄悄游动,非人的凌辱使她们欲冲出世俗的樊篱,寻求一种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格尊严。黑人女性受到的歧视,不仅仅是一个种族的屈辱,更是全人类的悲哀,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充满着人类至真至纯的美好,而不是人性良知的泯灭和道德的沦丧。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直观的角度推出了曲面上一点的Dupin标线方程以及近似曲面方程,分析了曲面在该点邻近处的近似形状和几何性质。  相似文献   

13.
汉藏语四字格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不少学者都予以关注。但对魏晋以后、现代以前的四字格关注较少,难以构成史的脉络,需要对其研究以填补空白。我们立足《世说新语》,从四字格音步、叠字辞典对《世说新语》四字格收录情况三方面对《世说新语》四字格进行描写分析,以增进对这一历史时期四字格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小小的船>这一课中,我大胆地进行了四方面的尝试.在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意整体感悟,多样化、个性化教学;开放利用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体现跨学科的应用;注意教材组合,把"语文天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这两项重大决策,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中国社会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成果,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应用丰富和发展。它提示我们,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有对"A就A"的研究,在论述了"A就A"结构式的成分、语义和语境之后,对"A就A"这种结构的三种成分在四种语境中的具体情感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A就A"结构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表达多种复杂的情感,并达到不同的情感效应。最后针对"A就A"这种结构式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投梭记》通过对魏晋时期“幼舆折齿”这一文人风流韵事的深刻挖掘和精心提炼,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创作手法,深刻揭露了当时朝廷内部奸臣当道、社会动乱不堪的黑暗现实;同时通过展现男女主人公之间悲欢离合的艰苦爱情历程,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崇高情操;反映着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思考,寄托着他愤世嫉俗的思想。在艺术上,塑造出了众多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在结构布局上也颇见匠心,语言雅俗共赏,既充满着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文人写心剧。  相似文献   

18.
19.
《〈石头记〉交响曲》是胡风的文学创作生涯后期的一部作品。通过分析《〈石头记〉交响曲》中胡风的文艺思想,以及探讨胡风对于《石头记》的独特认识,试图能再现胡风终生坚持的文艺思想和展现胡风作为文艺批评家敏锐眼光与卓越才华。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一条青鱼决心要环游世界。“我已经厌倦了北海,”他说.“我想知道世界其它地方有些什么东西。”于是他往南游向深深的大西洋。他游啊,游啊.游得离他熟悉的海洋很远了.游过了赤道附近的温暖水域,又继续往南游,进入南大西洋。一路上,他看到了很多他以前从来没见过的稀奇古怪的鱼。有一次,他差一点被鲨鱼吃掉:还有一次,他差一点被一条电鳗电死;又有一次.他差一点被一条黄貂鱼刺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