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节目编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收视规律和习惯.而观众收看电视的习惯和规律是建立在作息规律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握观众的作息规律,才能进一步把握观众的收视规律;只有把握观众的收视规律,才能使电视节目编排更贴近观众需求。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公司对绍兴地区的收视调查数据.绍兴电视观众在生活形态、收视习惯上大致有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2.
郝娟 《记者摇篮》2009,(4):57-57
每当接近年终岁尾,很多电视媒体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考虑、实施改版。不管大改还是小改,总得有所动作。电视媒体改版的目的无外乎使栏目设置得更合理、更丰富,使栏目从内容到形式更具新鲜感,更贴近观众,扩大收视份额,带来更大的广告效益,进而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玉良 《视听纵横》2003,24(6):69-70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大力倡导“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尽管“三贴近”的要求是针对整个宣传思想战线工作来讲的,但对如何办好城市广电报、如何转变办报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城市广电报要提高质量,就必须在贴近声屏、贴近地域、贴近读上下深功夫,就必须做好节目预告和本地新闻,加强与读的互动。本着重就城市广电报如何做好“三贴近”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向晓薇 《新闻传播》2005,(10):25-27
在今年,一个叫“超级女声”的电视娱乐节目吸引了近15万的参与者——这还不包括更大数量的观众。这个与传统娱乐节目相比显得粗糙简单的TV秀,被人认为“既不悦耳又不悦目”,但却从播出之日起迅速走红。“根据央视索福瑞对全国31座城市进行的收视调查.广州赛区淘汰赛的收视份额最高值突破了10%,  相似文献   

5.
提高电视科教节目的可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的优势在于它的可视性。眼见为实是观众对电视的最直观的评判与选择标准。可视性是电视的本质特征,但是观众所要求的又不仅限于原生态的粗糙。以往,在频道中影视剧、新闻是观众的主要收视内容,科技类节目仅仅作为点缀穿插其问聊作补充.以央视为首的科教类专业频道的出现,满足了当前受众市场的需要,同时在无形中又给为科技节目的拍摄、  相似文献   

6.
徐国英 《声屏世界》2006,(10):57-58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荣辱范畴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理念,也是新闻传播的道德基石。市县广播电视台站最大的收视群体是农民和小城镇居民,针对这部分受众,搞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应因地制宜,贴近地方,贴近观众。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电视法制节目更贴近观众吴静春在《如何使电视法制节目更贴近观众》一文中指出,目前全国法制栏目已经超过200个。充实提高法制栏目质量的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内容上贴近观众。首先要找准栏目定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栏目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群众欢迎,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其次要选择与观众息息相关的内容。要加大信息量,加快节目的整体节奏。最后还要紧跟时事。二、表现形式上贴近观众。形式与手法应避免单一化,在叙事手法和讲述结构上要精良,做到通俗易懂。要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引发民众对法律事件的种种思考。好的节  相似文献   

8.
翁小芹 《青年记者》2007,(12):108-109
电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理论宣传的重任。电视理论节目能否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电视理论节目能否受观众欢迎,能否长久办下去的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栏目定位、节目题材内容、节目形式、节目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电视理论节目如何遵循“三贴近”原则,优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燕 《声屏世界》2005,(4):15-16
如今的电视节目越来越讲求人性化.其中的娱乐性、服务性或说消遣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电视工作也都自觉地站在观众的角度,想方设法把节目做得更贴近观众。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报纸、广播等传播工具与读者、听众之间,因主观和客观等原因,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的话,那么电视是最“贴近”观众的了。这就是电视报道与报纸、广播报道的不同之处,这种电视报道自身独有的特性,就是电视报道在观众方面引起的现场感。  相似文献   

11.
杨舒 《记者摇篮》2000,(9):20-20
当前,电视经济报道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一项调查显示,观众收看电视的目的和对电视满意程度中,经济报道(信息、专题)位次明显不及时事信息、社会新闻以及文体娱乐节目。那么如何做好经济报道,使观众“锁住频道,关注经济事件”,就成为从事经济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从自身实践中体会到:一篇好的经济报道应该同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外国电视节目逐渐在中国流行,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时间也不断地变化,随着《疯狂主妇》、《越狱》等一系列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让观众对"季"播出有了更多了解。电视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已经没有过去激烈,随之而来的是频道与频道之间的角逐。  相似文献   

13.
播出季:电视媒体运作新动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光和 《视听界》2006,(6):54-55
一、何为“播出季”“播出季”的“季”(season),并非传统意义上自然的“季节”,而是指播出季节。所谓按“季”播出就是指电视播出机构根据收视市场观众收视习惯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对频道节目配置、播出安排进行应对性调整。按季播出是源自美国颇为流行的电视编排方式。这里的“季”是指电视播出机构按照观众的收视作息和收视习惯,以及收视波动而划分的电视播映季节。在美国,每年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这段时间是无线电视网所划定的一个黄金播映季节,也就是所说的“季”。映“季”的划分主要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自9月秋季开始,天气转凉,…  相似文献   

14.
陶毅  鞠秋月 《新闻传播》2006,(12):67-67
近十年来,我国各级电视台已发展到2000多家,电视传媒从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提高节目亲和力、锁住观众、提高收视率成了电视台的生存之本,尊重人、贴近人、关爱人成了一个新的办台理念。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向人性化迈进的步伐最为迅速、直接。  相似文献   

15.
冯萍 《视听纵横》2007,(4):32-33
电视“播出季”的“季”并非传统意义上季节的“季”,所谓按“季”播出就是指电视台根据电视收视市场观众收视习惯所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对频道的节目内容和播出时间安排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多频道电视时代,收视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考察观众流动情况。单纯的收视率或占有率分析,诚然可以反映观众在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上对某一频道(或节目)的聚集情况,但却无法得到关于观众动态行为的更多信息。观众流动分析则是通过纵向跟踪观众在各频道间的出入行为,把握观众群分化与重组的规律,分析竞争对手的表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编播制作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创办公共频道,是河南省广电局为适应市县电视台职能转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一年多来,公共频道与时俱进,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市场意识+科学态度+拼命精神。市场意识电视为观众而办,观众是电视的生存基础。准确把握观众需求,适应观众要求,才能贴近观众、服务观众,赢得观众。开播前,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观众收视调查表。一方面在省会主要报刊登载调查问卷征询答案;另一方面派采编人员携带问卷深入到18个省辖市,直接与观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根据对收回的2000多份答卷,科学的定量统计与分析,调整了原定…  相似文献   

18.
殷亮 《传媒观察》2013,(4):32-34
激烈的电视收视竞争迫使电视人不断创新出彩。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零距离》栏目版块中,出现一种新颖的节目样式——《新闻敏感度》。这是一个以新闻测试为特色的节目,虽然每天只是一个测试话题.但观众反应热烈。频道表示策划这样一种新形式的新闻节目样式,是希望通过实验或测试的方式来表现民生的主题,让百姓觉得好玩、好看并且贴近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人是纪录片创作的永恒主题。人物纪实片以人为本,把个体的人置于前景,并通过纪录人的真实生活来探索人的本性,这是纪录片创作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中国的电视人物纪实片正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贴近时代,从电视文本意义看,正越来越符合作为传媒的电视特质。众所周知,纪录片是选择的艺术,选择体现了编导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驾驭结构的能力。人物纪录片的采编过程,是选择素材、提炼主题和运用恰当的表现方法的过程。有人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比喻选材的起点,其用意就是说要全局在胸、宏观在握地站在政治、时代和历…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电视被誉为当今世界第一传媒。但是,随着传统媒体的多样化发展和网络等多媒体形式的出现,所谓电视“霸主”地位已产生了动摇,特别是有线电视网络形成以后,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成了各级各类电视节目收视状况的晴雨表,在同一个城市或地区,几十个频道争夺天下的局面已达到自热化程度,在电视集团化、频道专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