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预算减少的情况下,怎么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仕达有限公司的CIO张强强是一把省钱的好手。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报业景气指数频频亮起黄灯的时候,法国一些主流报纸仍然放不下身段,端着"权威"的架子岿然不动,坐看市场一点一点把自己边缘化。这就像往昔的没落贵族,穷得只剩下爵位了,还是要撑着用银餐具吃烂土豆,怎么也不肯换一种活法重整河山。  相似文献   

3.
所谓商品广告,就是把商品的名称、性能、生产厂家、价格等等相关的、消费者欲知的信息,向社会公众"广而告之". 在商品广告问题上某些厂家和媒体联手,不仅有"出血大甩卖""跳楼价""买一赠五"等等在商品价格上夸大其辞的东西,而且有什么"几十年顽疾几天除""使你的孩子又长高又聪明""一分钟使你白净明亮"等等在商品功能上不科学、反科学的东西.但到底还是在商品广告的范围内,因为人们一看那是广告,也就会说:"嗨,广告嘛,不吹牛怎么可能?"  相似文献   

4.
判词在我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花判"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而明清"花判"又是我国古代"花判"制作的一个鼎盛时期,后人评价其为"兼蓄唐宋、文情并茂"的文学佳品.本文从语言特色、框架结构、逻辑推理等方面对明清"花判"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牢骚"引出的采访 1989年八九月间,哈尔滨有一家大型地下商场和一栋百货大楼先后竣工和建成开业.按惯例,有代表性的工程落成要举行庆典仪式,也会请记者来采访.作为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我参与了这两项活动.在地下商场庆典现场,我站在台下建筑工人队伍的旁边.就在这里,不经意间,我听到了和台上"热情洋溢"的致辞不协调的"牢骚":"怎么连一句'建筑工人辛苦了'的话也没有呀!"打量说话的人,从一身施工服看,无疑是建设者中的一员.在接下来的另一场庆祝开业的仪式中,我同样也站在施工人员的一旁,又听到了类似的声音:"到剪彩的时候,怎么和我们建设工人没有关系了?"这引起了我的关注:难道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值得探究的原委?  相似文献   

6.
吕怡然 《新闻界》2001,(5):22-23
作为社会主义的大众传媒,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使命,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己任,这都是毫无异议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以"正确的舆论"去给人导向,怎么让受众由衷地接受这种导向.  相似文献   

7.
财经新闻难做,好的财经新闻更难做。难在哪里?财经新闻的很多题目不是靠读者报料来的,而是要记者去思考、去挖掘,而这些"功力"需要记者平时多花时间去学习、积累、沉淀。同样是部门拿回来的消息、材料,有的人写出来的往往只是条"无味"的新闻;而有的人却能挖到"新点",这就是"功力"的不同。那么,如何独辟蹊径把财经新闻做好,做得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8.
Google曾经计划用3年多的时间、投入120亿美元打造国家无线网络,设想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国性无线网络,另外,Google收购无线网络的频率还至少要再花46亿美元。Google是否真的希望花巨资来成为一个无线宽带供应商还是个未知的问题。"无线城市"或者是"无线国家"的打造,是要花费巨额的建设成本的,这一巨额的成本不是任何国家都能轻松的负担得起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发展的速度超越了任何人的想象.同样.网络又带给了人们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口号终于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网络已经成为了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的每一步发展都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最近红得一塌糊涂的"人肉搜索"。说"人肉搜索"可爱,主要是因为这种互动型平台的出现把WEB2.0发挥到了一个极至。而"人肉搜索"的可怕之处,不完全在于它"搜查"的彻底.而在于它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以及被搜索人的"有口难辩"。客观地来讲."人肉搜索"本身谈不上是一件坏事.即使是本文提到的这种"可怕的‘人肉授索’".依然未必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最起码,他有效地把网络和现实世界结合了起来.让网络更加人性化.也让现实中发生的事件能够更快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传播出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肉搜索"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什么事情该被搜索.什么样的人该被搜索。这种搜索该怎么进行,又该怎么公布!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让员工可以在上班时间"云游四方"禁,不一定是个好主意,但CIO一定要帮企业决策者知道员工到底在干嘛,花了多少时间在"外边"。  相似文献   

11.
不久以前,网友晒出家里用的老式床单,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又一次将大家的记忆拉回到了那个年代.记得小时候,家里用的也都是这样的"国民产品":中间一朵大花、四周四朵小花的四角中花图案,俗称"四菜一汤"的床单,或是床单上均匀地印染了一些小朵的花,被叫做"天女散花".妈妈的卧室至今还铺着这些床单,据说都还是她结婚时买的,当年是结婚嫁娶的必备之物.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吴文俊、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奖,每位获奖金数额为500万元,其中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研经费,50万元归获奖者个人所得。当有记者追问“奖金怎么花”时,两位科学家都有点“迟钝”,回答也是惊人的相似:还没什么打算、还没想过。坦率地说,我对记者向两位科学家提出如此“敏感”和“私密性”问题,颇为反感。不知两位科学家是否反感。但他们不约而同的“外交辞令”式的“答记者问”,“迟钝”中颇显机智,算是让记者碰了个“软钉子”吧。当然,人们有理由相信,两位科学家确实还没想过奖金怎么花。他们的回答,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3.
1957年,因为种种客观因素,全国百万干部"精兵简政",下放基层劳动,在这场大潮中,江苏小伙子吴仁宝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即将步人而立之年的他"下岗了".他原本是江阴市华士瓠岱乡的财粮委员,这个职位是吴仁宝三年前用实力竞选来的,那时他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演讲"土地怎么用,粮食怎么种".这个工作全脱产后每月有33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将2003年11月以来互联网上广泛讨论的"木子美现象"作为典型的主动型隐私公开化个案,围绕以下问题加以分析和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要把自己的隐私公开,动机是什么?隐私是怎样被公开的?公开后的隐私作为一种媒介传播的信息,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看到或知道别人隐私的受众个体是怎么想的?隐私公开化的启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让理论宣传可亲耐看 李瑞英 <光明日报>在宣传和学习<七个"怎么看">中,努力贯彻落实中宣部的宣传部署,积极拓展宣传空间,同时要求全社职工首先认真学习. 一、积极宣传<七个"怎么看">,引导干部群众关心现实,重大理论问题. <光明日报>从2010年7月1日起,连续刊发"七个怎么看"系列长篇文章:<携手同行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招工难"引发的思考--怎么看就业难>等.  相似文献   

16.
一策:怎么写--"中和"之道 中和之道似无原则的中庸行事,其实不然.要做到述实不虚夸,写情不煽情,详细不繁琐,深刻不尖刻.这样既能让监督对象认识到错误,又能让对方理解这是一种善意的批评,从而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17.
"老叶,你还不知道吧?张某最近在网上火得不得了,他的神鬼系列得到了某位大评论家的高度赞扬,据说出版社竞争激烈,纷纷出高价要出这本书呢?怎么,你不知道?你怎么能不知道呢?哎呀……"  相似文献   

18.
在档案目标管理考评工作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单位在考评晋升之前,档案目标管理确实很卖力,无论是档案目标管理"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很舍得花本钱、下功夫,使人赞叹,使人感到有一股力争上游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用心去"看"     
2009年4月15日,接到报社领导的命令,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到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拍什么?到哪里去拍?更关键是怎么拍?一年过去了,我不能去碰触那些刚刚开始愈合的心灵伤疤.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是我这次采访的最大感受.  相似文献   

20.
<庄子·秋水>曾记载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之桥上游玩时富有机智的辩论.庄子看到水里的鱼悠然自得地游来游玄,庄子说:"是鱼之乐也(这是鱼儿的快乐)!"惠子反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