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大奇观。在“文革”以前,它具有探索性质;在“文革”期间,随着阶级斗争扩大化指导思想的升级,逐渐演变成一场政治运动。对这一运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大跃进”时期的深翻土地运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河南省长葛县创造的能够使粮食增产的方法——适当深翻土地,在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被毛泽东称为一大“发明”。深翻土地由于受到毛泽东的如此高度称赞而得到大力宣传,以至于在全国推广。全国各地纷纷到长葛县参观学习,土壤专家也到长葛县搞调查研究。农业部还于1958年7月在长葛县召开深翻土地的现场会。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翻和改良土壤的指示》。不久,深翻土地形成了席卷全国的运动,翻地的深度愈来愈深,有的甚至深达四五尺。深翻土地运动中,各地都搞政治挂帅,大兵团作战,全国投入了无法统计的劳动力,日夜在田地里搞深翻。这是“大跃进”时期极“左”做法的一个实例。尽管当时有科学家的所谓“科学论证”,但事实表明,这是不讲科学、脱离实际的蛮干,只会劳民伤财。随着“大跃进”造成的饥荒的蔓延,中央无暇顾及,地方无力深翻,曾经轰轰烈烈的深翻土地运动也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3.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的席卷全国的热潮.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层面对这场运动加以审视,探究“文革”时期知青投身上山下乡运动所蕴含的社会心理,并揭示上山下乡运动走向终结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In accordance with Chairman Mao's teaching that "there must be a revolution in education" and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at the end of 1971, our institute ran the south Shensi teaching base in an old temple in Lung-kang-ssu, Nan-cheng hsien, setting up the field of specialization in agricultural crops. In the spring of 1972, we started taking in worker-peasant-soldier students from the various hsien of south Shensi. For the last two years, with the Party's basic line as a platform, the base's Party organization has plunged into launching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to criticize Lin Piao, angrily criticizing the revisionist line in education being pushed by Liu Shao-ch'i and Lin Piao. Recently, it has also angrily criticized their advocacy of the doctrines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and their criminal acts of promoting restoration and turning back the wheel of history. Thus, it has pushed the revolution in education to unceasing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of Chairman Mao's "May 7 Directive," the base's revolutionary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struggled to make education serve proletarian politics. In coordination with production labor and the Three Great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they have taken a joyful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bringing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own to the villages.  相似文献   

5.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时代民族精神,其本质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精髓就是忠诚与奉献。新时期,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依然鲜明,探讨在新形势下弘扬沂蒙精神的现实路径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抗战精神是积贫积弱的中国战胜强大日本的决定性因素,纪念抗战胜利,最重要的就是弘扬抗战精神,把握现在,面向未来。抗战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即“拼搏、奉献、团结、自强”。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独立的中硫砥柱,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锋,是中国最能激发民族精神和凝聚民族力量的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是经济建设和改革攻坚的需要;是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且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中国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同样离不开抗战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弘扬和发展医学人道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向市场经济转型,医学人道主义一方面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又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决不能淡化、弱化。抗击“非典”的斗争,使我们更深切感受到医学人道主义的重要和珍贵。  相似文献   

8.
9.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sending educated young people up to the mountains and down to the villages is a problem that touches tens of thousands of families, influences all fronts, and concerns the vast masses and the entire society.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教育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教育学系协办的“当代教育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02年7月25—2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和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大、山东师大、上海教科院等单位的学者近50人。下面分专题对本次会议情况作一综述。一、当代中外儿童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一)儿童面临的社会和家庭环境鉴于学校教育正面临着多种文…  相似文献   

11.
12.
一、序论 1920年代韩国虽然为了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使农村起死回生,从俄国引入实施了Vnardo农村启蒙思想,使韩国的农村取得了一些改变,可是在日本的太平洋战争中却成了受日本驱使的奴隶,韩国农村再次处于极度贫困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按"三个代表"要求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党的建设纲领也是中国高等学校“三种职能”实现的重要保征和动力。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高等学校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只有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才能在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在先进文化的传播、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青岛市市南区承办,于2005年9月18~19日在青岛召开。会议主要有3项内容:一,发布《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二,举行《中国教育学刊》创刊25周年纪念及工作会;三,召开中国教育学会教改实验区工作与青岛市南教改实验区工作现场会。  相似文献   

15.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的变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人的创新精神提出了空前的要求。创新作为人类超越性的价值追求,它向往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全面发展的展现方式,全面发展为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创新教育并不是要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之外再赘加上所谓的“创造课程”,而是要在把创新教育融于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相似文献   

16.
忽视人的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发展,扼杀创造性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痼疾,而现代社会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人格,为创造性人才的崛起奠定人格的基石.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明确"个性化教育"和"创造性人格"的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现念,创设安全的教学心理氛围,提升自身的创造水平等途径弘扬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相似文献   

17.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上海市中小学一直使用的是“学校与家庭联系手册”。这种手册主要是学校向家长报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与品德行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实际上是一份“学生的成绩报告单”。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有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上海市试行了中小学“学生评价手册”,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代替了原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这比原来单纯的“学习成绩评价”有了很大的进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曾经受到学校、家长欢迎的“上海市学生评价手册”已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由“学生成长记录”代替“学生评价手册”也就成了必然趋势。从2004学年开始,本市将开始实施《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这份成长记录册是在前几年试行的学生评价手册的基础上,吸取了各区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同时借鉴上海市学业管理与评价研究所和黄浦区中小学进行的“中小学生成长记录”研究实验的有益成果而产生,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差异,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本期特组织有关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专题文章,其中既有领导、专  相似文献   

18.
恰逢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之际,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的《发展与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一书付梓问世了。该书是作者身体力行地为繁荣与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既做又说”的真实写照。全书内在逻辑连贯,主题脉络清晰,视角丰富多样,行文晓畅明朗,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为探索人类文明走向而为人文社会科学劳碌疾呼的责任感。该书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笔者读后既受到启迪,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人文社会科学与文明成果的各组成部分的关…  相似文献   

19.
正处于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需要充分发挥经济外交的作用来处理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经济外交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现阶段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创造促进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条件,是实施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政策措施。经济外交作用巨大,可以为我国和平发展赢得充足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供给,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为在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条件,并有助于我国谋求和平、稳定的大国关系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但经济外交也有其局限性,不能片面夸大经济外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因素,语文课中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因而语文教育应弘扬人文精神。首先,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这是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前提;其次,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理想,这是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核心;再次,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讲究道德,这是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