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春秋》从鲁史转变成孔子“笔削之作”后,“微言大义”说成为《春秋》学的指导思想,于是记载“鲁史旧闻”的《左传》与阐发“微言大义”的《春秋》之间就存在一种“事”与“义”、“史”与“经”的张力.此种张力对《左传》学研究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春秋意识与传统诗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表明,在古典韵文传统中,春秋景物被采撷入诗词的比例,要远远多于夏冬景物。量的优势,促使人作质的思考。这一现象背后所蕴藏的丰富的审美内涵,长期以来为人所忽略。重要的不仅仅是事实本身,为什么形成这种事实同样值得关注与分析。古典诗词中,春秋景物优于夏冬,涉及到审美愉悦发生的心理机制问题,所以要联系艺术审美原理对其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史记》写作的学术文化背景是由民间阅读文化空间形成和神话历史化交互作用构成的;《史记》的叙事特征是用“从此以后”这种特殊时态显示的,而本质是拒绝整体性,但是由专名构成的叙事身份从逻辑和价值论两个层面保证了叙事真实性,这限定了史记学的论域及其当代学术文化意义:寻找抵抗虚无主义的修辞学形式。  相似文献   

4.
据《春秋》所载,春秋时期,政局动荡不安,战乱频发,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们为了生存,争夺土地,通过共用水源、不碍农时保障农业生产发展,采取祈祷、重储、立规、互助等措施保护农业经济的安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英藏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共12个编号,十三卷,存部分经、传、注文。其中十卷为杜预集解之抄本,三卷为《春秋左氏传》节选本,多为南北朝时期所抄。与阮刻本相比,保存有参考意义的异词、异字千余处,在版本、校勘、语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孔子一生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工作,他在整理文献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以往史学作了反思和审视,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史学认识,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而孔子作《春秋》,是借记事以明义、垂言以立教,寄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蕴含了"微言大义",《春秋》从多方面创立的史学传统,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描述世界网络教育时代到来和中国网络教育兴起的背景下 ,探讨了中国进入网络教育时代的六项基本标志。作者将我国现阶段网络教育定性为春秋时代 ,并进而论述了这一时代网络教育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及其带来的激烈竞争的诸多特征和网络教育初创期和不成熟及其带来的诸多试探的特征。随后 ,论文集中讨论了由作者提出并发展的指导网络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应对 (REACTIONS)模型和东方 (ORIENT)模型。最后 ,作者表示深信 ,通过政策法规规范下的市场竞争机制 ,中国网络教育将从春秋时代走出来 ,走向联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代的隐士常常被人与无足轻重的葫芦联系在一起,"无益"又"无用",生命之轻承载着隐士生存之重;出仕的君子则是"比德于玉";隐士不臣君主,不友诸侯,让君主难容,因而受到迫害。隐士只好或佯狂于世,或遁迹深山,以求全生。  相似文献   

9.
黄宗羲反对《春秋》一字褒贬说,提出《春秋》取材于列国之史,并不局限于鲁史,并指出其有脱简与错误,从而还《春秋》以史的面目。他对《春秋胡氏传》进行了批判,指出其被义例束缚了,并多处违背经文。他还结合历法研究了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BD.15345<春秋穀梁传集解>残卷为国家图书馆未公布的敦煌写卷,本文移录了全卷原文,并考定该写卷抄写于秘书省.又以<唐石经>及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对勘,抉发了写卷之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试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人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出现在中国有历史舞台上,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突出的历史现象。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自由发展和繁荣的程度,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所罕见。这时候,旧的大一统政治格局业已瓦解,束缚商业的绳索业已解除,而新的大一统政治局面尚未出现,故商业能在自由度很大的空间里发展。商业的繁荣自然给商人(尤其是私商)阶层的登台、亮相提供了契机。春秋时期的商业已有了较大的发展,至战国,随着原有的等级制度的崩坏,商人更得到了新的解放。“士农工商”,商虽居末位,但却已成为四民之一,其经营的商业已是合理而正当的事业。最后,商人形成了一支十分可观的队伍。  相似文献   

12.
质子是以人身为保证向敌方或他国做出承诺的人质,在他国或本国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交换人质是春秋战国一种普遍而特殊的政治事件。本文试从质子的人际关系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人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中国的政治地理格局发生变化,在中原地带、弧形中间地带和周边地带形成了华夏与东夷中小诸侯、争霸列强、戎狄蛮夷三股政治势力。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社会环境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及民风的影响,使弧形中间地带的列国得以崛起称霸,超过了鲁、卫、郑、宋等中原地带的旧日望国。  相似文献   

14.
《春秋左传》中比较完备地保留了春秋时期的大量战争史实。这些翔实的战争记录显示,春秋时期频繁复杂、充满残酷杀戮的战争中却有着一整套与后世迥然不同的战争礼。这些战争礼不仅折射出当时战争不同于后世战争的温情与体恤,而且反映了人们尊王、从礼、敬德、重仁等思想。两千多年前中国战争的原始状况借助于战争礼得以真实展现。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春秋》所载的483次战争、450次朝聘会盟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别是春秋时期在战略布局上的三次大的转变及由此划分的四个战略时期,揭示了春秋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社会等级秩序发生改变.周天子权力衰落,诸侯、卿大夫实力上升,原有的等级规范被破坏,失去了原本的约束力.诸侯国之间在交往中逐渐产生了新的国际秩序准则,财富与实力成为称霸的基础,而礼实际上就是旧的社会秩序向新的社会秩序过渡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春秋习用语     
春秋大时代习用语,分日常、官场、战乱、外交和文化思想五方面,举当时书面习用语例,加以论证。诸凡春秋时代的社会状况、人民苦难、政治风云、文化闪耀、思想波澜、精神风貌。都可考见一二。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前夕,属“杂家”类的子书;《史记》为西汉中期的纪传体通史,二书类别虽然不同,但其实质则是一样的,都是效法孔子《春秋》。探求治国之道之书。由于秦汉思想文化具有兼容性,司马迁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又十分推崇,致使二书在学派归属、思想倾向、结构体系、情节技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含有告诫约束之意的言辞,形成特定的文体,这样的文体叫做誓。春秋时代,依然存在誓师、誓众之礼,从《左传》楚公子弃疾《过郑誓》、赵鞅《铁誓》及《国语》越王勾践的誓辞,可以看出春秋誓辞依然沿用着《尚书》中誓辞的旧制。誓辞是誓师之礼的必备文书,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宣传出师的正义性,竖起天意民心的旗帜;申明军事纪律,颁布赏罚方法。后代的许多誓师辞,皆不出先秦誓师辞的体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