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出并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在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平台建设、培养规格、培养途径、教育管理、办学主体、育人方式等八个方面历史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家长开放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文知识分子为了主体性的复苏与张扬,从人性、人道主义的探讨入手,打破禁区,重新以人的眼光审视和描绘世界,从而发生理论范式的转换:以人性论逐步取代阶级学说,建立起了人文知识分子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态以引导文化群体。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中心区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 实施城市中心区教育综合改革 ,必须选准切入点 ,实施重点突破。沈阳市和平区从本区实际出发形成了四大机制 ,并在四种机制下实施了十大工程 ,构建了新的教育体系 ,形成了教育新格局。(文见第 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建设与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取得了显著成效。 2 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1 )国家将加大高等教育发展的力度 ,教育的重心将上移 ;( 2 )国家将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展的步伐 ;( 3)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 4 )逐步建立更加灵活的为考生、家长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招生考试制度 ;( 5)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伦理学研究,在道德基础和道德教育两个方面有待重新做出思考。对道德基础的重新思考,要求将道德的基础从知识或理性转变为情感,并消除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道德情感的误解。对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要求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情感。能否实现这两个转变,是当前伦理学研究能否打开情感之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的增长 ,为我国平稳入世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因此 ,十五年的复关与入世经历 ,既让我们付出了一定代价 ,也为我们赢得了平稳入世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探讨了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经历了从超越遏制战略、参与和扩展战略到先发制人战略的嬗变,但其核心是确保美国的单极霸权不受动摇,并试图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为这些战略寻求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理性。考察美国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及以反恐防扩为目的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仍能较清晰地看到美国全球战略中意识形态的烙印以及与冷战时一脉相承的政策特征。由此可见,意识形态仍将是美国未来较长时间内实施其全球战略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9.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China's basic national policy, a policy that also sets new demands o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激发兴趣的手段很多,但主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的教法和神态、表情、手势、语调等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受到激励和启迪,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在此过程中,要体现尊重与包容,并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儒道互渗是两千多年来贯穿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条基本线索。儒家和道家对吴敬梓思想及其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儒林外史》所塑造的对立而协调的三位正面人物形象,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努力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原则、特点和方法,是实现远程开放教育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新型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论胡锦涛同志的青年观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的青年观思想,主要回答了“青年是什么、培养怎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等时代课题,系统反映了胡锦涛同志对青年价值观、青年发展现、青年教育观、青年工作观、青年人才观等重大问题的远见卓识,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认真学习研究胡锦涛同志的青年观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nges that occurred in Russia 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have combine to impose sever damage on the population, and not least on Russia's young people. The provision of new form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upport are needed, as well as new youth programs, if further damage is to avoided.  相似文献   

16.
论江泽民青年思想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青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时代特征、当代中国青年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高度的战略性、浓郁的民族性、深刻的实践性、显著的发展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大学生生活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成长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的时期,思想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青团示范群体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新门户开放主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冷战时期,面对深刻的经济全球化和东亚的迅速崛起,“新门户开放主义”首先在美国出现,在其指导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积极推动北约东扩,打开东欧市场;轰炸南联盟,遏制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依靠世界贸易组织,获取巨大利益;兴建自由贸易区,向欧亚两翼扩展,但在推行过程中冲突不断。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its popularity in education studies literature,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education is mostly considered outside the multitude of social forces that drive education reform. This has contributed to a mythologiz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education and lead to assumptions about the necessity of its intervention into science education practice. This research construct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education by exploring a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investigating discourse about interdisciplinarity in science education policy literature, and provides socioeconomic context for this reform movement. In particular, Louis Althusser's theory of ideology as material force, his conception of the spontaneous philosophy of scientists, and his theses on the ideological nature of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are foundational to this critique. Althusser's contributions allow for critical reflection on interdisciplinarity and the effects of promoting it throughout scientific enterprise. Viewing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education through this critical lens allows for demarcating the ideological narratives of reformist discourse from the intended outcomes of reform. This investigation elucidates the intervention of interdisciplinarity as an ideological force governing the re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labor, with intended downstream socioeconomic effects, such as shifting science labor from the public sector to private industry to accommodate for austerity.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analysis advocate for historical materialist methodolog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critical education studies, while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ideology in socioeconomic re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