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庭经》侧重述说了与人体之外的道教诸神体系相对应,在人体内部,包括在"黄庭"中,也存在着诸神体系,这就是"身神"。在宋元明时期内丹学越来越"火"的条件下,它逐步演变成了"丹书",并且逐渐演变成了茅山宗首要经典。《西游记》第一回中的有关描写,不仅是把《黄庭经》作为茅山宗首要经典看待的,而且也是把它作为茅山的独有标志来隐示的。这正是《西游记》第一回以之隐示最终定稿人居于茅山的关键原因。如果说,《西游记》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已经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居于"华阳洞天"即江苏茅山,那么,《西游记》第一回对《黄庭经》的描写,则进一步暗示了它的最终定稿人居于江苏茅山。《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菩提祖师"形象,也包含着"茅山宗"祖师陶弘景的若干"影像元素"。  相似文献   

2.
《黄庭内景经》"身神"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系统论的内涵。该经一方面认为人身脏腑在各自身神的导引下形成一有机大系统,体现出要素间复杂的相互关联性;另一方面,又指出身神作为人身的有机成分,赋予人体系统以有序性和发展的有向性。这可被看作是古老道教文化之现代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后西游记》是《西游记》的一部续书,是一部具有完整象征意义的寓言小说。通过小说前四章孙司空的后代孙履真寻仙求道过程的本查,可以解读这段故事的象征内涵,印证《后西游记》的主题就是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前往西天取经的长篇小说,其中包含着厚重的教育思想。本文论述了小说中的教育寓意,总结了小说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晋代王羲之撰文并书写的《兰亭序》、《黄庭经》真迹早佚,后世所传皆乃当时摹拓各种副本。其中《兰亭序》除《定武刻本》为最早外,唐摹系列推《褚遂良临本》为第二,然《褚本》中又以《颖井思古斋本》为最佳。或云《颖本》乃宋米芾临褚翻刻,历代争议颇多。“颖井《兰亭序》、《黄庭经》刻石”系唐褚临本,于万历年问出于古井,后虽毁于兵燹,但尚有残块存世,辗转千年流传,现归藏安徽省博物馆。校之新旧拓片数种,可见该石之沧桑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王羲之爱鹅。公元356年的一天,王羲之去朋友家作客,刚出门,就看见一位道士赶着几只白鹅朝他走来,那些鹅羽毛雪白,昂首翘尾,姿态优美。羲之一下就被吸引了,竟忘了去朋友家作客的事,他急忙把道士请到家里,拿出银子,再三恳求道士把鹅卖给他,道士说:"出再多的钱,我也不卖。但你如果能给我写一卷《黄庭经》,我愿意把这些鹅都送给你。"王羲之信奉道教,又爱鹅心切,于是满口答应了。道士取出准备好的黄绢,羲之就认真地书写起来……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在于以多变性描写创造出一个变幻万端的神奇世界和无数变化莫测的艺术形象,表露出邪不压正,真、善、美终将战胜假、丑、恶的主旨。这种多变性描写,集中体现在对孙悟空的形象塑造上。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则是作者描写孙悟空由“妖猴”到取得“正果”的整体构思,一以贯之的乃是多变性描写和正终压邪的意趣。这种多变性描写的成功,使得《西游记》成为古今中外人们酷爱的、富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的名著;其中蕴舍的意趣,则给读者以无穷的美学享受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大都特点鲜明,或具有突出的象征性,或契合堪舆学原理,或二者兼而有之.小说中此类环境描写有三种功能: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人物身份和暗示小说内容.《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生成模式和天人合一原理,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认同佛教的宗教态度和作品宣扬佛教的创作主旨.同时,小说环境描写的堪舆学色彩,使《西游记》的环境描在空间布局、山水形态和动植物生机等方面为古代小说环境描写大大推进一步,在细致程度上,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人写小说往往隐晦姓名,但常讲究在文本开头和结尾处以隐喻、暗示等方式留下自己真实身份的痕迹。本文在笔者公开发文已对《西游记》第一二回关于其最终定稿人为明代万历时期江苏茅山乾元观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的有关隐喻、暗示进行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破译其第一、二回和第一百回的隐喻暗示,包括其对当时茅山正一道派的讽刺,对阎希言师徒所在茅山乾元观和定稿人姓“阎”的显示等,进一步证明今本《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就是阎希言师徒。文末还针对有关疑问,说明《西游记》定稿时,文艺作品采用隐喻、暗示等方式非常普遍:阎希言师徒在《西游记》定稿时不署真实姓名.也是政治原因使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无疑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它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直接从本体论的高度对人进行了哲学思考。从中可以发现,小说文本既与陆王心学有某种联系,又不尽如前人所论是一部所谓“收放心”之作。孙悟空的诞生及其与生俱来的带有原始野性特征的个性自由精神,实际上就是人类童蒙时代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形象化体现。作者在肯定人类这种个性自由精神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对文明社会秩序的颠覆性和破坏性,因而在以“普渡众生”为目标的取经事业中,让孙悟空完成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超越,成了正果,即实现了自我完善,实现了人的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这也正是作者本人心路历程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既可看作是性格不同的四个人物.又可解读为人生旅途的四种态度。这四种态度又可囊括成能够统一在一个生命体上的四个构件。不仅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能够找到这四种类型的人,而且还能在我们自己的心头找到这四种素质。我们有时像唐僧那样坚韧持重.有时像孙悟空那样放达自由.有时像猪八戒那样浮薄庸利.有时像沙僧那样忠厚静穆。这种种素质上的轮换融合.对应着客观行程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最后走完艰难而壮丽的人生路程。这九九八十一难则是人类自身局限的外化。战胜外在的艰难.就是战胜自我,即自我超越。战胜自我,自我超越.正是自古希腊以来的哲学史上一个古老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在《西游记》研究史上,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的存在主要与《西游记》作者的探讨联系在一起,人们几乎忽略了二书相似的命名.不过,由于丘处机的西游使道教地位遽升,从而激化了佛道二教的矛盾,导致了数次佛道大辩论,并以道教的失败告终,引起当时对《道藏》的大规模禁毁,于是,《长春真人西游记》长期未为人所知,所以虽然二名相近,但似并无因袭关系.梳理唐僧西天取经故事的源流,第一次以“西游记”为名的是元人吴昌龄的《西游记》杂剧,此剧孙楷第先生曾指为杨景贤之作,实不可信,仍以吴氏为当.从《西游记》杂剧现存孤本中可以看到将此剧与《西厢记》联系在一起的文献记录,可以推测,《西游记》一名实为吴昌龄仿拟《西厢记》而成,然后,取经故事也被纳入到这个命名之中,直到最后《西游记》小说使这一命名成为取经故事的总名.  相似文献   

13.
先看有关《西游记》的几道试题:试题一: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试题二:从下面古典名著中写出一个你熟悉的故事。例《红楼梦》:葫芦僧断案《水浒传》:_______________《西游记》:_______________《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试题三: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1)《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从以上试题可以看出,考查名著阅读的题更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样做似乎既能把名著作为考查点,检验课外…  相似文献   

14.
景物描写是初中生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景物描写的章法和技巧是有章可循的。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景物描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渲染式铺陈、并列式铺陈、词章式铺陈、递进式铺陈等景物描写方法都有详细体现。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认真品味,积极实践,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着眼史迹,自唐玄奘西行取经,衍出奇异险历。凭吴承恩巧手,直捣虚实、神怪之间,致其人物鲜活,情节精采,妇孺皆知,世上传译不绝。西游故事寓三教于一,前朝多评记系于丹术,近代侧重佛释,亦有不宜取自三教立场之说,但以此为论者,竟成世趋,当中,关于《西游记》中《心经》之探析,也渐获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选择《西游记》作为本次日语舞台剧的内容是因为《西游记》是中国国粹,不但妇孺皆知,而且很多情节国人都记在脑海里,可谓印象深刻、耳熟能详。所以,就算台下的汉语观众听不懂日语,光看演员的服装、动作、表情就能把剧情推测个八九不离十。从演员角度来讲,比较了解剧情和剧中人物的心理、性格、招牌动作等,更能演好这场舞台剧。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描写自然环境 ,有美境 ,也有恶境。但不管美境或恶境 ,山水风物均为主要描写对象。作者描写山水 ,重在表现山水的壮美 ;描绘鸟兽草木等风物 ,则突出风物的奇美。山水的壮美与风物的奇美相互交融 ,是《西游记》自然环境描写的显著特征。这种自然环境描写的文化意蕴是深厚的 ,它展示了东方文化的宁静与和谐。  相似文献   

18.
茅山道士闫希言师徒:今本《西游记》定稿者@胡义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①参见马西沙等《中国民间宗教史》第八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但中职学生并不了解名著的魅力所在,本文试从三方面对这部名著展开分析,以期望学生能最大程度从文学角度上熟悉并了解本书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处于十分神圣的地位。《西游记》以玉皇大帝和天宫诸神对孙悟空的无可奈何,以唐僧西行所经国家君主的嗜血、昏庸解构了儒的神圣性;以孙悟空师兄弟的劣根性,唐僧的无能,佛祖菩萨及其弟子的肮脏,唐僧师徒取经历难归于佛祖报复性的故意设置等解构了佛的神圣性;以诸道士、真人作恶和无能解构了道的神圣性。小说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幽默和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