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旦之后同穆虹一起吃饭,穆虹说《广告人》杂志的名人写名人栏目要写邓效锋,并说一定要我来写。我一口应下来。但拿起笔来,却有些踌躇,不知如何下笔。原因就在于邓效锋无论人前人后似乎都是"正面形象",总是严肃有余,讲段子也总是有浓厚的工作色彩。这个人基本上是一个工作狂人,或者他的趣闻与逸事确实有可能不多,或者有可能只是在我面前隐藏得很深。所以,本文只能白描一下邓效锋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2.
别字可改     
夏衍同志在給《新聞业务》編委会的信中談到,近来写別字之風頗有滋长,我也深有同感。据我所見,所謂写別字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由于字形相似,如“鬼鬼祟祟”写成“鬼鬼崇崇”。“病入膏盲”写成“病入膏盲”等。二是由于字音相似。如“交代”写成“交待”,“精簡机构”写成“精减机构”等。三是由于音形俱似,如“分歧”写成“分岐”。“寒暄”写成“寒喧”等等。  相似文献   

3.
"少吃"长寿     
我的朋友张飚,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有一次,我向他求字,他问我写什么,我说就写"少吃长寿"吧.几天以后,他把字送来了,果然写得好,挥洒自如,苍劲有力,呼之欲出.不过,他好像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他把"寿"写得特别大,"少吃长"3个字写得特别小,像是给我祝寿的条幅.其实我的意思主要是强调"少吃","长寿"是"少吃"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相似文献   

5.
一些写先进典型或人物的稿子,往往有个倾向,把话说得太绝,太满,好像不写成这么完美就不能体现先进性.殊不知,这样做却适得其反,因为"太绝"而显得"残忍",反而使人物不真实,不可信,至少不可学.  相似文献   

6.
读者意见     
不要乱创造简写字最近地、县两级报纸上有生造的简写字出现,这种现象造成文字上的混乱,必须克服.比如广西"宜山农民报",把"家"字写成"?",把"飞"字写成"?";三月八日江苏"监阜大众"报第一版上把"检查"的"检"字写成"拴";江苏"沭阳报"把"跃进"的"跃"字写成"?";江苏"车台报"把"穷"字写成"穹".简化字体是必要的,但应该  相似文献   

7.
为了写《反杜林论》,恩格斯曾找了一堆杜林的"大作",一篇一篇认真阅读。恩格斯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啃酸果",并说这个果子"不仅是很酸的,而且是很大的",但他下决心把它啃完。这个"啃"字用得十分传神。  相似文献   

8.
表外字能不能写成繁体字?这是许多编辑在文稿编辑加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所谓表外字,是指国务院2013年6月5日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外的字,即8 105个汉字以外的字.所谓能不能写成繁体字,实际上是说表外字的偏旁是否可以不进行类推简化. 关于这一点,《通用规范汉字表》没有明确说明,而字表课题组在《(通用规范汉字表)...  相似文献   

9.
10岁随父从军,唱歌演戏为新四军鼓舞士气;20岁学习作曲,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启音乐人生;35岁写就成名曲,一部《红旗颂》成为新中国乐坛经典;70余载音乐人生,见证了祖国和时代的变迁……作曲家吕其明的传奇经历是中国乐坛的一个红色标志. 7天+54年,成就一部史诗般的音乐经典 这是一份《红旗颂》曲谱手稿,约有60多页,微微泛黄的纸张记录着历史印痕.它诞生于1965年8月."这已是第二份手稿了",吕其明说:第一份原稿已经赠送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翻开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发的"收藏证书",上面写着:"吕其明同志:您创作的管弦乐《红旗颂》等乐谱原稿被我馆收藏."当年,写成《红旗颂》第一稿后,吕其明因不舍得在第一稿上进行修改,于是就重新写了一稿,把第一稿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正>一、通假字内涵及其类型什么叫通假字?得从汉字本身说起。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表示一定的意义。汉字记录同音词,必须根据词义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形体的字,彼此之间不能变换。例如:早晚的早,一定得写成"早",不允许写成枣子的"枣"、洗澡的"澡"、跳蚤的"蚤"等。但是,在我国先秦两汉的古籍中却存在着与上述相反的情况。一个词可以用应该用的这个字,也可以用不应该用的那个字。如  相似文献   

11.
记得刚当报道员那阵子,写稿热情很高,不管什么线索抓到就写。60多篇稿件未变成一个铅字。一次,我采访到一对同在一个营的孪生兄弟双双立功受奖的线索后,一口气写了一篇千字小通讯。新闻干事看稿后对我说:“写稿得先界定好体裁,这样的素材适宜写成消息。”我按他所说的对线索材料重新进行了分析,写成…篇一300多字的短消息。稿件发出没几天就被《前卫报》刊登出来。这使我认识到:写稿光凭热情,不分体裁,见什么写什么是不行的(应该根据不同材料,酝酿好稿件体裁再动笔。换个体裁天地宽@唐跃辉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字典》所引用的" (已其)"字,该字上面部分皆作"巳"。查《说文解字》此字在"己部"内,《说文》另有"巳部",但无此字。《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皆作"(已其)".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亦作"(已其)",上部从"己"而非"巳".《汉语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收录此字时,还引录了甲骨文、金文等数种古文字形,上部亦皆作"己"而不作"已"。另外,山东黄县还出土了数件(已其)国铜器.王献唐为此还专写了《黄县((已其)器》一书(后收入《山东古书考》书中),其中作用"(已其)"字,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证,汉代佚名《古诗三首》之二"采葵持作羹"的"羹"是"糜"字的讹字。根据《说文》,"鬻"本是"糜"的异体字,东汉属支部;读觉部的"鬻(粥)"本来写作""。后来"鬻"训读为"",于是有了觉部读音。觉部的""后来废弃不用了,专用"鬻"来记录,这个"鬻"省写作"粥",沿用至今;"鬻"记录的读支部的原词后来专门用"糜"字来记录。"采葵持作糜"原作"采葵持作鬻",此时"鬻"是"糜"的异体字,属支部,跟"羹"的《说文》正体""字形相近。流传过程中,"采葵持作鬻"讹作"采葵持作",进一步写成"采葵持作羹"。  相似文献   

14.
正书斋原指藏书室,现泛指读书的房间,许多名人往往给自己的书斋起个名,用以寄情明志,或者自勉。春在堂清代学者俞樾在科举殿试时做的一首"试贴诗",其中有一句"花落春犹在"。那时清王朝内忧外患,正是花叶飘零的时代。他的诗认为花虽落而春天还在,在朝廷看来是吉祥的,俞樾因此中了状元。为纪念这一荣幸,他就将书室取名为"春在堂"。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朋友们讲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三笔写一个"大"字,很简单.然而很多国人对这个简单的"大"字却是情有独钟."大"也一度成为国人形容世象使用率较高的一个字.其气象开阔,变化万千可谓包罗万象.《易经》中将明君称"大君",有德者称"大人",情势有利称"大吉",相互发生了变化称"小往大来"或"大往小来".  相似文献   

16.
《新闻爱好者》2011,(2):116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在《围城》中有这么一段妙语:汪处厚虽然做官,骨子里只是个文人,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汪处厚在新丧里做"亡妻事略"和"悼亡"诗的时候,早想到古人的好句:"眼前新妇新儿女,已是人生第二回",只恨一时用不上……曾国藩就有汪处厚这样的癖好,他也写了不,步"只恨一时用不上"的挽联,并为此而开罪了好友汤鹏。  相似文献   

18.
《湖北新闻名人丛书》 举行首发式 本刊讯 11月5日,《湖北新闻名人丛书》首发式在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举行。丛书选编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历年"湖北新闻名人奖"11位获得者的代表作品,共11集、总计387万字。该丛书为作者自选综合性新闻作品集,内容广涉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荆楚大地一段改革、建设、发展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9.
论"痴"关于"痴"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它的意思应该近于一种生理现象。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它是"不慧也",《说文解字系传》中说是"神思不足"之病,而关于"痴"字的意义演变,周汝昌先生在《点评红楼·说痴》一文中,开篇就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总编辑蓝海特邀我写个后记,当时心情可以用两个"惊"来表达,一是"受宠若惊",一是"胆战心惊"。"受宠若惊"自然好理解,一位《齐鲁晚报》的普通读者竟然受到如此高的礼遇;"胆战心惊",因为本人深知自己胸中那点墨水的深浅、浓淡,自己写文都经常出错,咋给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排名前3位的齐鲁晚报所编书籍写后记?真有点诚惶诚恐,自然就胆战心惊了。婉言谢绝不成,只好硬着头皮将书稿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标点不落地拜读一遍,受益匪浅。于是写就此篇,后记恐怕是算不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