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出处] 《荀子·劝学》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的高远;不走近深谷,不知道地的深厚。 九仞之积,犹号一篑之功。 [出处]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讲解]仞:古时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亏;欠缺。篑(kuì):盛土的筐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堆积九仞高的土山,还差一筐土就不能成功。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出处]南朝·虞羲《咏霍好军北伐》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都能长久存在,人类社会有盛有衰。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出处]唐·韩愈《原道》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堵塞漏洞河水就不能畅流,错误的东西不禁止好的主张就不能推行。  相似文献   

2.
成语故事     
枫叶 《下一代》2011,(4):22-23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原文】“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解释】形容虽然年龄老了。但志气更加不比年轻人差。  相似文献   

3.
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后汉书·耿弇传》教材释义:有志者事竟成指有志向的人,做事情一定会成功。刘心武在《立体交叉桥》中写道:告诉你吧,‘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两句格言最灵验!我看未必。诚然,志向很重要,它指引着我们前进,人要有乘风破浪的远大  相似文献   

4.
处世篇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出处]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 [讲解]人之间相互了解,贵在了解内心。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出处]《孟子·离娄上》 [讲解]人的毛病,在于不谦虚,喜欢以教育别人的姿态出现。成语“好为人师”即源于此。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出处]唐·李白《赠友人》 [讲解]人活在世上贵在相互了解,何必追求金钱这些身外之物呢?  相似文献   

5.
1一寸山河一寸金。[出处]《金史·左企弓传》[句意]极言国土的宝贵。[应用]谁不爱美好的家?谁不惜完整的国广一寸山河一寸金。”但在“山河破碎风飘絮”的环境下,个人也只能落得“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结局。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国土的神圣,赤诚报国的英雄们不惜流血牺牲,以‘淄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不会忘记他们,是他们使我们懂得要珍惜今天的生活,是他们教会我们怎样去爱国。人仰高山,慕员行。【出处](三国志·魏书·杜线传注)【句意]仰慕有高德、有明行的人。【应用]也许,你志在当政治家,这是一个有胆魄的志向。那么你就应…  相似文献   

6.
《年少志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远大志向.从年龄特征来看,六年级学生已开始步入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期.怎样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是这一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他想干的事情终究能够成功。这话最初出自《后汉书·耿合传》中刘秀赞扬耿合的话。而清代蒲松龄撰写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更使得这句名言广泛流传,名声赫赫。  相似文献   

8.
一 爱国篇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出处]唐·杜甫《再经昭陵》[讲解]昭陵,唐太宗墓;社稷(jì),国家;戎衣,战袍,比喻战士;风尘,行旅艰辛,喻战乱.这两句诗说在风尘中依然紧握利剑,还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出处]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刺官使赴晋绎》[讲解]汾水,发源于山西宁武,向西南流入黄河.这两句说请李判官到汾水上时,看看云山仍象汉武帝时那样雄伟吗?隐含诗人对唐朝国势衰微的感叹.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出处]唐·戴叔伦《塞上曲》之一:“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讲解]玉门关,汉唐时西北重要防地,在今甘肃玉门;生,活着.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以身报国而不必生还故土的愿望.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处]宋·陆游《病起书怀》[讲解]位卑,地位低微;阖(h(?))棺,盖棺.前一句是流传甚广的名句,说地位虽然低微但不敢忘记为国家分忧;后一句说一个人的成就还须等到死后才能论定.作  相似文献   

9.
1.鸿鹄之志比喻人有远大的志向。原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平常人怎知英雄的大志呢!(这里的燕雀喻平常人,鸿鹄hú即天鹅,喻英雄。)  相似文献   

10.
孙民立 《语文天地》2008,(11):16-16
1.鸿鹄之志比喻人有远大的志向。原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平常人怎知英雄的大志呢!(这里的燕雀喻平常人,鸿鹄hú即天鹅,喻英雄。)  相似文献   

11.
《后汉书·天文志》(中华书局1965年点校本)关于"执金吾耿秉"的记载有误,当作"征西将军耿秉"。综合校对《后汉书·耿秉传》、《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资治通鉴》等文献,和帝永元六年,耿秉所任官职为征西将军,非执金吾。  相似文献   

12.
万众一心     
[释义]: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隽传》:“他们想谈判谈不成,想突围又出不去,这不是逼着他们万众一心跟我军拚命吧?一万个人齐了心尚且势不可挡,何况他们有十万人马呢!倒不如先缓一缓……”。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爱国主义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和造  相似文献   

14.
或称“文章志”为作家传记,不确。《隋书·经籍志》著录“文章志”一类在“簿录篇”,为目录书;“文章志”一类书的作者在秘书监任职,工作之一就是典校图籍,登记目录;《后汉书·文苑传》所承绪者应为《文士传》一类;“文章志”一类书多关注对作品评价乃至对作者文学事迹的整体关注;“文章志”与总集、别集编撰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克己奉公     
【读音】kè jǐ fèng gōng【释义】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奉行公事。【出处】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后汉书·祭遵传》)  相似文献   

16.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都载有襄阳县、襄阳郡说,其实,这些都是后人羼入、误抄照搬之说。《通典·州郡七》说:"襄阳,汉中庐县地也。"《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四》引《州郡志》说:"襄阳,汉中庐县地,汉初徙骆越人居之。"《三国会要》说:"《宋志》引《魏略》云:襄阳郡‘(魏)文帝立’。"这表明,两汉没有襄阳县、襄阳郡建置,襄阳县、襄阳郡的建置当起于曹丕。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影响太大,导致一些古籍以讹传讹,积重难返,亟需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7.
首当其冲     
[拼音]shǒu dāng qí chōng[出处]郑当其冲,不能修德。(《汉书·五行志下》)[释义]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故事链接]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是一个小国,处在强大的晋国和楚国之间,同时还受到吴国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运筹帷幄     
[拼音]yùn chóu wéi wò[出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释义]"筹"的意思是筹划、谋划;"帷幄"指古代军中将帅用的帐幕。意思是:在帐幕中制订作战策略,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我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  相似文献   

19.
手不释卷     
[解释]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卫报》日前报道,一项持续30余年、跟踪上万名英国人生活的调查显示,志向远大的孩子成人后事业更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