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素养”在2000年版初中语教学大纲、高中语教学大纲中各出现了一次,与“语素质”、“人素质”、“语能力”并列使用。其意义不明确,地位不突出,当时影响不大。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语素养”一词,并将“语素养”作为语课程与教学的总目标与核心理念,挤兑了“语能力”的核心地位。于是,“语素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本身的科学性也立即遭到质疑,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语素养”的论争,论争一直延续至今。“语素养”的论争主要涉及到“语素养”提出的意义、“语素养”的内涵和“语素养”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语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这一理念,而且要在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置“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素养”为首要任务。因为它“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语教学的核心目标被提了出来。随着课标的推行,一方面,“语素养”像个时髦又讨好的“标签”被到处粘贴;另一方面。这样一个核心概念缺乏明确解说,更没有称得上定义的严密逻辑界定。于是,“语素养”变成一个无边无底的“框”,隐约无形的“框”,因对其外延的不确定和对其内涵的过分演绎,使这个“框”盲目扩张,“语素养”逐渐模糊泛化成“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学生语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素质。《语课程标准》指出:“语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语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加强学生语素养的培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拟结合语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语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抓住文本聚焦点,让阅读与写作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教学最根本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中指出:“语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四种语能力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就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特性,分析社会发展对学生语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简而言之,信息素养即有效地搜索信息,利用信息的修养及能力,创新能力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活动的能力,新时代的语教学适应新时代人才规格的拓展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学生“语素养”的全新教育教学理念,为新时期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其内容具体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巢宗祺《关于语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语建设》2002.7)。纵观学生语学习的全过程,从哲学的视角考察学生语素养的形成,它大致经历两个过程——量变和质变,即先是达到量的积累,然后实现向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在由苏教版小语教材编辑部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召开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总结研讨会上,《语课程标准》负责人巢宗祺教授发表了《谈谈“语素养”》的讲话,他指出,“近几十年来,语教育经历了由‘知识利益’向‘能力利益’的教育模型发展的阶段。”“这次课程标准的出台,就是要在上述两种模型的基础上建构起‘语素养’的教育模型。”“过去的两个阶段,记忆也好,训练也罢,构建的是一种线性的模型;现在是三个维度,构建的是立体的模型。”(讲话全参见江苏教育出版社网站,章链接:http://www.1088.com.cn/200111/ca725.htm)  相似文献   

9.
《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课“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于是,新世纪伊始,“语素养”成了语课追求的目标,有问题吗?表面看似乎没有,但是,深入思考一下,恐怕不是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0.
提倡“综合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语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对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张扬学生个陛,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语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给“语文素养”一个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素养”作为一个新的课程概念十分突出。课标的主体部分如“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或对它着重强调.或把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建立在它的基础上.或由它统领总的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说“语素养”是整个课标之魂,被认定为语课程的核心概念.应当符合制订的本意。但十分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2.
新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生成了语课程及其教学的新理念:①语  相似文献   

13.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认知活动,有效教学行为应指向于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期望,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素养培养的一种认知过程,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素养,指导学生正  相似文献   

14.
“养其根而俟其实”语出韩愈。这里的“根”比喻的是思想修养,“实”比喻的是文章写作。“养其根而俟其实”一语生动而深刻的阐明了思想修养与文章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切从事写作的人首先应该明了并须铭记于心的正确的为文之道。  相似文献   

15.
《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课程”。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得到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语教改中,学教育处于重要地位,而学教育能否“到位”,则取决于教师的学素质。本认为中学语教师的学素质反应包括知识修养、能力修养以及情感养成三个方面。在这个体系中,知识修养是基础,能力修养是核心,情感态度的养成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素养,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语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积累和提高。2001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充分发挥语课程的育人功能”。笔通读了整个新课标,关于语素养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认识中华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化智慧。关心当代化习惯,尊重多样化,吸取人类优秀化的营养。”“提高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就成为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1.要重视阅读教学在语课中的地位。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还是语实践。《语课程标准》指出:“语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素养的核心是读写的能力。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一从自身生活实践中体验和认知。二是从前人的经验和见识中去求取。第二种多是从阅读的形式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陈维贤 《现代语文》2006,(12):49-51
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素养。高中语教学应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因为《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语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应用能力和进一步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哦认为,从直觉的层面看语素养就是指语感,从理性的层面看指知识、技能、思维、心理等。它是指学生在语方面表现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