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优秀男女标枪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投掷步速度,运动成绩等资料的数据统计分析,提出标枪投掷步合理跑速系数的概念,并在训练实践中收到了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内外优秀标枪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国内外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参数的类比,从中找出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存在的差距,为促进我国标枪运动水平的提高提出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荣祥标枪投掷步最后一步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动态摄像测量,运动录像解析方法,参照国内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一步技术的某些运动学参数,对李荣祥投掷标枪最后一步的技术情况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认为,李荣祥最后一步右脚着地时,应适当抬起躯干,加大身体后倾角值;标枪出手瞬间,克服屈髋现象,加大出手时的右髋角。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多年从事标枪项目训练的经验,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对掷标枪投掷步技术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教学的重点难点应根据投掷步技术在投掷步过程能否体现速度和节奏以及是否有利于最后用力来确定。建议教学中要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突出技术内涵的教学;选择适宜的练习方法、手段;加强专项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结合标枪投掷步的技术要点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综合标枪投掷步的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技术要点展开交叉教学与训练。希望能够借此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标枪投掷的效率与质量,进而带动学生的体育技巧不断完善与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和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分析与对比,结果发现: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1、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第2~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以至于交叉步的动作速度及幅度受到影响;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下肢前移幅度过小,影响躯干相关肌群收缩;我国男女运动员投掷步第4步都存在躯干后倾角下降较大,左膝弯屈角较小,左侧支撑无力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影片解析及数据处理,获取其投掷步技术指标。然后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类比,找出规律及特点;同时具体阐述国内运动员的投掷步幅、投掷步节奏等动作存在的问题,较全面地对投掷步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促进该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 2 9人次投掷步技术纪录影片的解析 ,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投掷步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 1、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 ,使第 2~ 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量相对较小 ,影响了交叉步的动作幅度。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下肢前移幅度不够。男女运动员都存在着投掷步第 4步左膝弯屈程度较大 ,左侧支撑无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合理跑速系数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高校部分优秀大学生男女标枪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投掷步速度、运动成绩等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标枪投掷步合理跑速系数的概念,并应用于训练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到我国部分高校高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用力两阶段的相关运动学参数,并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发现高校高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1,第2步和交叉步以及右腿最后用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1.
标枪训练中最常见的创伤主要是肘关节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投掷动作错误、训练方法错误等,是造成肘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伤后治疗应根据肘关节结构原理和损伤症状,找出致伤原因.除药物治疗外应以局部功能恢复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原地掷标枪技术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平江 《浙江体育科学》2000,22(4):40-41,49
标枪技术教学是体育院系田径教学课的重点项目之一,而原地掷标枪技术教学则是标枪完整技术教学的基础阶段和重点部分,它的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单元的标枪教学以及学生对标枪完整技术的掌握。因而,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使学生较好、较快地掌握原地掷标枪技术。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其技术内涵。研究其教法规律。  相似文献   

13.
掷标枪技术教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现代标枪技术新教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该教学实验。对两个班72名男生进行配对分组,并采用新旧两种教法教学。结果表明,在技评、达标与成绩提高的幅度等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并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新教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对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广林  闵凡亭 《体育学刊》2004,11(5):122-124
在分析和研究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基础上,从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要求的本质出发,对一些有争议的技术环节提出看法,将最后用力技术分为5个阶段:右蹬技术、左蹬技术、“满弓”动作、“鞭打”动作、出手动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标枪运动的技术特点与主要力量素质类型。认为①绝对力量不能取代专项力量,更不能与速度力量同时对待;②训练中应采用克服自身重量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标枪训练专家均认为在标枪训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沿纵轴用力”这一个必要条件;不论是在模仿训练还是实际训练中,这个观念从未改变。但是,笔结合多年的标枪训练经验,通过研究认为,在标枪训练中不能“沿纵轴用力”同时也不可能“沿纵轴用力”。  相似文献   

17.
王利森 《安徽体育科技》2001,22(4):116-117,119
从目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出发 ,就投掷标枪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投掷步教学进行了阐述 ,并详细探讨了这一环节中的上步掷枪技术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8.
卢竞荣 《体育科学》2000,20(5):36-39,45
采用高速摄影等方法,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最后用力的技术和出手参数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在进入交叉步时上体过早后仰或后倒、两腿“剪绞”动作存在不合理现象以及最后用力时自下而上各环节的发力和力的传递存在明显缺陷等,这是影响其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标枪投掷中,最后用力是整个技术的关键也是在标枪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重点,特别在最后用力的一瞬间,从开始发力到形成“满弓”超越器械技术更是教学的难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育探讨最后用力“满弓”技术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最后用力阶段髋的稳定性对标枪运动员出手初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我国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髋关节的运动状态进行测试与比较,发现左、右髋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标枪的出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