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玲玲 《科教文汇》2010,(16):15-15,18
叙事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道德教育方式。家庭道德叙事是家庭道德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教育方式,但在“知识化”的德育大环境下,与家庭道德情感教育相契合的家庭道德叙事缺失现象严重。本文试图从道德叙事运用于家庭道德情感教育的可能性着手,在分析家庭道德叙事缺失的基础上探讨在家庭道德情感教育中运用家庭道德叙事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周秀 《科教文汇》2014,(24):146-147
幸福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幸福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情感是解决情感的最佳药剂。而当代我国中学德育课堂中仅仅重视对学生幸福观感性认知层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谅模式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对我国的幸福观教育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幸福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情感是解决情感的最佳药剂。而当代我国中学德育课堂中仅仅重视对学生幸福观感性认知层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谅模式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对我国的幸福观教育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增进积极情感体验、培育积极人格和促成积极社会组织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社会组织是激发大学生主体性道德需要、唤起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意识、发展大学生主体性道德能力和培育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必要条件,积极人格的实质即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以积极心理学为视域,实施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模式,是道德教育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5.
贾秀英 《科教文汇》2009,(34):114-115
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实践性。语文情感教育可以进行激情课堂、移情课外的实践体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够走向深情、至情。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爱国主义、道德主义、道德情操、审美情感等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该下工夫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教育的主体,儿童差异是教育教学中所直接面临的客观现象。尊重差异,古计新用:"以逸待劳",点拨优势群体;"隔岸观火",优化中等资源;"抛砖引玉",转化弱势孩童。在此过程中,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成果紧密结合,让儿童在自身已有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基础上自主构建新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并外化为道德行为,即完成儿童道德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7.
别耿飞 《科教文汇》2011,(17):173-173,190
审美教育,是教育者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它包含了审美知识、审美观点、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教育。本文主要探讨了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思想情感培养的作用,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陶冶道德情操三个方面来论述美术教学对学生思想情感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红金 《科教文汇》2012,(35):174-175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情感世界的冲击十分剧烈,使他们产生了诸多情感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情感、道德情感、就业情感和两性情感等方面.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外,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高校、家庭的情感教育缺失也是造成大学生情感问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幼儿阶段情感和道德的教育不可忽视。在幼儿阶段积极开展道德礼仪教育,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学校和家庭在幼儿的道德礼仪教育方面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重视礼仪修养教育,将孩子培养成祖国文明的小花朵。本文针对目前幼儿园教育道德礼仪教育不到位的现象进行简要介绍,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德育已越来越呈现出人学取向: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好公民;德育的主要内容凸现健全人格教育;模式构建中突出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本文通过对西方德育的人学透视来反思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认为高校德育要卓有成效,确立人文关怀的德育新理念是关键,实施情感教育是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孙莹 《科教文汇》2013,(24):15-16
德育课作为典型的人文学科,应当融合和体现人文方法,认真研究学生。在德育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人格养成。因此,探讨德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方法,对于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道德信仰,自觉践行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胜利 《科教文汇》2011,(20):95-96
品德教育是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三维E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落实品德教育的集中体本文针对阅读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主张从具体的教学环节——披文入情、品词析句、拓展翅入手,让学生情动、心动、行动,从而在情感、意志和行戈进行渗透.收到了育人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金艳 《科教文汇》2014,(35):164-165
高中英语教学要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情感素质、品格素质和人格素质,并使考评方法体现素质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4.
宋晨光 《科教文汇》2011,(18):136-136,137
德育是任何一门学科在教学中都必须具有或达到的基本目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生物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梁艳 《科教文汇》2012,(13):20-20,22
情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目的便在于深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并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在我国当今的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的落实,使其成为促进美育与德育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型景观的游客体验能够为此类资源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本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判定北川地震景观游客体验维度,同时揭示了游客体验整体均值的时空差异,并利用非参数检验揭示其社会属性和空间差异,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灾害型景观资源管理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研究结果显示:①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可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解释,具体包括道德型、个人型、教育型以及学习型体验;②同情等道德体验是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的主基调,且并未因游客性别、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影响产生组别间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说明游客受灾害型景观的影响更易产生情感体验,且不同组别和不同客源地的游客对教育型体验相关选项均给予较高的赋值;③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存在时空差异,情感和认知体验均随时间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且灾害发生地(四川)游客有着更为强烈的情感和认知认同,其中除个人型体验外,四川省内样本中各维度灾害型景观体验均值高于非四川游客,且个人型和教育型体验在受教育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而学习型体验分别在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方玉清 《科教文汇》2014,(24):168-168
研究教材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八年级《物理》(上海版)教材围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通过正文和“信息窗”、插图、“本章练习”、“作业”等栏目将德育素材渗透其中。这些素材可以划分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成长成才教育、综合素养教育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李春来 《科教文汇》2011,(20):19-19,24
中职学校受“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影响.长期以来只重视对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文化课的教学.更淡化了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使得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没能得到有效发挥。本文从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和学生情感现状分析出发.对传统文化在中职教育管理中的意义进行探讨.以期能引起中职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更好妯玲挥传统文仲的精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