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菡 《科教文汇》2014,(25):117-118
重新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对其拓殖民者形象进行溯源,揭示作者笛福个人的思想观念对该人物形象塑造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新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对其拓殖民者形象进行溯源,揭示作者笛福个人的思想观念对该人物形象塑造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文化》2009,(1):21-21
《鲁宾逊漂流记》发表于1719年,是英国文学中最古老、最有名的冒险故事之一。虽然目前还不清楚作者丹尼尔·笛福与水手塞尔柯克是否在现实中会过面,但是,许多人认为笛福肯定听过塞尔柯克的冒险故事,并以此作为小说的原型。  相似文献   

4.
熊玫 《知识窗》2013,(14):48-49
动画片《笛卡特警队》是江西本土出品并精心打造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该片通过人类的无知对环境的破坏、恐怖分子对环境的破坏、正面人物以暴制暴对环境的破坏、正面人物不自觉地对环境的破坏这四个方面展现了其环保主题,突显出其与这个世界性主题接轨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沈祖芬翻译的《绝岛漂流记》是鲁滨逊冒险故事最早的中译本。沈译本是两万多字的缩译本,不仅仅是简单的删减,还有添增和修改。在晚清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读者的期待深刻地影响翻译的选择。沈祖芬带着晚清中国知识分子认为救亡危难需以西方为楷模的先在结构,调和中国读者对英雄的期待视野,将鲁滨逊从原著的虔诚的对上帝顺服的清教徒、冷漠的个人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塑造为勇敢无畏者、重孝爱亲者、仁义友爱者。  相似文献   

6.
华裔美国文学具有双文化,双语言特性。本文以谭恩美《喜福会》的1990年程乃珊中译本为研究个案,借用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叙述,探讨此特殊文类的翻译中,译者的任务不仅是要“忠实于作者和原作”,还需介入翻译中去有效地操纵文本对两种文化进行有效地协调,使原作的精神得以传达和延续。  相似文献   

7.
李荔 《科教文汇》2010,(16):59-60
《喜福会》是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品,也是她的处女作。她是根据自身的体会进行创作的。在小说中,她呈现给读者的是四位中国移民母亲生活经历和她们与女儿之间的故事,探索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母女关系的主题。本文将透过小说中母女之间情感历程来诠释深深的母女亲情。  相似文献   

8.
徐伟民 《科教文汇》2010,(26):84-85
语文教科书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的学科,本文对苏教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中描写家庭生活的课文进行分析,用社会学视角揭示涉及此主题课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教科书承载的人文素养,不同的人物身上蕴含着不同的人文情怀。该文通过文本分析,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对采集的292个人文情怀人物形象进行分类比较后发现,不同的人文情怀在各学段中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且各维度的内部层次会随年级的递增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中贯穿了作者对麻将、阴阳五行、生肖风水等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描述和独到理解,表现了华裔后代对母辈文化复杂而深厚的感情。作者将中国文化的魅力融入到华裔"自我身份探寻"的写作中,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并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王梓宁 《科教文汇》2011,(20):58-59
史铁生.一个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的人.苦难命运的突然降临使他原本光鲜亮丽的人生霎时显得苍白无力.“原本能使他活下去、走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目的曲子”。然而他用手中的笔完成了自我的生命延续.有限与无限、完满与不完满等一系列生命课题的上下求索和不懈追问在他笔下一一书写.那张苍白的人生白纸上又重新焕发出了色彩.勾勒出了一幅“史铁生式”走向过程的生命美学的历电面兼  相似文献   

12.
姜李萍 《科教文汇》2011,(20):175-175,190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确实。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净化受教育者的心灵,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终目的。在语文教学中,以外国诗《蝈蝈与蛐蛐》一文为例,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悦  张倩  倪琳娜 《科教文汇》2020,(12):111-112
本文基于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构成,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剑桥医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特色,探索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入医学英语教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管红红 《科教文汇》2012,(30):68-69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新型综合课程.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这门课程要想在农村扎根.开花,结果.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立足学生生活,正确理解教材、准确定位目标、精心设计体验活动,在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的理念下,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形成认识.内化道德。这样才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真正提高农村“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开展语法教学是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更恰当、更准确、更有意义地运用语言,从而顺利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如何以自然渗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法教学尤其值得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徐年辉  王高峰 《科教文汇》2014,(33):167-168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的简单技术可能平时都在无意识地用着,但是经过一节课的教学,有些简单技术反而不会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与预期效果差别比较大。针对这种现象,通过回顾二年级“直跑屈腿跳高”课堂教学过程,认真总结经验,采用精讲多练、教学手段与形式的创新、善于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和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四种方法,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