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风貌通讯     
风貌通讯,有侧重于写自然风貌的,有侧重于写社会风貌的,更多的是把自然风貌和社会风貌结合在一起写。它在报纸,广播、电视中,被广泛用来反映一个地区或单位在发展变化中的新面貌,帮助读者、听众和观众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激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风貌通讯所反映的风情状貌,大多是概略的,轮廓画式的。其中不少作品,是作者旅途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于是往往也称之为旅途通讯。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日益发展,各地区、各单位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提起风貌通讯,使我想起初当记者时的一段经历——新华社国内部注意培养新记者独立活动的能力,一九五九年春,让我去黑龙江“闯一闯”。这次采访,既无老记者带领,又不背具体题目,我带上一些介绍信,想上那里了解什么,请当地有关单位协助。我寻思怎样充分使用“自主权”。如果去交通便利、经常见报的地方呢,跟老记者比赛,步人后尘“拾麦穗”,很难再有新发现。我想,不如去辽阔的森林和草原,或许那里还有记者足迹未到、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吧!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7,(10)
风貌通讯写作技巧文/上海·周胜林风貌通讯,是着重描写事物发展中的新变化、新面貌的通讯。风貌通讯往往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典型的、有特色的地区或单位,抓住最新鲜的迹象,加以突出的描绘,勾画出事物发展过程中日新月异的新面貌,以帮助读者了解变化、开阔眼界、增长知...  相似文献   

4.
(一)强调踏青采访。风貌通讯采写的关键,在于勤跑、踏青。习惯坐办公室,凭死材料是写不出风貌通讯的,而应出去多走走,多看看,多问问。离开了踏青采访,离开了现场访问,离开了记者的耳闻目睹,风貌通讯是写不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风貌通讯是作者用脚板跑出来的。当年瞿秋白如果不跑到苏联去,就写不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斯诺不跑到中国来,不闯进延安去,也写不出《西行漫记》;范长江当年不到大西北去采访,《中国的西北角》也同样不可能问世。  相似文献   

5.
情趣者,情调,趣味也。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情调和趣味也就不同、风貌通讯属于新闻体裁范畴,集新闻性和文学性于一体,它着重报道的是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或某项事业,工程发展变化的新面貌。这种新闻文体擅长描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常以夹叙夹议、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现某一地域的独特风貌,与其它通讯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独到的情趣。一、哲理情趣所谓哲理情趣,指风貌通讯在写事状物过程中阐发的哲理。这种哲理,可以大大提高风貌通讯的思想深度和理性色彩。把写景、抒情与议论结合起来,写景时注重挖掘哲理,抒情时注…  相似文献   

6.
《银灰色的山城》被中国市容报1989年11月8日第三版采用后,又在全国10家报刊电台上发表,在罗田电台组织的《罗田沧桑40年》有奖征文中获一等奖。回想起来,这篇文章采访写作.主要体会是:突出改革,选准特点,着意创新,写好风貌通讯。 1989年国庆前夕,罗田电台组织了一次《罗田沧桑40年》有奖征文,我准备写一篇记叙县城凤山镇变化的稿件参赛,得知这一题材有几人在写,临时  相似文献   

7.
风貌通讯在种属上归于新闻体裁之列,这是已经没有争论的事实,但是很多风貌通讯作品的内容无论是从新闻定义还是从新闻价值上来衡量,却又找不到其属于新闻体裁的理由,特别是从风貌通讯的历时性演变来看,这一问题体现得更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09,(8):I0001-I0001,I0004
  相似文献   

9.
广播地理风貌通讯,在以往的教科书以及专业杂志中,鲜有提及。在李岩的《广播学导论》中,有这么一句:“通讯由于其描写手法的多样化,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几乎不受客体限制,因此,根据通讯的内容还可分出地理风貌通讯、工作通讯等”。但至于地理风貌通讯这种体裁的作品如何操作,由于不象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那样被普遍使用,一直尚未见到有关作的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同志采写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经济日报》上连载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新闻工作者称赞罗开富同志的采访实践,“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创举,为八十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1.
风貌者,风采容貌之谓也,引伸为事物的面貌和格调。风貌通讯是报道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建设工程的新成就、新面貌、新风尚的通讯,也称概貌通讯。风貌通讯题材广泛,表现手法比较自由,在写人、写事、写物、写景上比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更具综合性,是新闻媒体经常使用的一种报道形式。像人民日报今年8、9、10三个月相继推出的《草原牧区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礼、《追寻地球上的红飘带——纪念红军  相似文献   

12.
当罗开富一踏上征途,一位日本记者的目光就在注视着他。这位“每天都看经济日报”的日本记者,是《朝日新闻》驻北京特派员加藤千洋。加藤先生为了采访长征途中的罗开富,专程赶往遵义。然而他晚了一步,罗开富已于1月19日离开遵义,过娄山关,前进到赤水河畔。但是罗开富得知这一情况后,又于1月28日返回遵义。1月29日,两个同行见了面,加藤先  相似文献   

13.
当罗开富一踏上征途,一位日本记者的目光就在注视着他。这位“每天都看经济日报”的日本记者,是《朝日新闻》驻北京特派员加藤千洋。加藤先生为了采访长征途中的罗开富,专程赶往遵义。然而他晚了一步,罗开富已于1月19日离开遵义,过娄山关,前进到赤水河畔。但是罗开富得知这一情况后,又于1月28日返  相似文献   

14.
刘一丁 《新闻实践》2006,(11):58-59
今年的罗开富很忙。随着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大活动的陆续展开,这位在20多年前沿着红军长征路线徒步采访的新闻记者,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除了完成报社日常工作外,赴首都各大高校作报告、接受中央电视台等上百家媒体的采访、应约为一些刊物撰写文章、参加各地举办的纪念活动以及配合中央档  相似文献   

15.
风貌通讯具有多方面的写作特点。在人称的使用上,它也是颇有特色的。我们从报纸上可以看到,许多风貌通讯使用的是第一人称。记者往往都以“我”亲自出现在通讯之中,叙述“我”在某一地方的采访活动,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表现方法运用得当,读来能令人感到亲切自  相似文献   

16.
风貌通讯的表现方法具有多样性,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其中之一。不少风貌通讯在报道某一地方新面貌时,还常要写到当地的自然景色、山川风光,如描述得当,既可丰富通讯的内容,还能增添通讯的色彩。一些有经验的记者都善于运用这种表现方法。引人入境风貌通讯中的自然景色描写,要有现场实感。能引人入境。通讯《万里长城一新境》,报道的是慕田峪长城的新貌。近年来,游览长城的人越来越多,八达  相似文献   

17.
写风貌通讯,要注意掌握这类文字体裁的基本特点。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前些篇“漫谈”中已有所探讨。然而,要使风貌通讯写作达到优化,还需通讯写作的主体(作者)加强多方面的素养。这里,我们略谈几点。事业心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与基础,风貌通讯在写作上虽有其特殊要求,但离开了采访,它也难以成为一篇扎实的报道。许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用风貌通讯报道某一地方的新风貌、新气象,首先也必须在采访这一环节花功夫、下力气,要到新闻现场去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正如俗话所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是,风貌通讯报道的对象十分广泛,如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边疆高原,都市乡村、沿海城镇,以至世界各地等等。记者足迹所到之处,地方不同,情况各异。其中,有采访条件较为优越的,也有采访起来不怎么轻松方便的。比如有的地方气候异常,有的地方还缺乏或不能运用现代化交通工  相似文献   

18.
风貌通讯的写作形式,除了上一期介绍的“导游”型外,常见的还有以下几种: 观感型——叙议结合,纵横捭阖这一类型风貌通讯的表述线索,并不像“导游”型那样受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是根据通讯主题的要求,将作者访问某地的所见所闻所感结合起来写。既叙其所观,又议其所感。一般是先叙见闻,后谈感想,当然也有的是夹叙夹议。从其内容上看,既可反映这个地方的新貌,又可回顾昔日旧颜,还可展望未来;既可谈这个地方的经济、文化现状,也可谈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民间传统等,可说是叙议结合,纵横捭阖。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同志于1936年写的  相似文献   

19.
旅游通讯或风貌通讯,是记者的十八般武艺之一,也是记者经常遇到的重要任务。旅游通讯是山水诗、风情画,风貌通讯以旅途见闻“窥一斑而见全豹”,为读者勾画某一地区、某项事业的新风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过去有些作者认为。由于上述两种通讯的特点,一定要辞藻华美、苦心雕琢,否则便写不成“山水诗、风情画”,有的在写作中故弄玄虚、咬文嚼字,以至弄巧成拙,引起读者反感。其实这些人恰恰走进了一个误区。要想写好旅游或风貌通讯,除了“破万卷书,行千里路”,作者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及深入实际艰苦采访外,在写作手法上一般多用白描手法,语言要清新朴素,于朴素自然中见美,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美,一种能给读者以美的启迪、美学享受的美。  相似文献   

20.
风貌通讯属于报纸上的新闻报道文体,它同样要向读者传播新的信息,向人们报道新鲜事实。与此同时,风貌通讯还应显示出所报道的某一地方的特点,这种有别于其它地方的新的、独特的东西,既是人们所关心的,也是感兴趣的。因此,富有新意和突出特色,是风貌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许多优秀的风貌通讯,总是把报道某一地方的新的变动与反映这个地方的特色,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