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青少年行为问卷》,探讨了藏族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被试为645名藏族中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经调查发现:藏族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其问题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即自我控制能力与问题行为之间呈负相关,藏族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其问题行为有预测作用,自我控制能力越强,其问题行为就越少。因此,要高度重视藏族中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及发展,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藏族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留守中学生自我控制对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及认知重评和内化问题行为的作用,采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青少年自评量表、情绪调节量表(认知重评部分)对424名留守中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发现,留守中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留守中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随年级升高显著增多;自我控制的冲动系统不仅直接影响外化问题行为,还可分别通过内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认知重评—内化问题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外化问题行为。认知重评和内化问题行为在自我控制的冲动系统与留守中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问题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通过开放性调查、专家认证等环节,构建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维度,学习问题、内向性问题、外向性问题和特殊问题,共四个维度十三个因子,据此编制中学生问题行为自评量表。通过对1797名中学生的测量结果表明,中学生问题行为自评量表维度及其成分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V)》和《青少年行为问卷》对拉萨市630名藏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中学生的家庭环境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家庭环境中矛盾性、组织性、成功性、独立性和娱乐性与其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相关,表明家庭环境对中学生问题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贫困中学生和非贫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贫困中学生在CBCL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中学生,并且贫困中学生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也较高,表明贫困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课题采用自编中学生问题行为自评量表对中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课题组编制的中学生问题行为自评量表,经信效度检验,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2)问题行为的总体检出率为36.5%,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家庭类型差异、不同学习成绩差异及地区差异,各类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网络在帮助中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如道德水准下降、获得错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情绪化、娱乐化,道德行为违背社会规则等问题。本研究从网络环境和网络互动过程两个方面探索了网络对中学生道德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网络环境提供的特殊心理生活空间、失范行为启动刺激和榜样行为对中学生道德发展产生作用;网络互动通过线索注意、归因和反馈对中学生道德发展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其教育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攻击性行为亦称攻击型问题行为 ,指有意地造成接受者的身心伤害 ,它是儿童间特别是中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理性问题行为 ,对中学生的身心成长影响很大。中学生攻击性行为问题的研究是学校管理学和学校心理学中极具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产生的诱因以及相应的学校教育控制作些初步探讨 ,希望能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提供某些依据和帮助。一、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在形式上 ,我们可以将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分成两大类 :一是身体攻击 ,即殴打、勒索等直接的身体伤害 ,有明显的外在行为表现 ;一是心理攻击 ,即言…  相似文献   

9.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具有互动性、亲社会性和利他性特征。亲社会行为与幸福感密切关联。加强中学生幸福感的培育,对进一步激发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重要意义。运用亲社会行为理论培育中学生幸福感,首先要着力于中学生对亲社会行为之幸福感的认知;其次要训练中学生的共情能力,作为增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幸福感的内在动力;最后要通过榜样力量的感召力,从行为上强化中学生亲社会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中学生网络行为自我调控能力各维度的一般性发展特点,我们对中学生网络行为自我调控水平的发展现状展开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网络使用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总体呈正态分布;中学生网络行为调控能力发展不稳定;中学生网络行为自我调控能力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显著;女生网络行为调控能力要好于男生;初中生网络使用调控能力好于高中生。家长和学校要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网络行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情绪体验,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深圳市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编制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以深圳市初中学校的4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结果:(1)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2)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条件和父母亲关系方面存在差异;(3)中学生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自我伤害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同时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结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影响中国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家庭因素,寻求家庭在改善和促进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有效空间和途径,本文对298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访谈法深入探究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情绪性是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核心因子;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母亲文化程度对其子女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公开性和依从性具有显著影响;影响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家庭因素有居住环境、家庭结构、子女数/出生顺序、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编《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调查问卷》对浙江省东部某市横跨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6000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首先从学习心理特征、班级学习氛围、课堂学习行为等角度考察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然后从发展的观点出发,重点讨论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最后针对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自编教师评定问卷对203名学业不良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性别因素对学业不良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有显著影响,学业不良男生在品行问题、攻击行为及总体问题行为上比学业不良女生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个案访法,对中学生"非主流"行为现状及其心理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非主流行为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使用‘火星文’聊天或书写","穿着、首饰或发型最流行、甚至另类","喜欢玩劲舞团等游戏,或喜欢动漫、cosplay";表现出非主流行为的场所主要是"自己家"或"公共场所";表现出非主流行为的同伴主要是同学。农村地区出现非主流行为中学生的比例小于市区和城区;独生子女中学生产生非主流行为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健康状况较差的中学生中存在非主流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具有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并不认为非主流行为或生活对其学习和健康有不利的影响。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对非主流的生活和行为虽然基本持肯定态度,但是,有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并不是都认为自己就是属于非主流一族的。中学生表现非主流行为和生活一半以上是为了展示个性,其次是为了追求时髦时尚,挑战传统,其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是层出不穷,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展开讨论,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研究了1791名不同年级、性别、学校类型中学生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的特点,结合同伴特征和问题行为分析了学校氛围对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探讨了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师生关系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初一、高一好于高二,在亲密性和支持性维度上,年级与学校类型、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2)中学生的友谊质量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高一、初一略好于初二,女生好于男生,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3)重点校拥有不良同伴的学生和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比例均显著少于非重点校;(4)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各维度可以预测中学生社会适应过程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烦扰和社会疏离感。  相似文献   

18.
人类环境行为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密切相关,探讨人类尤其是中学生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普遍性规律,提高其环境行为水平,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全民参与保护环境的基础。基于江苏南京、连云港五所学校的初高中学生样本,探讨前人研究得出的环境知识、环境经历、环境态度、环境信念、社会政策五个影响因素对中学生环境行为作用的普遍性。以每个学校的整体样本数据为单位运用偏相关分析,发现环境经历对中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其作用机制比较稳定,不容易受学校特殊因素的干扰。而环境态度、社会政策、环境知识和环境信念四个因素对不同学校中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是否有显著性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检验中学生环境行为与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量化各因素对中学生环境行为影响的总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317名中学生进行感恩问卷和亲社会倾向量表调查,以探讨中学生感恩对亲社会行为这种效能的作用。结果发现:(1)感恩深度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2)感恩深度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城乡中学生在感恩深度、感恩频度、亲社会行为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