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神州学人》2011,(6):1-1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9月。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核聚变工程技术及相关高技术研究和开发。以解决人类未来战略新罅麟受撺热核聚变能为目标,是我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及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处手罔际先进水平。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开放实验室”和“世界实验室聚变研究中心”.是国际受控热核聚变计划ITERdp国工作组的重要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2.
国际热核反应堆选址法国 参与国际热核反应堆计划(英文简称ITER)的6个参与方--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美国和韩国终于就该计划的选址问题达成一致:6月28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各参与国部长一致选定法国卡达拉舍镇为场址.与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这是人类探索聚变能开发的一个历史性时刻."  相似文献   

3.
日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理事会于实验堆所在地——法国的卡达拉舍举行特别会议,7个参与国家和组织(中国、韩国、欧盟、印度、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就合作建造ITER计划总预算的修订、整个计划实施的时间进行两项主要内容再次进行协商,终于达成一致,立即按预定计划开始实验堆的建造进程。这标志着人类对受控核聚变的探索步入了关键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能源危机猛烈地冲击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震动了世界各地,世界上的煤和石油等燃料有枯竭的一天,那时,人类将如何生活?然而,目前许多国家的科学工作者研究、探索的结果认为,受控热核聚变反应是最有前景的新能源。因为,一升海水中的氘在聚变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三百升汽油所产生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取之不尽,人类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了。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人工控制热核反应,并让它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未来预测、科幻小说以及电脑模拟游戏中,核聚变的利用往往被视为人类最重要的终极科技之一。理由显而易见:它几乎是人类能源问题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现在,人类正在向这一终极能源大步挺进。随着欧盟、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7方在巴黎正式签署协议,启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我们的社会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最近,由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韩国参加的国际热核反应堆合作计划(ITER)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热核反应堆,不仅因为1.3万亿日元的巨大投资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关注,更因为如能在未来50年内开发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世界的能源格局,使人类今后将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一、日益紧迫的能源问题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发展节能技术,但是人类目前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毕竟有限,主要能源将在未来几十年至10 0多年的时间内枯竭。据日本权威机构专家测算,按目前世界已探明能源储量…  相似文献   

7.
科学事件     
国际核聚变反应堆建设权争端骤起2003年12月20日,经过18年的研究、实验和争论后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们终于齐聚华盛顿,以最终确定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的建造地点。但谈判却陷入了僵局,在参与此项目的国家中,除法、日两国外,美国和韩国希望该反应堆建在日本,而俄罗斯和中国则支持将其建在法国,这就在6个合作国中形成了3:3的局面。有鉴于此,最终决定的时间被推迟了一个月,以使各方能够对此问题进行更充分的磋商。受控核聚变被公认为是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具有安全、无污染的特点,且燃料从海水中即可获得。世界各国都在…  相似文献   

8.
少年泰勒·威尔森从小就与众不同。他对科学知识充满渴求,10岁就背完了元素周期表,热衷于各种科学实验,12岁时他所在的学校已经无法教给他新的知识。14岁时,他建造了一个核反应堆,成为地球上成功完成核聚变的最年轻的天才。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正酝酿在天文、高能物理、核物理、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受控核聚变和同步辐射等7个领域建设10个重大科学工程项目,预计建设总投资达14.26亿元。 这10项工程包括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装置、大型天文光学望远境、生命科学的重大设备、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在宇宙中寻找的中性的和带电的长寿命重粒子、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新型海洋物理考察船、东半球空间环境地面综合监测子午链、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二期工程等。中国科学院又一次在国际科技竞争的前沿领域计划建设重大科学研究装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刚刚结束的2002到2003年度冬季HT-7超导托卡马克实验中获得重大突破,获得了超过一分钟的等离子体放电,这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个能产生分钟量级的高温等离子体的实验装置。热核聚变类似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可以使氘、氚等原子在上亿度的高温条件下发生核聚变反应。超导托卡马克是利用巨大环形超导磁场,对等离子体进行加热、约束,创造可以控制的产生聚变的物理条件。可控热核聚变研究是综合性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也是本世纪下半叶人类能源的希望所在。热核聚变实验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奖励》2008,(10):77-78
10月10日,“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所举行。  相似文献   

12.
古木编译 《小读者》2013,(10):54-55
少年泰勒·威尔森从小就与众不同。他对科学知识充满渴求,十岁就背完了元素周期表,热衷于各种科学实验,十二岁时他所在的学校已经无法教给他新的知识。十四岁时,他建造了一个核反应堆,成为地球上成功完成核聚变的最年轻的天才。  相似文献   

13.
人类基因组研究(HGP)是当前国际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一项引人注目的课题和跨世纪工程。1985年,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计划在15年内完成总投资30亿美元。英、法、意、荷兰和丹麦也出巨款,组织多国多中心联合研究。前苏联、印度、巴西等国也积极组织力量加入国际合作。由于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使人类基因组研究形成了近代全球性重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人有2套基因组,分别来自父母,共由60亿个碱基对组成。人类基因组是指编码在染色体DNA双螺旋结构中的全部遗传信息,包含了人类大约10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目标是要从整体上阐明人  相似文献   

14.
回到未来     
如果太阳不复存在 太阳是一颗恒星,依靠其内部的核聚变产生光和热,每秒钟有6亿吨的氢核聚变成氦。尽管这数量听起来庞大.但由于太阳体积巨大.其充足的“燃料”可以供它持续燃烧几十亿年。大约45亿年前.太阳开始发光,并且还将持续至少60亿年。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全球竞争,台湾地区以知识的创新与研发为利器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自2006年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开始推动以"5年内至少10个顶尖研究中心或领域居亚洲一流,10年内至少1所大学跻身国际一流大学之列"为具体目标的"发展国际一流大学计划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后来,该计划更名为"迈向顶尖大学计划"。因该计划预计5年拨款500亿元新台币,故又被称为"五年五百亿计划"。计划分两期推动,第一期计划的执行时间为2006-2011年,分两个梯次:第一梯次共  相似文献   

16.
8月15日前后,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将在合肥科学岛上进行首次等离子体放电实验。这意味着这一装置进入正式运行阶段。科学岛上的"人造太阳",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其运行原理就是在这台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在未来的核聚变电站中,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输出转换装置供人类使用。据了解,1升海水提取的氘,在完全的聚变反…  相似文献   

17.
专家预言2050年世界经济十大产业旅游业居首在日前出版的《新循环经济学》中,专家预测,旅游业、再制造产业等将成为2050年世界经济的十大产业。这十大产业,还包括生态修复业、热核聚变发电业、生态农业、海水淡化业、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海洋产业和医药产业。(1)  相似文献   

18.
资源短缺为我们敲响警钟当前,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能源所至。上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而2000年能源消耗量则翻了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此外,其他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宇宙太阳能发电站是指在字的太阳能发电,然后通过无线电波将此系统如果建成,人类将会获得取之:1990年,日本政府在休斯顿举行的各国政府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地球新生计划”,该计划列出了今后100年可使地球环境新生的战略技术,这就是核聚变和宇宙太阳能发电。所谓太阳能发电就是利用半导体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方法,利用当前的技术可将10%的光能转换成电能。为使发电过程不排放对人体有害的氮氧化物等气体、放射性废弃物及造成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人们期待着开发绿色发电技术。依靠太阳光发电不仅能满足人类活动所需的大部…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一切顺利,1998年开始正式组建的国际空间站明年就将完工了。这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她就像是人类有史以来做的最大、放得最远的风筝一样,带着主人的梦想,即将展翅。按照计划,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400余吨,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 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工程预计总投资1000 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