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自台湾当局向大陆开禁以来,因工作关系,我有机会结识了不少台湾记者。久而久之,我发现他们身上有着与大陆记者既相近又相异的素质。我所见到的台湾记者大多是“快乐的单身汉”。30左右的年纪,平平常常的衣着,普普通通的模样,让人想不到他们来自台湾。然而一旦交谈起来,却发现他们个个见多识广、潇洒活泼。更让你惊讶的是,他们几乎都是语言能手,人人都会熟练地操用国语(普通话)、闽南语和英语采访交谈。打听他们的学历经历,原来多数是研究生、留学生,又大多跑过欧、美、日、澳的,怪不得谈吐不俗。彼此聊到生活私事,又知道  相似文献   

2.
叶雷 《新闻记者》2007,(10):83-85
转眼,我从事新闻工作已近40年了。回想往事,打过交道的编辑们可谓最令人难忘。1968年,我由南京九中按初中"毕业",到苏南高淳县永宁公社插队,那时只有16岁,初中其实读了还不到一年。1969年,我迁往父母全家下放的苏北洪泽县岔河公社落户,不久当起大队的通讯报道员。开头并非乐意,因小学时总感写作文头疼,多是命题作文。如《我的一家》,写作套路就是"家里有几口人,爸妈在哪工作"等,记忆最深是老师看后,要我改"我家是个比较幸福的家庭"。其实我那时并没感到"较幸福",因困苦生活时常会带来阴影。1965年考中学,作文题也是"我的母校",写些环境、教学等,也没留下印象。因此写通讯报道,开头感到很吃力。  相似文献   

3.
香港传媒完全由市场导向,市场决定其生存状况,因此,传媒之间竞争残酷,记者之间竞争激烈。媒体的高度商业化,既带来了许多好处,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正如英国《泰晤士报》一位资深报人所说:“香港没有世界一流的报纸,却有一流的记者”。的确。香港记者的敬业精神令世人钦佩。由于研究的需要.笔者在香港接触过不少记者,发现他们身上有些长处值得内地记者学习;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4.
1992年深圳荔枝节期间和最近的深圳中华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八周年暨二厂投产庆典活动期间,都邀请了香港新闻界同行前来采访。与他们打交道数次,深深被他们的抢新闻的意识和主动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内地记者与港澳记者一起采访同样对象,水平的高下和工作态度一下子就表现出差距。港澳记者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记录了笔者的一些感受,推荐给新闻界同行。 主动抱新闻 没有单打一 1992年6月28日中午,50多位深圳记者和港澳记者在《深圳特区报》集中,分乘两辆大巴前往香蜜湖海龙宫,参加荔枝节的开幕式。一到海龙宫,热情好客的主人把记者们请到休息室吃水果,喝饮料。内地的记者们坐在休息室尽情  相似文献   

5.
《申报》在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是我国出版最早的报纸之一。该报原为英国人美查(E.Major)所办,美查回国后,由席子眉、席子佩兄弟接办,但仍沿用外商名义发行。史量才于1912年以十二万元的代价盘进该报,才真正成为中国人自己经营的报纸。接办初期,史仍任席子佩为经理,不久,改任张竹平为经理,自任总经理,努力经营,使报纸渐有起色。  相似文献   

6.
李普 《新闻实践》2001,(3):25-28
去年(2000年)夏公一百岁,人们没有忘记他。文学界、电影界和他家乡浙江的有关方面联合在北京举行了纪念活动,我有幸参加了盛会,很高兴。当我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和他的部下来追思这位报业巨人的时候,尤其感到十分亲切。抗日战争时期,我在中共中央的机关报重庆新华日报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是郑州铁路局基层一名普通通讯员。郑州铁路局是全国铁路系统五大局之一,近年来安全生产一直很好,南京广电气化铁路及郑州站高架候车室建设是属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的一部分。可是大型的剪彩、庆祝活动路局都邀中央驻郑和省市新闻单位参加。我们基层通讯员虽然既是这些工程的建设者,又是会议的参加者,但稿子却没人写;写了也用不出。我想:凡是这阵势别染指,另辟蹊径或许能成功。今年一月下旬,郑州火车站高架候车室将投入使用,这个工程省市领导关心、市民注目。如何避  相似文献   

8.
离莫斯科红场不远的加里宁大街街口,在一片绿荫环抱之中,耸立着一座典雅的俄罗斯现代化建筑,建筑上端平台两侧屹立着一些名人的大型浮雕,这里就是世界著名的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我在苏  相似文献   

9.
自从俄国工农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夺取政权的消息传遍全世界的那些日子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四十年!比半世纪短一些。但是在这个短短的四十年中,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漫长和光荣的道路,取得了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胜利。在这四十年中,苏联人民建成了社会主义,而目前在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有历史意义决议的鼓舞下正从事共产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灿烂的未来的火已经燃烧起来。仅在最近几年,苏联建成了世界第一个原子电站,在苏联国内及国际的航空路线上飞翔着苏联的客运喷气式飞机。正在十月革命节前的日子里,放射了苏联人  相似文献   

10.
今年记者节前夕,借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在长治召开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记者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走进红色革命圣地武乡县,当起演员,体验了太行山的生活和当年八路军的游击战。难得记者们如此轻松,难得他们表演如此到位。  相似文献   

11.
周庆 《传媒》2000,(6):36
读4月24日的人民日报,做了一个小统计:12个版共刊出152篇稿件和照片,其中时间明确是4月23日发生的当日新闻有13篇,占8.55%,大约能凑够一个版。 当日新闻偏少,已有一段时间。本报一位有心人做过另一种统计:1998年4月本报一、二版共发表新闻717条,其中当日、昨日新闻占27.48%。假如这27.48%中当日新闻占一半,也不过百分之十几。717条新闻中时间在10天以上、半年以内占38%,没有时间的占18%,这两项加起来达56%,超过半数,这就使人民日报在  相似文献   

12.
各国媒体派出的驻外记者,往往是其记者中的佼佼者。他们代表了全世界最有影响的报纸、通讯社、电视、广播、杂志等各种大众媒体。他们的报道,对世界舆论的形成、引导和规范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正如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一些超出人们直接感知  相似文献   

13.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7,(13):30-30
曾经帮《青年记者》向一个学者约一篇稿子,没想到他却“迂”得让人吃悚竟然以刊物不是“核心期刊”回绝了。这一方面说明他“核心”崇拜的毒中得很深,另一方面也在于他对“青记”的不了解。其实,《青年记者》在我周围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的朋友和师长们眼里,  相似文献   

14.
无论世界上哪个角落突然发生重大事件,总会有成群的新闻记者蜂拥而至,争抢新闻,圈外人羡慕他们的职业,称他们是“无冕之王”,但有谁会注意到,在这些“无冕之王”光环的下面却是疲惫不堪,忍饥挨饿甚至是生命危险。在世界几大热点地区工作的新闻记者就尤为如此,他们的工作危险程度绝不亚于深入虎穴的特工人员。全世界每年总要有一百多位新闻工作者死于各种枪击、绑架事件,这些“玩命”的新闻记者很多时候自己就成了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9月,上海市档案馆策划推出了"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展览。该展览以珍贵图片、档案文献及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示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13位外国记者笔下和镜头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展览陆续在北京、天津、广东、宁夏、陕西、湖北和福建等地巡回展出,并在延安干部学院和甘肃省兰州市设置了永久性展览,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这13位记者中,就有一位来自苏联的著名记者——罗曼·卡尔曼。罗曼·卡尔曼,1906年11月26日生于乌克兰敖德萨的一个犹太  相似文献   

16.
他历任《星火》杂志主编、《真理报》编委、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他关于西班牙内战的通讯蜚声世界。他与斯大林有密切交往。然而,这些并不能使他避免成为大肃反的牺牲品。在失踪了15年以后,他的弟弟才被告知,他已于15年前被秘密处决。  相似文献   

17.
苏联记者眼中的纽伦堡审判凯宁摘编纽伦堡,德国南部的一座工业城市,五十年前在这里曾发生过一次世界瞩目的事件。苏、英、美、法四国法官们组成的国际法庭,代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罪犯───纳粹德国的首领们,进行了历史的审判。苏联著名作家鲍·...  相似文献   

18.
苏联"记者之家"建立于1920年,至今已有38年的历史."记者之家"的具体任务:(一)组织记者的业务学习.现在开办有两个业余讲座:一是新闻讲座,有六百多人参加;一是摄影讲座,有四百多人参加,时间为两年.(二)交流经验.经常有计划的举行各种新闻业务座谈会,如特写作者、编辑、记者、国际宣传、军事宣传、体育、电影、摄影、通联工作、基层报纸工作等等,以互相交流经验.(三)组织记者业余活动."记者之家"活动的场所,按时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从“老南极”——曾四赴南极考察的鄂栋臣教授手中接过鲜红的’98中国南极考察队队旗时,我和我的队友们知道,我们将要进行的是自己记者生涯中一次最艰难的采访,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一次最远距离的远征,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切可知和不可知的挑战。 这次考察是我国对南极进行的第15次科学考察的两支队伍之一。我们所在的以新闻记者为主体的’98中国南极考察队的考察方向是西牛球南美洲以南的长城站方向。同时对南极进行考察的另一支队伍中国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在1953年冬天,从青龙桥小学(原是小学教师)调往《北京日报》工作的。从1953年尾到1957年夏天,我先后在文艺组任编辑,新闻和农村组任记者。在农村组任记者的阶段,开阔了我的生活视野,填补了我生活底蕴的不足,使我写出了不少的短篇小说,包括1957年我出版的长篇小说《南河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